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接驳空间与周边建筑结合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接驳空间与周边建筑结合模式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周围建筑的有效连通作为提高城市轨道服务水
平和地下空间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实践表明,将城市轨道地下车站和周边建筑
连通的规划观念共经历了这几个阶段:独立分散开发,部分空间连通开发,通道
衔接,一体化设计,区域网连通。
将城市轨道地下车站和周边空间进行有效规划,这一举动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连通观念转变的主要体现。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
交通中的地下车站接驳空间与周边建筑有效结合的创新模式作出科学具体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建筑空间结合
前言
对城市轨道交通中地下空间利用模式的有效创新使得我国城市建设水平取得
了很大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积极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而使城市交通地下轨道和周边建筑有效结合起来,构建了创新型的地下空
间网络框架[1],使其积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用一体化建筑模式,
及时形成了一个大型的综合体,将城市地下空间中各个点,面,线实现了多层次
高效利用。
鉴于此需要加强对地下空间与周边建设相结合开发模式的充分考虑,
保证地下空间和周边建筑道路有一定距离,从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和周
边建筑的有效结合。
一、城市地下空间与周边建筑相结合模式的实例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接驳空间和周边建筑相结合模式的有效开发是基
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目前在我国城市大型建设中成为地下交通规划的主要趋势。
目前我国城市正在进行大规模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统一开发和利用[2],自从北
京奥运会之后,我过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其运营线路也不
断增多。
为了实现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需要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
与周边建筑相结合模式的大力研究,从而实现对城市地下车站建筑与周边建筑的
有效结合。
1.地下车站商业开发空间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商业开发设计位于某市中心城区东部的繁华地段,这
个地区有大量高级宾馆,商业建筑,写字楼等,与国际酒店,机场航站楼百货娱
乐总汇相邻,它属于本市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大型建筑[3]。
同时还拥有静安公园,
下沉式广场等公共活动设施,该地区的人流量较大,并且公交线路较多。
由于该地区地面建筑设施密集,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人员发现可以利用的土地
资源较少,因此需要对其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
交通二号线,七号线,
九号线等都在古寺区域交汇处,同时七号线还穿越了二号线,所以人员在二号线
后方设置了古寺车站,车站深度为:29米。
在古寺车站投标过程中,工作人员提前对该区域的线路埋设以及周边建筑可以利用的地下空间作出了科学调查,同时
制定地下空间合理利用规划书,在此过程中主要从车站规模,车站功能等进行充
分考虑,对其可以利用的地下空间作出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将该地下空间和广场
地下空间进行互通[4],从而形成了地下空间面的对接,让广场地下空间和车站地
下空间有效的结合成一个整体。
2.地下空间开发中车站空间预留
某商务区位于梅园社区内,其占地面积达到了658公顷,先居住人口为13.2
万,该区域内只有一条轨道交通5号线和复兴隧道,因此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交
通需求,所以及时采用了高密度,大运量的交通方式,对轨道交通线路作出科学
分析,在花园石桥路东段与写字楼交叉口的位置修建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地下
车站,目前已经在设计中,预计修建完成时间在8年以后。
设计研究人员在该设
计位置预留了一个地下车站空间,并及时完成了地下车站设计图,使得13号线
从地下室穿过,但是需要保证地下车站面积的三分之二都在此处地下室内,同时
与其实现同步实施,剩余的三分之一需要在13号线实施过程中再开始操作。
地
下车站总长158.7~163.8米,人员出于该地块有高层酒店的考虑,需要将酒店建
筑核心下落在地下车站站台位置,因此该车站总宽26.4米。
由于受到隧道和立交桥影响,13号线需要保证其埋设深度,同时将该地块13号线地下车站设计为四
层的地下车站,地下第一,第二层为设备用房,地下第三层为站厅层,第四层为
站台层,在此环节还应该充分考虑地下车站出入口和建筑沉降等问题,及时做好
地下车站出口和广场下沉的协调工作,并将地块内车站风亭和地块建筑有效结合
起来,从而实现对地下车站空间与周边建筑等空间的合理利用。
13号线和2号线站位都呈丁字形,并在地库内预留了换乘通道,以此为2号线与13号线旅客换乘提供方便。
在13号线地铁站厅层位置预留了一个可以直接
进入地块的大型地下广场,从而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活动场所的互通。
这
样一来不仅方便了人们交通还将地下空间得到了有效利用,与此同时积极带动城
市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
3.市政工程和地下车站的同步建设
为了有效避免人员拥堵,道路堵塞,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接驳空间
和周边建筑相结合开发模式的综合分析,对局部规划作出一定调整,在道路东侧
形成一片大学新校区,对其进行集中管理。
其建筑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
根据
大学统一规划数显示,在高峰时间段,该位置人流量,非机动车数量均为目前的
2倍。
因此必须及时修建地下通道,这样规划的目的是,让该路段机动车在地下
行驶,非机动车在地上行驶,最大限度节约了地上空间,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地上
交通拥堵,人员密集等状况[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大学正门
口下方设置轨道交通车站,这样做能够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同时在校领导和政府
部门大力支持下,大学地铁站建设和地下车站建设会同步施行。
通过立交建设工程以及区域道路建设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部分地上人流量
都转到地下通道中,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实现了对城市人流
量的有效转移,利用周边空间进行分流。
非机动车在地上行驶,机动车在地下行驶,同时行人也可以利用地下车站过街,以此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交叉口交
通拥堵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地下空间机动车的通行率,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高
效运行,更好维护了街道两侧行人安全。
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立交工程建
设中实现了地下车站接驳空间与周边建筑空间的有效结合,不仅保证了行人畅通,还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难度以及事故发生率,避免重复开挖施工给城市居民带来
的不良影响,
二、结束语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目前我国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主要手段,将轨道交通
地下车站接驳空间与周边空间进行结合,不仅有效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还大大提升了城市建筑空间的利用率。
但是在此项工作中
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实际情况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加大对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地下空间利用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
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润深,姚敏峰.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接驳空间与周边建筑结合模式分析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6(5):126-128.
[2]许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7):39-42.
[3]阴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周边商业关联方式研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岳家嘴站地下空间开发方案设计为案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26-26.
[4]贾兴明,赵小辉.关于地铁出入口与周边商业地产地下接驳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9):209-210.
[5]蒋艳.基于案例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建筑结合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