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第二节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十年建设时期: 1966- “文化大革命” 1976 : 教训:
①制定经济政策时,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
②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
协调发展;
③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柯林伍德的论述
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当初之所以出 发的目的。 ——柯林伍德
(否定商品货币关 系)
容
恢复自由贸 排斥市场调节 易,允许商 国家统调拨、 计划供应 品买卖 实行按劳分 工资制(平 均主义) 配制
实行实物配给制 (平均主义)
“斯大林模式”和其他模式比较
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 料所有 制 工业化 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技术基础
对此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没有重工业, 国外: 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 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 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护民族独立。
• 2、目的
• 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给社会主 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3、过程:
方针的提出: 1925.12联共(布)十四大
结合特征评价斯大林模式(结合教材第139页)
特征(内容)
单一公有制
评价
农工轻比例失 一度推动生产力发展; 调,压抑地方 经 计划经济 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 和企业的积极 济 重工先导比例失调 (第139页) 性
政 治 政治斗争激烈 忽视民主法制 思 思想一元化 想 学术文艺政治化
个人崇拜
权力高度集中
5、取得的成就: 国家工业化、国名经济结构 变化 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 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过多地牺牲了农 民的利益,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产品质量 低劣、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927年联共十五大提出 1929年开始 1937年完成
私有制 先轻后重
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集体化农庄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 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等
农业制 资本主义大农 场 度 经济体 市场经济体制 制 政治制 君主立宪制、 度 内阁制、两党 制。
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30年代)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 —美国,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 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大国崛起》
一份骄人的答卷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 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机器制造业
1913
世界业化建设时期 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4、特 (独特的发展道路) 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追求高速度 国家计划为指令 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斯大林说,苏联的建设资金不能靠掠夺殖民地和向外 材料 1:“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 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 国借债来筹集,只能从内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积累。首 都是从轻工业开始。 ——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 先,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以及贸易部 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资金。其次是 材料2:“为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总共用约 征收农业税。第三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用发行公债等 13 年的时间。” ——斯大林 办法把消费资金转为建设资金。 材料3:沃兹涅辛斯基:计划就是法律。
1928
世界 4 10 3 世界 2 7 2
1932
欧洲 1 4 1 2 3 2
1937
世界 欧洲 1 2 1
拖拉机
电力 石油
不详 4 2 1 2 1 由落后的农业国跃为强大的工业国
钢
5
5
5
4
3
2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国内: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1925 年的苏联虽然经济得以恢复,但仍然是一个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 99%的耕种要靠 落后的农业国,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 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回到“实验的”原点—— 无论物质的海拔还是精神的海拔,
原点最终都是一个,那就是人的解放。
项目
农 业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
斯大林模式 集体化、农业 税很重 高度集中的 国家计划模式, 直接管理
内工 业 贸 易 分 配
大中小工业一律 国家资本 收归国有(单一的公 主义 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取消自由贸易
在当时形势下保证 党对新生政权的领 导,发挥…维系了 政局的稳定
个人崇拜 民主法制 破坏
压制学术思想的 创造性和思想文 化的繁荣
能统一全国人民 的意志
苏联工业化: 历史、经验、问题
——计划经济
(1)经济上
管理模式: 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
产业结构: 重工业先导,农轻重比例失调;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2)政治上
权力高度集中(党、党中央、斯大林);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破坏,缺乏民主监督与 法制保障。
(3)文化上
高度狂热的个人崇拜; 思想一元化,学术文艺政治化。
结合特点评价斯大林模式(结合教材第139页)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工业化的宣传海报
1、确立【标志】
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含义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 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3、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 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 卢布。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特点(内容) 评价
经 计划经济 济 重工先导比例失调
政 治 政治斗争激烈 忽视民主法制 思 思想一元化 想 学术文艺政治化
个人崇拜 权力高度集中
单一公有制
历史反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受到“斯大林模式” 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从中吸取了 哪些经验教训?
50-70年代 :
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
①制定经济政策时,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
②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
协调发展;
③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柯林伍德的论述
我们可能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当初之所以出 发的目的。 ——柯林伍德
(否定商品货币关 系)
容
恢复自由贸 排斥市场调节 易,允许商 国家统调拨、 计划供应 品买卖 实行按劳分 工资制(平 均主义) 配制
实行实物配给制 (平均主义)
“斯大林模式”和其他模式比较
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 料所有 制 工业化 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技术基础
对此斯大林说了这样一段话:“没有重工业, 国外: 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 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 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护民族独立。
• 2、目的
• 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给社会主 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3、过程:
方针的提出: 1925.12联共(布)十四大
结合特征评价斯大林模式(结合教材第139页)
特征(内容)
单一公有制
评价
农工轻比例失 一度推动生产力发展; 调,压抑地方 经 计划经济 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 和企业的积极 济 重工先导比例失调 (第139页) 性
政 治 政治斗争激烈 忽视民主法制 思 思想一元化 想 学术文艺政治化
个人崇拜
权力高度集中
5、取得的成就: 国家工业化、国名经济结构 变化 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 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过多地牺牲了农 民的利益,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产品质量 低劣、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927年联共十五大提出 1929年开始 1937年完成
私有制 先轻后重
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集体化农庄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 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等
农业制 资本主义大农 场 度 经济体 市场经济体制 制 政治制 君主立宪制、 度 内阁制、两党 制。
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世纪30年代)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 —美国,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 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大国崛起》
一份骄人的答卷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 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机器制造业
1913
世界业化建设时期 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4、特 (独特的发展道路) 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追求高速度 国家计划为指令 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
斯大林说,苏联的建设资金不能靠掠夺殖民地和向外 材料 1:“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 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 国借债来筹集,只能从内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积累。首 都是从轻工业开始。 ——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 先,政府应把国有企业、矿山、铁路、银行以及贸易部 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门的利润尽量多地收缴上来,作为工业化资金。其次是 材料2:“为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总共用约 征收农业税。第三是号召人民艰苦朴素,用发行公债等 13 年的时间。” ——斯大林 办法把消费资金转为建设资金。 材料3:沃兹涅辛斯基:计划就是法律。
1928
世界 4 10 3 世界 2 7 2
1932
欧洲 1 4 1 2 3 2
1937
世界 欧洲 1 2 1
拖拉机
电力 石油
不详 4 2 1 2 1 由落后的农业国跃为强大的工业国
钢
5
5
5
4
3
2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国内: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 1925 年的苏联虽然经济得以恢复,但仍然是一个 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 99%的耕种要靠 落后的农业国,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 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回到“实验的”原点—— 无论物质的海拔还是精神的海拔,
原点最终都是一个,那就是人的解放。
项目
农 业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
斯大林模式 集体化、农业 税很重 高度集中的 国家计划模式, 直接管理
内工 业 贸 易 分 配
大中小工业一律 国家资本 收归国有(单一的公 主义 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取消自由贸易
在当时形势下保证 党对新生政权的领 导,发挥…维系了 政局的稳定
个人崇拜 民主法制 破坏
压制学术思想的 创造性和思想文 化的繁荣
能统一全国人民 的意志
苏联工业化: 历史、经验、问题
——计划经济
(1)经济上
管理模式: 计划经济;排斥市场调节
产业结构: 重工业先导,农轻重比例失调;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2)政治上
权力高度集中(党、党中央、斯大林);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遭到破坏,缺乏民主监督与 法制保障。
(3)文化上
高度狂热的个人崇拜; 思想一元化,学术文艺政治化。
结合特点评价斯大林模式(结合教材第139页)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工业化的宣传海报
1、确立【标志】
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含义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 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3、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 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 卢布。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特点(内容) 评价
经 计划经济 济 重工先导比例失调
政 治 政治斗争激烈 忽视民主法制 思 思想一元化 想 学术文艺政治化
个人崇拜 权力高度集中
单一公有制
历史反思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受到“斯大林模式” 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从中吸取了 哪些经验教训?
50-70年代 :
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