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_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_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认为需要从学生学的方面来审视教学,进行反思和创新,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
面对很多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的学习感到困难,没有学习的兴趣这个教学难题要不断寻求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能够走进数学课程,学到知识,学会探究思考,提高数学素养。
一、合理解读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
我们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
这样才能让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把利剑,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结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实践经验,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反思,思考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
1.教学按部就班,学生思维受限。
一是由于每个课件的程序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
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随机性很大,师生们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因此,课堂上得出的结论,有时不能和课件设计的结论完全吻合,甚至会有全新的见解。
可是,有的教师为了把讨论引导到自己设计的答案上来,往往会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
二是教师教学行为是重要的隐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的形体语言中,包括板书、目光交流、教学仪态等,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做人的风格和做学问的钻研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学风格的影响。
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教学行为明显减少,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自然地减少
了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熏陶。
2.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课件设计质量不高。
有些问题不是多媒体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不当的问题。
有的课件设计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如字体过小、数量过多、色彩花哨、屏幕背景颜色与文字颜色、图形颜色不协调,人为地导致屏幕的可读性降低。
以及课件内容重点、难点不突出,缺乏条理性,华而不实,一味追求动画及声音效果等等。
这些都会淡化上课的内容,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多媒体课件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无非是教师讲授,写板书,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要靠自己的抽象理解来感知。
而中学生在抽象思维上有难度,偏向于感性思维,这就造成了认知困难。
而多媒体课件把书本抽象的知识变成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增强了感性认知,弱化了学习的困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同时,多媒体课件外在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形象,极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神经,吸引了注意力,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可以立体地探究学习,增加了学习兴趣。
二、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主体通过学习新的内容并和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却忽略了这一点。
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用心观察过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并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发现很多教师在讲授语文课时基本不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的空间,不是自己一言到底,就是问一些质量不高,不需要回答的无效问题,再有就是自己问自己答,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这时的学生就是一
群旁观者,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似乎都与学生无关,即使是学生想尽力记住
教师所讲的东西也显得太过吃力,常常弄得学生云里雾里,满头雾水,跟
不上,最后以至演化成冷眼旁观。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探究质疑,发现问题,促动学生质疑。
教师也可多做倾听者,当学生有质疑时,我们教师只
认真倾听,轻轻地表示认可其问题,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做到不说或少说。
其实教师本身就是问题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质疑解疑的主角。
不过,
我们也要避免学生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教师要教育学生实事求是,有疑
而问,先问自己,后问别人;先问教科书、参考书,后问同学、教师,使
学生尝试自己解决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探究问题能力
的提高。
三、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阶段,他们叛逆心强,自我意识强烈,自尊心强。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这点。
不能因为严加管束式的教育伤害了
学生的自尊,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更加让学生对教师、对学习有抵触心理。
尤其是面对学困生和问题生,教师在言辞上不能给予否定,如“太不上进了”“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讽刺和蔑视学生也是不可取的。
智慧型的教师应本着“教育”二字,给学生以机会,充分尊重学生。
老师
平时要多与他们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鼓励他们从“问题”中走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化到学习上。
作为教师,我们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
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疏理各种难题,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及
时释放,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启发者,是学校教
育的一线执教者。
在实现学校的教学任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
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教师不能把教学看成简单地讲知
识,要当成艺术品那样“精雕细琢”。
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见解,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敢于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以实现教育目标。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