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合作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健 全“ 生 产 组 织” 体 系,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
近 年 来, 甘 肃 省 构 建 了“ 市 场 牵 龙 头、 龙 头 带 合 作 社、 合 作
32
2021年1期1222(最新改版)新.indd 32
2020/12/25 17:49:44
地方 合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01 总第 140 期
环县依托 6 家龙头企业和 368 家 合 作 社, 建 立 起 了 覆 盖 良 种 繁 育、技术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 饲草料生产加工、屠宰加工仓储、 产销对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支 持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循 环 链, 形 成 了 闭 环 的 羊 产 业 链 条,最大限度获取了产业利润。深 化 以“ 三 变” 为 核 心 的“331+”
下一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将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会 精 神, 按 照 省 委 省 政 府 的 安 排 部 署, 在 持 续 抓 好 产 业 扶 贫 收 官 工 作 的 同 时, 推 动“ 牛 羊 菜 果 薯 药”六大特色产业由扶贫产业向 乡 村 振 兴 产 业 转 变。 把 握 全 国 农 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机 遇, 在 做 好 国 家 级 整 县 推 进 试 点 的 同 时, 大 力 推 进 省 级 试 点, 按 照 有 产 业 基 地、 有 农 业 机 械、 有 良 种 供 给、 有 销 售 订 单、 有 加 工 和 贮 藏 场 所 等“ 五 要 素” 的 标 准 持 续 推 进 合 作 社 规 范 提 升。
合 地方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01 总第 140 期
甘肃省: 合作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文 / 康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以习 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 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 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 的部署要求。自 2017 年 5 月起, 新一届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 贫 的 根 本 之 策, 把 培 育 产 业 作 为 脱 贫 攻 坚 的 根 本 之 路 ”“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社 是 带 动 农 户 增 加 收 入、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的 有 效 组 织 形 式, 要 总 结 推 广 先 进 经 验, 把 合 作 社 进 一 步 办 好 ” 的 重 要 指 示 精 神, 将抓好办实农民合作社作为构建 扶贫产业生产组织体系的重要内 容来抓,用 3 年时间,分两步走, 坚 持 边 组 建、 边 规 范、 边 提 升, 在 2018 年着力解决贫困村“有没 有”合作社的基础上,压茬推进解 决“好不好”问题,坚持产业到户 精准扶持和区域产业体系构建有 机结合,投入到户扶持资金 155.6 亿 元, 支 持 贫 困 群 众 发 展“ 牛 羊 菜 果 薯 药 ” 六 大 特 色 产 业。 大 力 推 进 合 作 社 规 范 提 升, 极 大 改 变 了 过 去 农 户 单 打 独 斗 的“ 小 农 经 济”,让农业生产从“传统”开始 走 向“ 现 代”, 农 民 合 作 社 已 成 为全省带动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 群 众 发 展 增 收 产 业 的 主 要 力 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农村 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
33
2021年1期1222(最新改版)新.indd 33
2020/12/25 17:49:44
三、打造全产业链,提升合 作社带动能力
全省 2904 家龙头企业,带动 1.02 万家合作社从生产到加工再到 销售,全过程、全链条深度参与, 带 动 标 准 化 生 产、 规 模 化 种 养、 产 业 化 经 营, 使 甘 肃 省 农 产 品 加 工转化率达 54.5%,总产值超过千 亿元,极大改变了过去农户单打独 斗的“小农经济”,让农业生产从 “传统”开,探索出了带贫益贫的“蓝天模 式”“中盛、中天模式”“海升模 式”“ 德 青 源 模 式”, 通 过 订 单 收 购、 入 股 分 红、 生 产 托 管、 土 地入股等方式,把 200 多万户农 户 嵌 入 了 产 业 扶 贫 大 链 条。2018 年,为解决甘肃省 1979 个贫困村 缺乏经营主体带动或带动能力不强 的问题,全省新建了 2173 家贫困 村合作社,形成了每个贫困村都有 2 家以上合作社带动的生产组织体 系。2019 年,为解决甘肃省 3.5 万 家贫困村合作社 2/3 运营不规范, 对扶贫脱贫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强的 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 省按照“摸清底数、分类规范、因 社施策、整改提升”的原则开展了 贫困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截至 2019 年底,全省贫困村合作社中 运营规范和运营较规范的合作社占 比超过了 70%,有效提升了贫困村 合作社带动能力。
占 2.8%,甘肃省中药材交易中心 占 1.7%, 省 农 垦 公 司 占 10.2%。 全县联合社自下而上将到户产业扶 贫资金逐级集中起来,认购股份公 司股份,代表合作社和贫困户行使 控股权,并自上而下将分红派发到 户,带动贫困户多渠道稳定增加收 入, 形 成 能 合 则 合、 乡 贤 促 合、 抱 团 联 合、 多 方 混 合 的“ 四 合” 机 制。2019 年, 宕 昌 县 依 靠 牛、 羊、 猪、 鸡 等 养 殖 业 脱 贫 699 户 3031 人;依靠蔬菜、经济林果等 种植业脱贫 530 户 2196 人;依靠 中药材脱贫 3154 户 1.37 万人 , 人 均增收 715 元;贫困户人均入股分 红 406.6 元。
在形成。 舟 曲 县 以“1+1+N”(1 个 党
总支,带动 1 家联合社,发展多家 合作社)为总模式,大力推行各具 特 色 的“ 党 总 支 + 合 作 联 社 + 合 作社 + 农户(贫困户)”“联合党 支 部 + 公 司 + 合 作 社 + 农 户( 贫 困户)”“党总支 + 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贫困户)”“党支 部 + 合作社 + 村集体 + 农户(贫困 户)”等多个发展模式,并采用单 独组建、联合组建、村企联建等多 种形式,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合 作经济组织中全部建立党组织。结 合农村“三变”改革,以集体经济 发展资金入股,盘活资源要素,实 行村企联合,探索股份制经济合作 机制,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股份 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制度,着力培育 特色化合作社产业。全县 6 家龙头 企业、81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 贫 困 人 口 5908 户 20809 人。 整 合 各类资金 8254 万元,发展壮大农 村集体经济,87 个贫困村集体经 济积累平均达 5 万元左右。
产 业 扶 贫 模 式, 集 聚 政 企 研 社 村 户 及 金 融、 保 险 等 资 源, 把 党 组 织、 村 集 体、 贫 困 户 全 部 嵌 入 产 业 链, 形 成 了 多 方 联 合、 收 益 共 享 的 利 益 共 同 体, 贫 困 户 通 过 劳 务、产业得到了稳定的收入。创办 带 贫 养 殖 合 作 社 369 家, 其 中 按 照“ 政 府 出 资 金、 建 基 础, 企 业 出 技 术、 包 运 营” 的“ 轻 资 产” 模式与中盛公司联合建办千只湖 羊 标 准 化 示 范 社 124 家。 围 绕 羊 产 业 引 进 百 名 高 层 次 专 家 人 才, 建 立 国 际 队、 国 家 队、 地 方 队 3 支 技 术 平 台 力 量, 省 农 科 院 驻 点 开 展 技 术 指 导, 培 养 了 千 名 大 学 生、万名职业农民,特别是“三年 千人计划”开创了全省大学生养 羊 的 先 河, 很 好 地 解 决 了 不 会 养 养 不 好、 农 业 后 继 无 人 的 问 题。
一、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促 进合作社发展
甘肃省坚持以农村基层党建为 引领,把农村基层党建和农民专业 合 作 社 建 设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实 现 “党建 + 合作社”的有机融合。大 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 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 建设”模式;加大在贫困村农民专 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力度;创新村 社联建等党组织组建形式等,充分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 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 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吸引党 员、能人等进入合作社,成为农村 创新创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农业 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者,农村生产 经营变革的示范者,在发展农业产 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方 面走在前、做示范,充分发挥先锋 引领作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 营 管 理 水 平 和 带 动 发 展 能 力。 全 省农村已建立产业型党组织 6253 个,覆盖率达 45.85%;全省合作 社建立党支部的有 3730 家;由村 干 部 领 办 创 办 的 合 作 社 有 10691 家,合作社发展中党建引领从无到 有、由弱到强,党建工作和合作社 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正
宕昌县在解决“有没有”问题 的基础上,着力破解合作社作用发 挥“ 好 不 好” 的 问 题, 将 村 办 合 作 社 组 织 起 来 组 建 乡 镇 联 合 社, 25 家乡镇联合社发起成立全县联 合社。同时,改制县里原国有农发 公 司, 引 进 琦 昆 现 代 农 业 公 司、 省中药材交易中心 2 家民营企业和 省 农 垦 公 司 参 股, 联 合 发 起 成 立 陇南市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公 司, 形 成 以 合 作 社 为 主 体, 其 他 多种所有制混合所有的股份制公 司,其中县联合社占 73.9%,县国 资办占 11.4%,琦昆现代农业公司
近 年 来, 甘 肃 省 构 建 了“ 市 场 牵 龙 头、 龙 头 带 合 作 社、 合 作
32
2021年1期1222(最新改版)新.indd 32
2020/12/25 17:49:44
地方 合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01 总第 140 期
环县依托 6 家龙头企业和 368 家 合 作 社, 建 立 起 了 覆 盖 良 种 繁 育、技术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 饲草料生产加工、屠宰加工仓储、 产销对接、品牌营销、金融保险支 持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循 环 链, 形 成 了 闭 环 的 羊 产 业 链 条,最大限度获取了产业利润。深 化 以“ 三 变” 为 核 心 的“331+”
下一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将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会 精 神, 按 照 省 委 省 政 府 的 安 排 部 署, 在 持 续 抓 好 产 业 扶 贫 收 官 工 作 的 同 时, 推 动“ 牛 羊 菜 果 薯 药”六大特色产业由扶贫产业向 乡 村 振 兴 产 业 转 变。 把 握 全 国 农 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机 遇, 在 做 好 国 家 级 整 县 推 进 试 点 的 同 时, 大 力 推 进 省 级 试 点, 按 照 有 产 业 基 地、 有 农 业 机 械、 有 良 种 供 给、 有 销 售 订 单、 有 加 工 和 贮 藏 场 所 等“ 五 要 素” 的 标 准 持 续 推 进 合 作 社 规 范 提 升。
合 地方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1.01 总第 140 期
甘肃省: 合作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文 / 康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以习 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 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 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 的部署要求。自 2017 年 5 月起, 新一届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 贫 的 根 本 之 策, 把 培 育 产 业 作 为 脱 贫 攻 坚 的 根 本 之 路 ”“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社 是 带 动 农 户 增 加 收 入、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的 有 效 组 织 形 式, 要 总 结 推 广 先 进 经 验, 把 合 作 社 进 一 步 办 好 ” 的 重 要 指 示 精 神, 将抓好办实农民合作社作为构建 扶贫产业生产组织体系的重要内 容来抓,用 3 年时间,分两步走, 坚 持 边 组 建、 边 规 范、 边 提 升, 在 2018 年着力解决贫困村“有没 有”合作社的基础上,压茬推进解 决“好不好”问题,坚持产业到户 精准扶持和区域产业体系构建有 机结合,投入到户扶持资金 155.6 亿 元, 支 持 贫 困 群 众 发 展“ 牛 羊 菜 果 薯 药 ” 六 大 特 色 产 业。 大 力 推 进 合 作 社 规 范 提 升, 极 大 改 变 了 过 去 农 户 单 打 独 斗 的“ 小 农 经 济”,让农业生产从“传统”开始 走 向“ 现 代”, 农 民 合 作 社 已 成 为全省带动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 群 众 发 展 增 收 产 业 的 主 要 力 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农村 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
33
2021年1期1222(最新改版)新.indd 33
2020/12/25 17:49:44
三、打造全产业链,提升合 作社带动能力
全省 2904 家龙头企业,带动 1.02 万家合作社从生产到加工再到 销售,全过程、全链条深度参与, 带 动 标 准 化 生 产、 规 模 化 种 养、 产 业 化 经 营, 使 甘 肃 省 农 产 品 加 工转化率达 54.5%,总产值超过千 亿元,极大改变了过去农户单打独 斗的“小农经济”,让农业生产从 “传统”开,探索出了带贫益贫的“蓝天模 式”“中盛、中天模式”“海升模 式”“ 德 青 源 模 式”, 通 过 订 单 收 购、 入 股 分 红、 生 产 托 管、 土 地入股等方式,把 200 多万户农 户 嵌 入 了 产 业 扶 贫 大 链 条。2018 年,为解决甘肃省 1979 个贫困村 缺乏经营主体带动或带动能力不强 的问题,全省新建了 2173 家贫困 村合作社,形成了每个贫困村都有 2 家以上合作社带动的生产组织体 系。2019 年,为解决甘肃省 3.5 万 家贫困村合作社 2/3 运营不规范, 对扶贫脱贫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强的 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 省按照“摸清底数、分类规范、因 社施策、整改提升”的原则开展了 贫困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截至 2019 年底,全省贫困村合作社中 运营规范和运营较规范的合作社占 比超过了 70%,有效提升了贫困村 合作社带动能力。
占 2.8%,甘肃省中药材交易中心 占 1.7%, 省 农 垦 公 司 占 10.2%。 全县联合社自下而上将到户产业扶 贫资金逐级集中起来,认购股份公 司股份,代表合作社和贫困户行使 控股权,并自上而下将分红派发到 户,带动贫困户多渠道稳定增加收 入, 形 成 能 合 则 合、 乡 贤 促 合、 抱 团 联 合、 多 方 混 合 的“ 四 合” 机 制。2019 年, 宕 昌 县 依 靠 牛、 羊、 猪、 鸡 等 养 殖 业 脱 贫 699 户 3031 人;依靠蔬菜、经济林果等 种植业脱贫 530 户 2196 人;依靠 中药材脱贫 3154 户 1.37 万人 , 人 均增收 715 元;贫困户人均入股分 红 406.6 元。
在形成。 舟 曲 县 以“1+1+N”(1 个 党
总支,带动 1 家联合社,发展多家 合作社)为总模式,大力推行各具 特 色 的“ 党 总 支 + 合 作 联 社 + 合 作社 + 农户(贫困户)”“联合党 支 部 + 公 司 + 合 作 社 + 农 户( 贫 困户)”“党总支 + 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贫困户)”“党支 部 + 合作社 + 村集体 + 农户(贫困 户)”等多个发展模式,并采用单 独组建、联合组建、村企联建等多 种形式,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合 作经济组织中全部建立党组织。结 合农村“三变”改革,以集体经济 发展资金入股,盘活资源要素,实 行村企联合,探索股份制经济合作 机制,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股份 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制度,着力培育 特色化合作社产业。全县 6 家龙头 企业、81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 贫 困 人 口 5908 户 20809 人。 整 合 各类资金 8254 万元,发展壮大农 村集体经济,87 个贫困村集体经 济积累平均达 5 万元左右。
产 业 扶 贫 模 式, 集 聚 政 企 研 社 村 户 及 金 融、 保 险 等 资 源, 把 党 组 织、 村 集 体、 贫 困 户 全 部 嵌 入 产 业 链, 形 成 了 多 方 联 合、 收 益 共 享 的 利 益 共 同 体, 贫 困 户 通 过 劳 务、产业得到了稳定的收入。创办 带 贫 养 殖 合 作 社 369 家, 其 中 按 照“ 政 府 出 资 金、 建 基 础, 企 业 出 技 术、 包 运 营” 的“ 轻 资 产” 模式与中盛公司联合建办千只湖 羊 标 准 化 示 范 社 124 家。 围 绕 羊 产 业 引 进 百 名 高 层 次 专 家 人 才, 建 立 国 际 队、 国 家 队、 地 方 队 3 支 技 术 平 台 力 量, 省 农 科 院 驻 点 开 展 技 术 指 导, 培 养 了 千 名 大 学 生、万名职业农民,特别是“三年 千人计划”开创了全省大学生养 羊 的 先 河, 很 好 地 解 决 了 不 会 养 养 不 好、 农 业 后 继 无 人 的 问 题。
一、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促 进合作社发展
甘肃省坚持以农村基层党建为 引领,把农村基层党建和农民专业 合 作 社 建 设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实 现 “党建 + 合作社”的有机融合。大 力推广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 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 建设”模式;加大在贫困村农民专 业合作社建立党组织力度;创新村 社联建等党组织组建形式等,充分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 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 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吸引党 员、能人等进入合作社,成为农村 创新创业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农业 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者,农村生产 经营变革的示范者,在发展农业产 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方 面走在前、做示范,充分发挥先锋 引领作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 营 管 理 水 平 和 带 动 发 展 能 力。 全 省农村已建立产业型党组织 6253 个,覆盖率达 45.85%;全省合作 社建立党支部的有 3730 家;由村 干 部 领 办 创 办 的 合 作 社 有 10691 家,合作社发展中党建引领从无到 有、由弱到强,党建工作和合作社 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正
宕昌县在解决“有没有”问题 的基础上,着力破解合作社作用发 挥“ 好 不 好” 的 问 题, 将 村 办 合 作 社 组 织 起 来 组 建 乡 镇 联 合 社, 25 家乡镇联合社发起成立全县联 合社。同时,改制县里原国有农发 公 司, 引 进 琦 昆 现 代 农 业 公 司、 省中药材交易中心 2 家民营企业和 省 农 垦 公 司 参 股, 联 合 发 起 成 立 陇南市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公 司, 形 成 以 合 作 社 为 主 体, 其 他 多种所有制混合所有的股份制公 司,其中县联合社占 73.9%,县国 资办占 11.4%,琦昆现代农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