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
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的代谢活动均可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C.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D.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
2. 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
B.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C.将精原细胞中某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该细胞正常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D.给水稻提供14CO2,体内可以存在14C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14CO2
3. 下面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Fe元素
B. 每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肽键
C. 蛋白质都是酶
D. 羽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并不能体现蛋白质的功能
4. 右图中①和①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①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B.易位和易位C.易位和重组D.重组和重组
5. 科学家在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了假说,学习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后,某同
学作如下比喻,错误的是()
A. 把静态的三维结构比作“三明治”或“三合板”
B.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比作“枣糕”,如图1所示
C.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比作“正在煮着的粥”,如图2所示
D. 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蛋白比作“信号接收塔”
6. 如图所示的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在常染色体上。
假定图中①1和①2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之一是一些个体必须是杂合体,这些个体包括
A. I-1
B. I-2
C. ①-2
D. ①-4
7. 下列经典实验中,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
A.人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
B.探索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途径的实验
C.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来自水
D.探究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还是全保留
8. 与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与其膜上的载体数量无关
B. 线粒体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无运输O2的载体
C. 海带细胞通过被动运输积累碘离子等溶质,通常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D.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降低
9. 下列四种器官中,不属于免疫系统的是
A.胸腺
B.胰腺
C.淋巴结
D.扁桃体
10. 某些遗传病常常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检测,下列不能通过显微镜检查做出诊断的遗传病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B.苯丙酮尿症
C.猫叫综合症D.21三体综合征
11. 结合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 是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T2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①离心分离;①放射性检测;①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T2 噬菌体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3)用被35S 标记的T2 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12. 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仅减数分裂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13. 研究人员在水稻中发现了一株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植株,并欲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水稻新品种。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要判断该变异植株是否具有育种价值,首先应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B. 若该变异植株具有育种价值,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首先应确定其变异类型
C. 若该变异是由某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则与晚熟品种杂交即可获得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D. 若该变异是由某个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要快速获得新品种,可选择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14.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科学家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等做了如下实验。
甲组: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中,再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乙组: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丙组: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做实验材料的好处是便于观察和确定放出氧气的部位
B.临时装片置于黑暗和没有空气的环境中,其目的是消耗水绵中的有机物
C.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有效光是红光和蓝紫光
D.设置乙组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对甲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15.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志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值
B.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
D. 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 t=N0λt,λ为1.015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者。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宿主细胞是肝细胞。
复制产生的新的基因组RNA与各种结构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包装成新的病毒,其经胞吐的方式离开“现任”宿主细胞,再去感染“后任”宿主细胞。
下列有关该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病毒离开“现任”宿主细胞的过程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B. 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只需要细胞免疫的参与
C. 病毒增殖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D. 免疫系统清除丙型肝炎病毒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17. 现有一种二倍体观赏植物,其花色有蓝色、紫色、鲜红色三种,现将纯合的蓝色花品种与鲜红色花品种杂交得F1,F1表现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植物的花色至少受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 亲本蓝色和鲜红色分别为显性纯合子和隐形纯合子
C.F2中紫花个体中能稳定遗传和个体占1/6
D. 若对F1测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2:1
18. 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根本原因是()
A.基因突变的频率更高
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的机会更多
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受环境影响更多
19.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m>n),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条肽链中的氨基数为m-n
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0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20. 某兴趣小组将小球藻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2mm×2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藻细胞分布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进行取样计数前,需将培养液摇匀
B. 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2.5×107个/mL
C. 应先在计数室滴加样液再盖上盖玻片
D. 血球计数板使用后,正确的清洗方法为浸泡、冲洗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现有一对青年男女(下图中①-2与①-4),在登记结婚前进行遗传咨询。
经了解,双方家庭遗传系谱图如下,其中甲遗传病相关基因为A、a,乙遗传病相关基因为B、b。
(1)从上述系谱图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若①-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继续分析下列问题。
①①-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①-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①受传统观念影响,①-2和①-4婚后想生男孩,则他们生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①-3和①-4为同卵双胞胎,其表现型存在部分差异,除却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
(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4)经查证,甲病是由于体内某种氨基酸因酶缺乏而不能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所引起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2. 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
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
临床表现
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
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
病毒携带者和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1)EB病毒侵人人体后,临床表现发热的现象,若某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9.5度的高温,此时患者体内的产热量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2)EB病毒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一方面可以吞噬消灭病毒,另一方面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上述过程是人体的第__________道防线在发挥作用。
当EB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主要通过________免疫来清除病毒。
(3)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是接种疫苗,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针对EB病毒的疫苗问世,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EB病毒的临床检测中,利用灵敏度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相应的EB抗原,其免疫学原理是利用了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具有____________性。
23. 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_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和[___]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 ]内填图中序号)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所示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
等于小于或都有可能)。
(4)在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将取自同一材料同一区域的三个细胞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上图A、B、C所示,这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4. 氮和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有镁和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
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
于另一种)。
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
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若营养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表示不同体长某种鱼的食性比例。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1所示外还有_____________。
图1中食物链有_____________条,甲和乙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
(2)水草、藻类、甲、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结构,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
(3)假设图2表示的某种鱼是图1中的甲,其直接从水草和藻类中获得的能量比例相等,则该种鱼体长为4.2cm时,体重增加10g至少要消耗藻类_____________。
(4)若下图为甲的能量流动模型,B代表甲的粪便量,则A代表__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B 中所含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的同化量。
参考答案
1. A
2. C
3. B
4. A
5. B
6. D
7. A
8. A
9. B
10. B
11.
12. D
13. C
14. B
15. D
16. BCD
17. ABD
18.
19. ABD
20. ABD
21. bY
(4). aaXBXB或aaXBXb
(5). 5/24
(6). 基因突变
(7).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22.
(1).等于
(2).二、三
(3).细胞
(4).机体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
(5).特异性
23.
(1).原生质层
(2).2
(3).4
(4).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5).生活状态下,具有大液泡(或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
(6).都有可能
(7).C>B>A
24.
(1).蛋白质
(2).叶绿素
(3).避免其他氮源对实验的影响
(4).营养液中NH4+和NO3-的剩余量
(5).NO3-
(6).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
(7).NH4+
25.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5
(3).捕食和竞争
(4).营养
(5).有机物
(6).81.25g
(7).甲的同化量
(8).甲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9).水草、藻类、乙生物(少一个不给分)或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