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
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 “天下第一江山”。
整体感知—听朗诵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xuán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yàn
整体感知—品读诗歌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最后直接抒情,道出游子因思乡而肝肠寸断。
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无限的愁闷。
结构图示
赏析手法
《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手法《秋思》是如何运ຫໍສະໝຸດ 对比映衬手法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 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 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 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 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 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 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 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课堂练习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
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 是: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
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
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在他的作品中,尤其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
有名,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人周德清誉 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téng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青山:北固山。 悬:挂。 入:进入,降临。 乡书: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 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 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达:到,送到
赏析鉴赏
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诗人此 刻在船上,“客路”指 行客前进的路,即驿道, 驿道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 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 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漂泊羁旅之情。
夜还未消尽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还未逝去而江上 已呈露春意一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时光 匆匆, 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 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 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引出下联思乡)
赏析鉴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借鸿雁传书,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 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 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 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 传不多。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 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 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 事堂。
(直接抒情)直抒思乡之情。尾联紧
承颈联而来,又遥应首联,使全诗笼罩 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结构图示
《次北固山下》
叙事: 客路 舟行
(漂流异乡、羁旅之愁)
写景: 平 阔 正 悬 日生 春入年
秀丽美景 积极向上
抒情: 鸿雁捎家书 (思乡愁绪)
主题归纳
本诗写诗人舟行江中的所见所 感。诗人借助对江南初春景色的描写, 流露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 了诗人放眼山川美景的博大胸襟和积 极乐观的精神态度。
整体感知 翻译诗句 学 生 借助注释翻译 校正重点词义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古:古老荒凉。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断肠人:因悲哀而极度悲伤的人。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 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 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 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 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深入探究
1、前三句出现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 曲有什么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运用了列锦手法,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 的深 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
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 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生动地描 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 后的抒情作铺垫。
赏析鉴赏
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 有悬空的态势。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 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 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赏析鉴赏
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 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表现出 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力量。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后两句在文中有何作 用?
参考: “夕阳” 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 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 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 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断肠”一词形象 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 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课外积累
——《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积累其他关于思——乡汉的乐诗府句民歌《悲歌》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
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4.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萨蛮》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介绍作者
马致远 (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 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曲风豪放洒脱,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 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于功名,但一直 不得志,一生漂泊无依、穷困潦倒。著作 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 阳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