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东梅
【摘要】经过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特色专业群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显示了“群”发展的优势。

但是,专业群建设并没有取得预想成效。

通过对特色专业群建设现状研究,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利于专业群发展的建议,从而促进特色专业群建设,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Based on the constructing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pecialty group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showed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did not achieve desired resul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group,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pecial group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heighten the social aware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improve of the capability of social service, so tha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
【期刊名称】《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3页(P61-63)
【关键词】特色专业群;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作者】王东梅
【作者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1.1 专业群建设的“群”(共享)观念不强
专业群在重点专业基础上,依据区域内产业集群、岗位群状况进行专业群建设,可是“群”观念并不强,所谓的“群”观念指的是共享观念。

主要表现在,专业群内各个专业或专业方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教师的合作意识不强,行政隶属部门的划分导致了专业群内教师的行政部门从属关系,束缚了专业群建设的教育教学工作,阻碍专业群内教师团队力量的发挥;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利用率较低,实训基地仅供校内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和进行生产性教学实践,没有形成校际之间的共享,减少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导致这种“群”观念不强的主要原因就是专业群的组织形式和行政管理模式束缚其发展。

1.2 传统的教育教学思维模式束缚专业群建设发展
在教学中,某些课程还在沿用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采用学科体系的三段式结构,强调教材,强调理论知识,存在着“教材知识观”,认为教材就是知识的源泉。

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还是讲授式,强调理论基础知识的积累,并强调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不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存在着理论知识的“基础观”。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上这几种传统的模式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为岗位发展对复合型人才规格的需求,降低了教学质量,阻碍了专业群的发展。

1.3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长效、稳定、紧密机制有待提高
目前,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存在浅表层合作和形式化合作的问题,这种合
作没有形成制度,没有一定的约束力和保障措施,导致现有合作不能顺利进行,深度合作受阻。

而且,现有合作中还存在学校单向热情,企业不够重视的现象。

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没有获得经济效益和智力支持,国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应该为学生提供培训、实习的机会,也没有明确规定企业从中应获取利益。

那么,校企深度合作主要包括: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参与课程建设,提供兼职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提供顶岗实习基地,提供教师培训基地等。

总之,校企合作的长效、稳定、紧密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1.4 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高职院校虽然注重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但是双师比例还没有达到优秀水平,即教育部规定的优秀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1]。

专业带头人数量严重不足,并且在本行业中影响力较低。

而且,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获得中级技术职称及其有关专业资格的“双证”形式,有部分教师是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但是这种挂职锻炼还停留在“挂”的层面上,没有融入到岗位中去,做到顶岗实践。

在职称结构上,高职院校年轻教师较多,职称较低,导致副高级职称缺乏,教师团队职称结构不合理。

1.5 实习、实训设备及教学资源不足
近几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陆续进行了专项资金投入,购置一些实习、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源。

但是,职业教育实训设备更新较快,需求量较大,虽然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专业群内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种:一是资金问题,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有教室和教师就能完成其授课,学生就能学到将来从事某一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能力,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学生才能把一些默会知识转变成自身的技能。

那么,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设备供学生实际操作,由于实训设备的昂贵性,导致很多职业院校没有经费购买足够的设备。

二是,没有整合实习实训设备,导致
有些院校的部分设备不足,部分设备出现闲置,利用率低下等现象。

2.1 加强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紧密动态联系
由于高职教育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与区域经济调整和行业产业结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

专业群应随之及时进行调整专业群内部各专业或专业方向,建立联动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更加适合岗位群对人才的需要。

2.2 专业群内部各专业发展相对平衡
在专业群建设初期,要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内各专业及专业方向发展,进行专业群建设,往往龙头专业占有较强的教育资源,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

而专业群内的其他专业和专业方向在重视程度以及资源占有方面比较薄弱,这就阻碍了专业群的均衡发展,不利于形成强势专业群,严重的制约了专业群培养复合型人才质量均衡性。

2.3 专业群名称设置专业大类
高等专业目录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名称,现有的专业群建设多是以专业类或专业,即“小专业群”建设。

设置专业大类群,使专业群建设既稳定又灵活,“稳定”表现在有公共的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灵活”表现在可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

此种专业群设置的方法,既利于培养学生雄厚的基础能力,又利于培养学生将来工作发展需要的迁移能力。

还可以根据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急需性和不平衡性,时时调整优化专业群内各专业或专业方向,使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一致,从而加大教育资源共享力度,促进专业群发展。

2.4 强化专业群建设的“群”观念
专业群建设就是集合优质教育资源,使其达到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那么,就需要专业群的管理人员具有“群”意识,即共享意识,时刻在“群”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安排。

专业基础课教师要了解岗位群情况,根据岗位群对人才规格的需要组织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加强群内各个专业的关联性,使学生具有雄厚的
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岗位迁移能力。

实习指导教师要在实践中渗透各子专业的实践内容,做到精通本专业,通晓群内各专业。

总之,树立专业群的组织管理建设人员和学生的“群”观念,达到更大程度的共享。

2.5 改变专业群组织构成及职责划分
专业群是专业技术和行政管双重职能的结合点。

专业群的设立将打破原有的管理结构,必须改变以教研室、系部为主体的传统行政管理组织模式。

专业群建设要求打破行政分割,建立大教研室的思想。

那么,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群建设就要树立面向市场进行企业化运作的管理理念,引进经营型管理的方法。

基于这种管理理念,实行“系主任领导下的专业群经理负责制”[2]。

之所以叫专业群经理,主要是专业群经理作为专业群带头人,要求其具有企业化运作的管理理念、管理才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系主任领导下的专业群经理负责制”是在系主任的指导下,专业群经理的企业经营管理意识指导下,进行专业群发展、师资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规划,完善系工作规则和裁判制度,组织系教学资源、资金等人、才、物的分配,协调教学组织和运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长效稳定的拨款机制,保证教学资源建设政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要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变化,积极探索按在校生人数拨款的长效稳定增长机制。

并且,由于职业教育对经费需求大,政府要保证拨给职业院校的资金高于普通本科院校。

其中,由于工科专业对资金的需求高于文科专业,在拨款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

同时要设立专项资金,保证一些优势专业、品牌专业的发展,加大对重点专业群、重点院校的投入,从而保障实训设施的建设,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政府要根据学校规模的扩大,相应的扩大教师编制,建立师资与学生规模同步协调发展的机制,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人力保证;要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办学
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的稳定机制,为提供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总之,政府要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保障专业群建设顺利进行。

【相关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Z].2004.
[2]黄盛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 [3]黄小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9):27-29.
[4]顾京.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6):16-17.
[5]黎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特色与专业群构建探索[J].职教论坛,2012(9):46-50.
[6]杨善江.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的适应性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5):9-12.
[7]宋英邦、刘雪晖、王东梅.构建高职服务类特色专业群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2):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