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鄂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学森受美迫害”的真相,并从中感受钱学林热爱祖国及不屈不挠的精神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钱学森说的话,体会人物心情感。
3、结合课文内容,注重积累和表达。
学习重点、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过程:
板块一:倾听与复述
1. 读题(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那老师要考一考你。
)
2. 出示第1组词语:
听到消息辞职回国受美迫害
坚持斗争得到支持回到祖国
A. 指名读;B、齐读;C、利用这组词语说说本文主要讲钱学森的一件什么事?
D、这6个词语中,文中对哪个词语写得最具体详细?——受美迫害
过渡:是的,作为一名中国人,面对着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我们内的。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的第3 4自然段,去了解这段历史的真相。
习第3 4自然段。
心就有一种冲动和迫切,很想了解美国当局是如何阻迫害钱学森回国A自学。
B指名说迫害,并逐渐出示下列词语。
不准回国间谍被捕折磨
美国迫害公愤营救保释
仍旧迫害限制检查监听
C学生练说。
D指名说。
并板书:阻隔侮辱限制侵犯
过渡:同学们,钱学森面对美国当局的阻隔侮辱限制侵犯,他是怎样做的呢?他没有屈服—─
4、出示句子:
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A齐读B坚决地读。
5、这是一个()的钱学森!
板块二:朗读与体会
1、同学们,此时此刻,老师内心产生一个疑问:
美国当局为什么如此无休止地阻挠、折磨钱学森的回国,——指名回答。
2、出示友情知识快速阅读钱学森的简介。
——快速阅读
过渡:就是这么一可遇不求的人才,美国当局聘为终身教授,什么是聘为终身教授?聘为终身教授就意味着在美国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
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就意味着钱学森在美国有什么?——指名说。
同学们在这个人人梦寐以求的国度里,有金钱,有地位,有名誉他可以过着那是多么令人羡慕。
但是,当钱学森一听到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的消息。
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3、出示句子:
但是,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
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
A从“立即”你读懂了什么?B指导朗读。
C“这里的一切”的是什么?
D指导朗读。
提示:
1、钱学森兴奋地说:——学生接读
2、钱学森深情地说:——学生接读
3、钱学森又默默地对自己说:——老师读
4、钱学森几乎是大叫起来,对全世界地人说:——学生接读
师:但是,钱学森仅仅是为了回到祖国,回到中国来,却受到美国当局的阻隔、侮辱、限制、侵犯。
但是钱学森
1、面对美国的阻隔,他
2、面对美国的侮辱,他
3、面对美国的限制,他
4、面对美国的侵犯,他
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师:他就这样与美国当局坚持了五年。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年,这是痛苦的五年,这漫长的五年,这又是苦苦等待的五年。
接下来根据老师的描述,在一次感受钱学森的坚强,钱学森的不屈不挠,钱学森这颗爱国心。
提示:
1、坚持斗争的第一年过去了,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第一
二组
2、坚持斗争的第二三年过去了,钱学森仍然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第三四组
3、坚持斗争的第四五年过去了,钱学森依然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全
班
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同学们,钱学森回国后到底做了哪些贡献呢?——出示友情知识卡师:钱学森的不懈斗争,感动了全世界人民,感动了中国政府,感动了中国人民,感动了周恩来等到老一辈领导。
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的回国,9月17日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同学们,为什么说是幸福的泪花
板块三:拓展与升华
1、新中国的一切对他来说是这样的陌生,又是如此的新鲜。
他踏着天安门广场的大理石,抚摩着汉白玉栏杆,他思绪涌动,感慨万千,(音乐想起)
他想起了(),想起了(),想起了()
A写。
B读
2、出示句子:
我相们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3、出示孙中山的话: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知道怎样爱国。
4、听歌——我的中国心
5、出示——
杨利伟钱学森?
反思:
1、努力体现课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但当课标提出这一理念时,时下的语文教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人文”春风遍地开,“工具”成了课堂的绊脚石,成了课堂中最忌讳的行经,对以往的语言文字训练更是“谈虎色变”。
我认为语文教学首先它是语言的,学生在实习语文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语文本体,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品位,记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感情,所谓语文教学应“死去活来”。
2、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对教材把握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把握,才可以深入地精读品位,只有把握着作者的文路,学生才可以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