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物》典型题汇编(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生物》典型
题汇编(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
1.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B.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2.已知在某DNA分子的一条链上G+C占50%,A占24%。

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例为()。

A.50%
B.26%
C.24%
D.13%
3.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外Na+浓度约是膜内的12倍.膜内K+浓度约是膜外的38倍。

该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C.该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D.该运转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4.下列关于醋酸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B.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酸
C.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
D.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5.内质网腔内的分泌蛋白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进一步加工,最后释放到细胞外。

此过程中分泌蛋白通过几层生物膜()
A.4层
B.0层
C.2层
D.3层
6.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C.升高二氧化碳浓度
D.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7.人和动物有四种基本组织,其中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的是()。

A.结缔组织
B.肌肉组织
C.上皮组织
D.神经组织
8.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9.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

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 9/16
B.3/4
C.3/16
D.1/4
10.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
细胞属于()。

A.病原体
B.抗原性物质
C.抗体
D.自身物质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

A.产生了新的基因
B.改变了基因结构
C.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D.改变了基因的数量
12.关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根系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13.豌豆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

A.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B.控制不同的生物性状
C.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
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1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等植物种群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速度,但不能改变方向
C.在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15.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对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一般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表被毛
B.体温恒定
C.体外受精
D.胎生哺乳
17.某一山区自然生态系统因挖矿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

应采取的最好的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的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B.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生态系统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培当地原有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18.“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个体基因频率的改变
D.个体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20.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20%、15%、30%则该细胞能完成()。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2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个体
B.群落
C.种群
D.生态系统
22.一个人在不摄入水分的情况下,水分通过呼吸道、皮肤等散失的现象称为不感应失水,这种失水的意义在于()。

A.是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渗透压所必需的
B.是保持内环境温度的恒定所必需的
C.对于保持机体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D.对于维持细胞内液pH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23.下列生物中,不具有产能系统的是()。

A.蓝藻
B.放线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24.试卷效度的含义是()。

A.测试符合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
B.测试符合测试目的的有效程度
C.测试符合课程标准的有效程度
D.测试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程度
25.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A.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
B.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
C.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
26.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界定,下列属于情感目标水平要求的是()。

A.了解
B.应用
C.模仿
D.反应
27.非甜玉米对甜玉米为显性,受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控制。

现选择亲本为非甜玉米的个体自由交配,所得子一代中非甜:甜=48:1,则亲本纯合子比例为()。

A.2/7
B.3/7
C.4/7
D.5/7
28.布鲁纳认为,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学习应该()。

A.掌握所给的信息
B.检验所给的信息
C.超越所给的信息
D.实践所给的信息
29.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30.如果自然生长的生物种群增长率为0。

可能出现()。

A.种群数量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种群数量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数量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种群数量接近K值
二、判断题(5题)
31.植物体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二者循环交替发生。

()
A.正确
B.错误
32.大肠杆菌在葡萄糖和乳糖均丰富的培养基中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不利用乳糖,是因为此时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而阻碍乳糖操纵子的开放。

()
A.正确
B.错误
33.植物的薄壁组织可分为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贮水组织和传递细胞。

()
A.正确
B.错误
34.青霉素既可以杀死正在旺盛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也可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胞。

()
A.正确
B.错误
35.微生物不是一个严格的生物分类的类群。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
1.C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
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溶解度越大,扩散的速度越快,其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越远,反之则越近。

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说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2.D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数量两两相等。

已知在某DNA的一条链上C+C+A=50%+24%=74%,则该链上T=26%,另一条链上A也占26%,则其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例为l3%。

3.DNa+和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酶和能量,温度的改变可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Na+和K+的运输,A错误。

呼吸抑制剂会影响能量的产生,从而影响Na+和K+的运输,B错误。

A TP和ADP在体内快速转化,不会大量积累,C错误。

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4.B醋酸杆菌是一类能使糖类和酒精氧化成醋酸等产物的短杆菌,原核生物,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一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未成形的细胞核。

醋酸杆菌没有芽孢,不能运动,兼有好氧型菌种和厌氧型菌种。

在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容易形成菌膜,常存在于醋和含醋的食品中。

工业上可以利用醋酸杆菌酿醋、制作醋酸和葡萄糖酸等。

5.B内质网中的分泌蛋白,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完成加工后,通过高尔基体小囊泡包裹住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可见,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并没有穿过生物膜。

分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物质是不能直接通过生物膜的,它是通过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理而通过生物膜。

6.D暗反应第一步:CO2与C3合成C3,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用于
暗反应中C3还原成C5的反应过程。

A项,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但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仍能进行,即C5能转变成C3。

由于光反应停止,导致ATP和[H]减少,因此C3转变成C5的速率变慢,因此C5的含量下降,A错误;B项,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时,使C5转变成C3的速率下降,同时由于停止光照,ATP和[H]减少,C3转变成C5的速率下降,因此C5的含量基本不变,B错误;C项,升高二氧化碳浓度时,C5转变成C3的速率加快,光反应不受影响,即C3转变成C5的速率不变,故C5的含量下降,C错误;D项,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时,C5转变成C3的速率下降,光照正常,说明C3转变成C5的速率不变,因此C5的含量增加,D正确。

7.C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具有营养、支持、连接、保护等作用;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8.BA项,诱变育种可以通过基因突变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A正确:B 项,单倍体育种过程: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

然而,其本身缺少的抗病基因并没有得到补充,因此该方法不适宜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B错误;C项,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将其它生物的抗病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C正确;D项,杂交育种能将不同植株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因此该方法也能用来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D正确。

9.B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说明这两种病都是隐性
遗传。

另外,父亲正常,儿子患血友病,说明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 表示),则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_XHX_xA_XHY,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的基因型为aaXhY,所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HXHXAaXHY。

就血友病而言,他们所生女孩的基因型为XHXH 或XHXh,不会患血友病;就苯丙酮尿症而言,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3/4×1=3/4。

10.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等;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衰老细胞相当于抗原,会引起免疫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衰老细胞,从而能及时清除自身的衰老细胞,维持自身环境的稳定,该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抗原性物质,B正确。

11.C基因重组(自由组合)的定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由定义可知,基因重组只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随机组合。

当然,由此而产生的生物“新”性状(其实是重组性状)是由于生物的基因型改变了,而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也没有改变基因的结构和数量,故选C。

12.D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与载体蛋白和细胞
呼吸有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所以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一定相同,A、C错误。

温度会影响到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所以会改变吸收速率。

B错误。

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且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活细胞中,D正确。

13.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指的是同一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型。

A项,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是两种不同的基因,则四种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肯定不同,故错误;B项,都是控制茎的长短这一性状,故错误;C项,脱氧核苷酸种类相同,都是四种,故错误;D项,控制同一形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故正确。

14.AA项,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藓和灌木,故正确;B项,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错误;C项,昆虫进入,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群落调节能力发生变化,故错误;D项,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故错误。

15.B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是逆向迁移,两种学习之间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则为正迁移。

初等数学的学习在前,高等数学的学习在后,而有利于初等数学的理解和掌握是正迁移,所以选择B项。

16.C哺乳动物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

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

胎生:胚胎在母体里发育,
母兽直接产出胎儿。

哺乳: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仔兽。

A、B和D选项都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只有C选项,体外受精不属于。

所以,答案为C。

17.DA选项属于初生演替,时间会很长;B选项的措施中,外来物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C选项的措施会改变原来的群落,打破生态平衡,恢复得会更慢;D选项的措施能做到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植物,实行封山育林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

18.B“炭疽热”的病原体是炭疽杆菌,其生活方式为寄生,属于消费者。

分解者一般是营腐生生活的.故B正确。

19.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指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0.C由题意可知,该细胞器含有A、C、G、U碱基,不含碱基T,因此该细胞器中只含RNA,不含DNA。

A项,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含有DNA,故错误;B项,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的细胞器是中心体,绿色植物细胞无中心体,故错误;C项,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含有RNA,不含DNA,故正确;D项,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含有DNA,故错误。

21.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22.B本题以不感觉失水为载体,考查了渗透压的概念、保持细胞内液pH值的途径、水和电解质平衡的概念、炎热时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途径等相关知识。

A项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A错误;B 项当天气炎热时,通过皮肤的汗液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C项水和电解质平衡是指机体每日摄取和排出的水量及钠量(细胞外液主要的电解质)是否保持平衡和如何保持平衡,C错误;D项细胞膜使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水的运输、和离子交换,从而达到调节和维持细胞内液的pH值,D错误。

故选B。

23.D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C-原核生物。

曾长期被误为是“大型病毒”。

特点是:①有细胞构造;②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③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④有核糖体;
⑤缺乏产生能量酶系,有“能量寄生物”之称;⑥以二分裂方式繁殖;⑦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⑧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等活体培养。

故本题选D。

24.B效度是指测试的内容及其方式是否符合测试的目的要求。

如果符合测试的目的要求.测试的结果也达到了既定的测试目的,那么,就可以说这个测试是有效的,即具有高效度。

25.D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相关知识。

发酵液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都会变为酸性,故D项正确。

A项:制作果酒用的是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利用的醋酸茵是异养需氧型,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异
养厌氧型,酵母菌是真菌,A项错误。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不能对原料进行灭菌,否则菌种也会死亡,如野生型酵母菌是存在于葡萄皮上的,B项错误。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醋酸菌一定需要氧气,C项错误。

与题干不符,排除。

26.D了解、应用属于知识目标水平,模仿属于技能目标水平,反应属于情感目标水平。

故选D。

27.D
28.C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

29.CA项,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合成ATP,所以据此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故错误;B项,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都能进行mRNA的合成,故错误;C项,合成并含有血红蛋白的只有红细胞,而红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故正确;D项,同一个体所有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含有全部相同的遗传物质,据此并不能判断细胞是否已分化,故错误。

30.D自然生长的生物种群呈S型增长,其在两个位置会出现增长率为0的情况,一是在起始点,二是在K值时。

种群增长率为0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增加也不减少。

故只有D选项符合。

31.B呼吸作用24h不问断进行,而光合作用只在有光照条件下进行。

32.A乳糖启动子是弱启动子,必须同时有CAP来加强转录活性,CAP 要与cAMP结合发生空间变化而活化。

而当细菌内有葡萄糖代谢时,cAMP含量低。

所以当乳糖和葡萄糖同时存在时,优先利用葡萄糖。

33.B植物的薄壁组织分为吸收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细胞五类
34.B青霉素能杀死正在旺盛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但不能杀死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胞。

35.A微生物是一个俗称,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不是严格按照分类学来划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