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左传》——保守与进步的民本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左传》——保守与进步的民本思想
01 有关《左传》的常识
《左传》的书名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

汉哀帝时,刘歆为《左传》争立学官,认为它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一样,都是解释《春秋》的作品。

因而称之为《春秋左氏传》。

后来,西晋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又把它和《春秋》合为一书。

《左传》的作者
司马迁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则进一步指出,左丘明是“鲁太史”;但自唐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异议,现在看来,《左传》大约是儒家一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

其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左传》中记载了什么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它的内容主要是:诸侯大夫各类政治活动,哪个国家发生政变,哪一个国家国君被杀,订立盟约,主要记载这类东西。

02《左传》的思想倾向
《左传》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儒家,有保守,也有进步。

02.01 从保守的一面看,作者对剧烈的社会变革,态度相当矛盾。

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变化剧烈的时代,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

春秋末年,周朝已经名存实亡了,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出现了春秋五霸,而在诸侯国国内,诸侯本人,也就是国君他们的统治也日渐衰微。

这时候,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实力派的掌权人物,这些人物在某些国家执掌了国政,比如鲁国的季氏,一直到后来,春秋战国之际,就发生了三家分晋这样的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实质,实际上是社会制度的变化。

历史学家说这种变化,实际上是中国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在这样一个社会剧烈
的变革当中,当然有一些人的社会地位下降了,另外一些新贵出现了,还有一些人的社会地位上升了。

而《左传》的作者面对这种情况,他的态度是矛盾的,对于旧制度的崩溃,旧贵族的衰微,是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他站在这些人的立场上,感慨万端。

比如书里面,鲁昭公三年。

记载的这么一件事,是齐国的国君,丧偶,他妻子死了,他妻子是晋国人,于是齐国就派大臣晏婴到晋国去“请继室”,就是再把一个晋国国君的姐妹,当作继室来续弦,那么这个外交活动结束之后,晏婴和晋国的大臣叔向有这么一段对话:各自的讲了一下各国的情况。

既成昏,晏子受礼。

叔向从之宴,相与语。

叔向曰:“齐其何如?”
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

齐其为陈
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

齐旧四量,豆、
区、釜、钟。

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

釜十则钟。

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山木如市,弗加于
山。

鱼盐蜃蛤,弗加于海。

民参其力,二入于
公,而衣食其一。

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


之诸市,屦贱踊贵。

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
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
大姬,已在齐矣。


订婚以后,晏子接受享礼,叔向陪他饮宴,
互相谈话。

叔向说:“齐国怎么样?”
晏子说:“到了末世了,我不能不说齐国
可能属于陈氏了。

国君不爱护他的百姓,让他
们归附陈氏。

齐国过去有四种量器,豆、区、
釜、钟。

四升为一豆,各自再翻四倍,以成为
一釜。

十釜就是一钟。

陈氏的豆、区、釜三种量器都加大四分之一,钟的容量就大了。

他用私家的大量器借出,而用公家的小量器收回。

山上的木料运到市场,价格不高于山上。

鱼盐蜃蛤,价格不高于海边。

百姓力量如果分为三份,两分归于国君,只有一份维持衣食。

国君的积蓄腐朽生虫,而老人们却挨冻受饥。

国都的市场上,鞋子便宜而假足昂贵。

百姓有痛苦疾病,陈氏就厚加赏赐。

他爱护百姓如同父母,而百姓归附如同流水。

想要不得到百姓的拥护,哪里能避开?箕伯、直柄、虞遂、伯戏,他们跟随着胡公、太姬,已经在齐国了。


叔向曰:「然。

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

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

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

道堇相望,而女富溢尤。

民闻公命,如逃寇仇。

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

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

』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叔向说:“是呀。

即使是我们公室,现在也是末世了。

战马不驾战车,卿不率领军队,公室的战车没有御者和戎右,步兵的行列没有长官。

百姓困疲,而宫室更加奢侈。

道路上饿死的人坟堆一个接着一个可以互相看见,而宠姬的家里财富特别多,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好像躲避仇敌一样。

栾、郤、胥、原、狐、续、庆、伯这八家已经降为低贱吏役,政事在于私家,百姓无依无靠。

国君毫不改悔,用欢乐来
排遣忧患。

公室的卑微,还能有几天?谗鼎上
的铭文说,‘黎明即起,声名可以显赫,子孙
后代还会懈怠’,何况毫不改悔,他能够长久
吗?”
宴子曰:「子将若何?」
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

肸闻之,公室
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

肸之宗十
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肸又无子。

公室无度,
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晏子说:“您打算怎么办?”
叔向说:“晋国的公族完结了。

肸(xī)听
说,公室将要卑微,它的宗族像树叶一样先落,
公室就跟着凋零了。

肸的一宗十一族,只有羊
舌氏还在。

肸又没有好儿子,公室又没有法度,
得到善终就是侥幸,难道还会受到祭祀?”
身为个贵族的晏婴和叔向,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书中生动展现了当时守法关系日益窳(读音为yǔ,是一个贬义词,有粗劣、懒惰、瘦弱等意思)坏的现实。

作者清晰地看到了统治者的腐朽、民心的向背以及旧贵族不可避免的没落趋势,但其同情又显然在晏婴、叔向这一类人物的一边。

作者极力维护代表血缘宗法和等级关系的旧礼制,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同时,敢于揭露统治者的丑行,却又反对“犯上”与“弑君”,而且对当时出现的顺应历史的激流的革新措施,或直接斥责为“非礼也”,或借孔丘等人物之口加以非议,暴露出维护旧事物的保守立场。

书中提倡父慈子孝,揭露了侵略行为,但
是又反对犯上和弑君。

这种情况造成了社会的
动乱,而在动乱又对各个阶层的人,带来了无
穷的灾难,国君可以随时被杀,贵族可以随时
被杀,那普通的老百姓生活就会更悲惨了。

谁也不可能在社会的动乱当中,得到长久
的幸福,甚至是不能得到安全,所以,《左传》
作者写这一类人物,他们就比较多的看到了这
种,社会上的不好的现象。

他们希望重新恢复稳定的社会秩序,所以
他们就希望用周礼,周朝的礼仪,用那种等级
关系,约束社会上的人,让社会上的各个等级
的人,都能守本份,都能够履行自己的义务。

天子要像天子,国君要像国君,大臣要像大臣,
普通的贵族要像普通的贵族,你不能越位,同
时又不能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他们的言论从表现上看是保守的,是要维护旧的势力,但是实际上是出于对于动乱社会的不满,而我们要理解这一点。

这是它的思想保守的一面。

02.02 从进步的角度看,《左传》集中反映了春秋以来日益兴起的民本思想
《左传》以肯定的态度记载了那些民重于天、民重于神的进步观点。

早在西周的时候,就出现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但是呢,国家的成败,又不能完全取决于天,还要依靠民,要保民,这种思想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民本思想。

国家要以民为本。

民本思想在《左传》里面,表现是非常多的。

春秋时期,人们逐渐意识到民的重要性,商朝以来形成的天命神权的观念开始发生了动摇,在《左传》里面就记载了,一些进步观点,这些进步观点呢,认为民重于天,民重于神。

也就是说,在民和神的关系上,认为民更重要,书里面有很多这样的记载。

它说,民是神的主载,神也要取决于百姓的认识。

所以,圣王首
先要,争取民心,然后再去求得神的保佑,这样的记载很多。

比如,鲁庄公三十二年。

史躄说:“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
亡,听于神”。

国家要兴盛,要听从民;听从神,实际上
是国家要灭亡的象征。

僖公二十八年,楚国在城濮被晋国打败,
楚国荣季说:“非神败令尹,令尹不勤民,实
自败也”。

哀公元看,吴师欲伐楚,楚令尹子西说:
吴王夫差“视民娄雠(chóu),而用之日新。

夫先自败,安能败我?”
书中进一步宣扬了民为邦本,民重于君的思想。

襄公十四年,晋悼公对师旷说:“卫人出
其君,不亦甚乎?”
师旷却答道:“或者其实甚。

……或困民
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
用之?”
这种人是困民之主,让老百姓感到生活困
顿,老百姓感到绝望,社稷无主,这样的人要
它干什么?
“天之爱民甚矣,岂使一人肆于民之上,
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老天爷怎么会让一个人骑在所有人头,老
天爷也是顺应民心的。

昭公三十二年,史墨针对鲁君被季氏所逐,死于国外,发表评论说:“鲁君世从其失,季
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

虽死于外,其谁矜之?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鲁国的国君世世代代放纵安逸,季氏世世
代代勤勤恳恳,百姓已经忘记他们的国君了。

即使死在国外,有谁去怜惜他?社稷没有固定
的祭祀人,君臣没有固定不变的地位,自古以
来就是这样。

这种观点对于维护那种传统的封建贵族专制的礼制,其实也是一种强烈的挑战。

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出来《左传》的思想也是矛盾的。

一方面它要维护礼制,另一方面,它的民本思想,又反对专制。

02.03 另一方面,书中也从民本思想出发,多方面揭露了“残民”、“困民”的统治者,赞扬了“恤民”、“用民”的政治家。

他把国与民联系起来,大力提倡爱国保民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书中具有进步意识的重要内容。

02.04 但,也要说明的是,《左传》的民本思想很不彻底。

书中一面提倡人重于天与神,一面又有不少宣扬天命、占卜和鬼神迷信的言论,一方面表现了历史的局限,一方面也是由于此类记载出于史官的传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