江苏盐城市景山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盐城市景山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盐城景山中学春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命题人:审核人: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0分)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2),一致而百虑。

《周易.系辞下》
(3)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4),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
(5),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
(6)斯是陋室,。

《陋室铭》
(7)《爱莲说》中作者从生活环境的角度赞美莲的品质高洁的句子是:,。

(8)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始终是息息相关的,面对国难,木兰选择了“,关山度若飞”,奔赴战场,报效国家;面对忠孝难两全,岑参选择了“,凭君传语报平安”劝慰亲人,坚守边塞。

结合语境,完成下列题目2~5题。

(11分)
《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六年来,国家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军事国防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观后令人心潮澎pài():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的总工程师南仁东,在22年的时间里为工程建设lì()尽心血,罹患癌症仍潜()心坚持工作。

藏族扶贫女干部洛措,走遍了扎西岗村的每一个贫困户,耽误了自己的结婚生子,却牢记着村民的农事家事。

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南仁东”、“洛措”的锲()而不舍、开拓进取,才有了“厉害了,我的国”的慷慨宣示,才有了“幸福了,我的家”的自信点赞。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1)心潮澎pài()(2)lì()尽心血
(3)潜()心(4)锲()而不舍
3.对下列三个加点字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在22年的时间里却牢记着村民的农事家事才有了“厉害了,我的国”的慷慨宣示
A.介词副词连词
B.介词连词副词
C.副词介词连词
D.副词连词介词
4.下列语句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厉害了,我的国》纪录了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通过努力获得幸福的故事。

B.《厉害了,我的国》的上映让藏族扶贫女干部洛措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

C.《厉害了,我的国》刚刚上映,便成了茶余饭后大庭广众们的热门话题。

D.《厉害了,我的国》展现了在浩浩荡荡的江水上矗立的长江大桥的形象。

5.口语交际。

(2分)
班会课上,同学们正在结合具体电影内容,交流《厉害了,我的国》的观后感。

小明:同学们,我认为六年来,国家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军事国防等领域伟大成就的取得,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
小刚:你俩说的都有道理,科技进步和民族奋斗精神都有力地支撑着国家的强大发展。

6.名著及文化常识(9分)
(1)下列各句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卖掉人和车厂并抛弃虎妞,二强子踢死老婆并逼女儿卖身,阮明因没借到钱而告发曹先生,这些自私冷漠的人物体现了社会的凉薄。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经”指的是《易》《诗》《书》《礼》《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

C.《陋室铭》《爱莲说》中“铭”“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两篇文章都寄寓了作者的道德情操。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采用互文手法,写历经多年征战,有的战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2)《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被誉为(2分)
(3)《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为什么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丛中?(2分)
(4)请你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古诗阅读:(6分)
山行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7.(1)下列诗句与本诗抒发情感相似的一项是()(2分)
A.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赏析第二句“春风窈窕绿蘼芜”的表达效果。

(2分)
(3)细读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
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乙)
孟源有自是①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

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工夫②请正③。

源从旁曰:“此方是寻着④源旧时家当⑤。

”先生曰:“尔病又发。

”源色变,欲有所辨。

先生曰:“尔病又发。

此是汝一生大病根。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有删改)
【注释】①自是:自以为是。

②日来工夫:近日来自己修身的情况。

③正:指正。

④寻着:达到。

⑤家当:指修行的水平。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2)公亦以此自矜()
(3)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4)警责方已()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B.汝亦知射乎女亦无所思
C.但手熟尔尔病又发
D.睨之,久而不去先生屡责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源色变,欲有所辨。

11.结合两文说说陈尧咨和孟源两人性格有什么相同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20分)
攀在墙上的喇叭花
①一株细藤从外面长进屋,静静在墙上趴着,一开始如同一只小蚯蚓那么小,慢慢泛出了绿点,然后长出了绿叶。

母亲一开始是想要清除这外来物种,避免它反客为主,可是女儿不允许,吵着对母亲说:“我想看看它是什么。


②9岁的女儿久卧病房,除了能够进行基本的吃饭睡觉以及偶尔艰难爬起来去一趟洗手间,其他都不能做。

③这到底是什么植物呢?母亲也在疑惑,准备排除外来物种的手
停在了半空。

这是女儿的疑惑,自然成为母亲的疑惑。

女儿撑起身体,眼中慢慢浮现出淡淡的绿色,是的,这是生命的颜色。

那好吧,过几天再收拾吧,现在让女儿看看也不错,母亲自我安慰道。

母亲关上了门,她看到女儿盯着那些嫩芽张望着,那种好奇,是一个孩子的眼光。

④那株植物攀在了墙上,就这样开始生长着。

母亲不断给自己寻找理由,让这株植物能够继续生长在这间十来平方的房子里。

房间很简单,一张床,一个书架、几本书和一个整天微笑的9岁姑娘,对了,还有一株不知名的植物,房间里多了一个家庭成员——母亲是不想承认的,但是身体已经承认了。

⑤女儿会静静坐在床上看书。

她喜欢看的都是一些颜色绚丽的图画书,上面有各种植物,还有详细记载这些植物的文字,这些蝌蚪式的文字组成了女儿辽阔如宇宙的世界观,现实十来平米的世界从来不拘束女儿在她宇宙中徜徉,陪伴着她的,是攀在墙上的那株植物。

⑥女儿能下床的时间越来越多,除了挣扎着去洗手间,就是为这株植物浇水。

女儿浇水动作很轻,但是实际上打在植物头部的——她从二楼向下倒水,让水能够浸透泥土,到达这株植物的根。

每次浇水,女儿都带着微笑。

⑦女儿会时不时地和攀在墙上的植物说话,很是小声,很是神秘,母亲走近女儿就停止呢喃,母亲掩门女儿又开始出声。

母亲想要仔细听听这其中的小秘密,可是这是说给女儿这株植物听的,即使母亲听见了呢喃,却无法辨析其中的内容,母亲开始有点嫉妒这株连属于什么科目都不知道的植物了。

⑧某天,女儿对母亲说:“妈妈,告诉你哦,小花是一株喇叭花藤,不久就要开出喇叭花,你看,就是这样的。

”女儿拿起一本书,翻到一处地方,出现了一朵花。

花如喇叭,手柄为白色,扩音处为紫色,几丝雪白延伸至翻转边缘,十分优雅自然。

“哦?这就是喇叭花啊。

”母亲摸摸女儿的头。

女儿像只小鸡一样点头,眨眼:“好想看小花开花啊。

”被叫做“小花”的花藤上,碧叶在眼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⑨只是,女儿在当夜就进入了沉睡,再也没有醒过来,第二天小花开出了一个花苞,嫩生生,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却是疾风都无法
打败它。

小花开花了!
这是喇叭花吗?花苞不如喇叭,或许长大了就是喇叭花了吧,母亲如实想着,离开了有一株攀着墙的喇叭花的小房间。

小花不是喇叭花藤,却开出了喇叭花,攀在了墙上。

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女儿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少于3点)(6分)
13.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

(2分)
母亲开始有点嫉妒这株连属于什么科目都不知道的植物了。

(2)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4分)
“哦?这就是喇叭花啊。

”母亲摸摸女儿的头。

女儿像只小鸡一样点头,眨眼:“好想看小花开花啊。


1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标题的“喇叭花”既指开出的小花,也寓指女儿的生命之花。

B.第④段加点词语“但是”写出了母亲对这株植物的接纳,突出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C.第⑨段画线句借用疾风来反衬小花虽柔嫩却坚强的特点。

D.文章结尾“小花不是喇叭花藤,却开出喇叭花”极不真实,冲淡了文章感染力。

15.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6分)
【链接材料】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台阶》
请说说本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在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的不同点。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光辉:明亮夺目的光芒。

阿长身上有一份光辉,他给幼小的迅哥带来了温暖,照亮了他未来的文学道路;《台阶》中的父亲身上有一份光辉,面对艰辛的生活,他仍有执着的追求;卖油翁身上也有一份光辉,他的谦逊从容、技艺高超,教育了别人,驱走了暴躁与狂傲。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身上也都会有一份光辉,给身边的人带来感动,像太阳,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光明,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

请以“我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盐城景山中学春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10分)
(1)(2)
(3)(4)
(5)(6)
(7),。

(8)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1)心潮澎pài()(2)lì()尽心血
(3)潜()心(4)锲()而不舍
3.()(2分)
4.()(3分)
5.我:
(2分)
6.(1)()(2分)
(2),(2分)
(3)(2分)
(4)(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古诗阅读:(6分)
7.(1)()(2分)
(2)(2分)
(3)(2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8.(4分)(1)善()(2)矜()
(3)好()(4)已()
9.()(2分)
10.(1)(2分)(2)(2分)
11.(4分)
(4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20分) 12.
(6分)13.(1)
(2分)(2)
(4分)
14.()(2分)
15.
(6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题目:
600
1:略
2:(1)湃(2)沥(3)qián(4)qiè
3.B
4.C
6.(1)A(2)略
(3)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使死去的同伴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

(4)略
7.(6分)(1)(2分)D
(2)(2分)用拟人手法(1分),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春风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1
分)。

(3)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8.(3)喜欢、喜好、爱好(4)停止9.C
10.(2)孟源变了脸色,想要辩解。

11(1)两人都自以为是;(2)两人都傲慢自大(自夸);(3)听不得别人批评。

(需结合课文)
可分两个角度,对自己写自矜、自负、骄傲、虚荣、自夸、好面子、好名声;对别人是目中无人、看不起别人都可以。

12.(6分)女儿是个热爱生命、有好奇心的人(1分),从第三段她对细藤的好奇喜爱及后面对细藤的精心照料可以读出(1分);女儿是个积极乐观的人(1分),从第四段、第六段中她每次带着微笑读出(1分);女儿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1分),从第五段她读很多的关于植物的图画书可以读出(1分);女儿是一个眷念生命、将生之希望寄托在细藤开花的人(1分),从第八段她好像看细藤开花、细藤闪烁生命光芒中可以看出(1分)。

(形象+情节,答出三点得全分)
13.(6分)(1)(2分)嫉妒本指因物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1分);这里指母亲因女儿与细藤的亲近而产生的羡慕,写出母亲想了解女儿的心思(1分)。

[网ZXXK]
(2)(4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女儿的宠溺、关爱(1分),也突出了女儿对细藤开花和对生的渴望(1分)。

14.(2分)D
15.(6分)写法上的相同点(2分):都运用了景物描写。

写作意图方面的不同点(4分):文中画线句描绘了细藤焕发的勃勃生机,激趣(1分),为下文女儿对细藤的精心照料和细藤开花做了铺垫(1分);链接材料烘托了父亲神情的专注,表达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向往之情(1分),为下文父亲筑高台阶做铺垫(1分)。

参照中考评分标准。

切题分38分
1.切入分38分,符合以下条件:①写生活中的普通人。

②有具体的事例。

③能表现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带给旁人感动或影响。

④结构合理,重点部分在表现人物的真善美。

2.评分细则:
①在选材、立意、语言和结构上突出的每一项可以加2分,满分为止。

②详略不得当,没有通过具体的画面描写表现人物人性光辉,不超过37分。

③对象不是个体而是群体,缺少具体事例,不超过36分。

④选材与中心不符,选取的事例不能表现文章中所升华出的人性的光辉,34分左右。

⑤写电影电视中的人、书中的人、新闻公众人物等非“生活中的普通人”,30-33分
⑥对“光辉”“太阳”理解有误,没有表现人物美好品质,只在叙述一段生活经历,30分以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