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丨洞烛其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
洞烛其奸
【拼音】
dòng zhúqíjiān
【释义】
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出处】
《明史·董传策传》: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解释:严嵩罪恶深重,贻误国事,损害国家,陛下难道对严嵩的阴谋诡计看得清楚!
【近义词】
洞察其奸明察秋毫旁观者清洞若观火
【反义词】
不明真相制造冤案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看问题敏锐。
【成语故事】
明朝嘉靖时期,奸相严嵩专权。
在朝期间,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而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跋扈骄奢,横行朝廷。
严嵩的专权乱政,使明王朝的国力衰弱,边疆防御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惨遭蹂躏。
晚年因事激怒嘉靖帝而失势,嘉靖四十一年勒令致仕,嘉靖四十三年严世蕃案发,其恶迹败露后,世宗下诏将他罢职,削籍为民,家产被抄,奸党与家人一一治罪。
严嵩势力最大的时候,朝廷里尽是他的党羽,这些人上下勾结、狼狈为奸。
严嵩年老,提拔其子严世蕃协助掌权,严世蕃成为工部侍郎。
严世蕃收买世宗左右宦官,把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一举一动都汇报严世蕃。
大臣干脆叫他们为“大丞相”与“小丞相”。
有大臣讥称“皇上不能没有严嵩,严嵩不能没有儿子。
”
松江府华亭县董传策上书弹劾严嵩,希望嘉靖皇帝洞烛其奸,消除朋党。
却遭到严嵩迫害,几次死里逃生,后来充军到了广西南宁。
他的事迹,被文人编进了明代传奇名剧《鸣凤记》和清代小说《绿野仙踪》,在民间也有不少传说。
在广西的时候,董传策写下了《奇游漫记》、《游桂林诸岩记》、《粤西山水歌》等,盛赞“粤西山水甲天下”,将原本偏僻荒凉之地,打造成为一个无穷韵味的诗的世界。
隆庆元年,董传策奉诏离开南宁,回京复职去了。
万历年初,担任礼工二部侍郎。
后来,又被免官职回了故乡。
万历七年(1579)五月,因约束家奴过严而被谋杀。
【造句举例】
尽管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隐蔽,我公安人员却早已洞烛其奸,正伺机将其抓获。
提高警觉,洞烛其奸,掌握攻防技巧,避免与之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