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1 孔乙己 学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
【导学目标】
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自主学习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颓(tuí)唐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xiè)置辩咸亨(hēnɡ)酒店砚(yàn)
荤(hūn)菜羼(chàn)水拭(shì)
蘸(zhàn) 惋(wǎn)惜阔绰(chuò)
(2)词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大抵:大多。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2.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又改为豫才。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革命的旗手,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母亲姓鲁,取“愚鲁而迅达”之意。
在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1.分清环境描写的类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推动情节的发展;(2)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3)衬托主题;(4)渲染气氛;(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
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根据所掌握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写出答案。
3.背景资料
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
当时国内军阀年年混战,政治黑暗,劳动人民遭受着深重的苦难。
在文化教育领域,封建复古逆流仍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为拯救青年一代,不让他们再走“孔乙己”们的老路,鲁迅针对这一现状,写了这篇小说,声讨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播放多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并疏解字词。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
【交流点拨】(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
【交流点拨】(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