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
李金妹;尹锦松
【摘要】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依靠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及各级支持,发展乡村休闲农业.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农业村落培育成现代文明的休闲农业美丽乡村.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3页(P20-22)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地方特色;一村一品
【作者】李金妹;尹锦松
【作者单位】鹤庆县种子管理站,云南鹤庆671500;鹤庆县金墩乡农业综合服务站,云南鹤庆671502
【正文语种】中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休闲农业发展,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特色休闲农业文化得到
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1)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零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
二是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
三是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
2)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一是对村庄垃圾进行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确保乡村清洁。
二是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提高水体净化能力。
三是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四是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规范各种标识、标志、宣传牌等,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
五是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3)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加快形成以重点农业为龙头、骨干农业为支撑的乡村休闲农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休闲农业目的地。
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
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鹤庆县六合乡是以全乡坚持外引内培,合理开发资源,做到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群众意愿为导向,采取“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方法,走长短结合路子,实现了“五个一”,即“一片烟、一粒茧、一窝鸡、一棵树、一块菜”的发展思路发展休闲农业。
一片烟:继续巩固烤烟产业,2016年全乡计划种植烤烟345 hm2,计划收购烟叶1.4万担,涉及农户78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3户),预计实现烟农收入2000万元余。
一粒茧:以松园、灵地、河东为主要种植区,继续管理改良26.67 hm2原有桑园,并在上萼坪、五星
等村新植桑园33.33 hm2。
加强蚕房提升改造、养殖技术服务、加大蚕网蚕具补
助力度,实现蚕桑农收入550万元。
一窝鸡:充分发挥六合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积极打造六合土鸡品牌,以五星村土鸡养殖场为龙头,群众散养为辅,扩大土鸡养殖规模,实现农户短期增加收入145万元。
一棵树:一方面着重加强现有核桃种
植面积的抚育管理,实现提质增效,让核桃树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嫁接改良283.33 hm2核桃;同时,积极培育核桃深加工项目,在南坡村委会成立
核桃压榨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对全乡铁核桃进行收购、加工和销售。
继续发展花椒种植,扩大种植规模,引进优质品种和管理经验,培育壮大花椒种植和效益产出,计划种植花椒173.33 hm2。
2016年预计实现“一棵树”产值500万元。
一块菜: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小米辣,现与云南辣嫂子食品有限公
司(玉溪)签订合同,由公司“统一供种、统一指导、统一回收”,依托大甸村蔬菜协会统一育苗、供苗、培训,乡农综站、村协会指导群众移栽,带动发展33.33 hm2订单小米辣,预计可实现产值220万元。
4)培育现代文明休闲农业美丽乡村。
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农业村落培育成现代文明的休闲农业美丽乡村。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是大理州的北大门。
东有金沙江
与永胜县分津,南与宾川县接界,西与剑川县、洱源县接壤,北与丽江市毗邻。
鹤庆县山川秀美,资源丰富,被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
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是一个集田园风光、民居、民俗和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典型白族聚居村寨。
新华村又名石寨子,除了村前的黑龙潭外,南、北还有白龙潭、仕庄龙潭相抱,东部有五龙河缓缓流过,是一个枕山卧水的田园水乡。
该村休闲农业发展最出名,进人新华村,叮叮当当的响声不绝于耳,这是新华村的村民们在敲打制作各种金、银、铜民族首饰工艺品。
新华村的民族首饰工艺品加工制作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中叶,这里的民族首饰加工制作即在当地出了名。
相传,牟伽陀开疆辟海钓上兴风作浪的蝌蚪龙后,曾拴龙于凤凰山麓。
为加固锁龙的锁链,新华村的白族村民协力相助并从神匠手中学会了铁匠手艺,世代相传,成了人人能加工金、银、铜、铝首饰的能工巧匠,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如今的新华村,已形成“一村一业、一户一品”的民族手工艺品的生产格局,每一个家庭院落都是一个生产作坊,所加工的工艺品户与户之间绝不雷同,主要产品有九龙壶、手镯、项链、戒指、藏刀、胸链、大小号等几十个品种,涉及白、苗、藏、汉等十多个民族用品,产品远销西藏、青海,还出口到泰国、缅甸、尼泊尔等国家。
该地休闲农业民族手工艺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2/3左右,被评为
州级小康示范村和省级文明示范村。
1)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的发展。
按照“以休闲农业发展为主建立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美丽乡村”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及资金投入。
切实将美丽乡村建设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十
三五”农村工作的重点。
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建立政府引导、群众自筹、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争取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给美丽乡村建设及休闲农业发展。
通过引进投资商发展休闲农业项目,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村民投工投劳,让村民真正成为休闲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积极整合支农、惠农、强农的相关政策,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
在立项、招投标、资金划拨、规费减免等方面设绿色通道,减少环节、缩短时间,切实加快项目审批速度。
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引导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和个人加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及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完善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激发青年人回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及休闲农业发展的激情。
3)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工作的落实。
4)落实工作责任制。
各行政村、各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健全相应工作机构和力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加快推进。
5)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网络信息做得好,2016
年5月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在浙江丽
水市举办,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荣获2015年度“云南省淘宝村”称号。
到目前为止,新华村淘宝商家达120多户,年销售额超过1900万元。
6)强化管理服务,形成长效机制。
三分建七分管,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提高到全民环境道德素质和生态文化修养上来,提高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