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莱芜市莱钢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莱芜市莱钢高级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考试试
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的()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属于生物防治,可降低有害昆虫种群密度
B.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C.对丹顶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
D.沼气池中的沿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
2.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病毒和根霉
B. 细菌和草履虫
C. 蓝藻和酵母菌
D. 蘑菇和酵母菌
3. 性染色体存在于()
A. 体细胞
B. 精子
C. 卵细胞
D. 以上都有
4. 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种只含有抗虫基因A的品种甲,一种含有抗虫基因A和B的品种乙,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已知只含A或B基因的植株抗虫较弱(弱抗虫),同时含有A和B基因的植株抗虫较强(强抗虫),不含A和B基因的植株对虫没有抗性(不抗虫)。

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品种植株自交,子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B. 乙品种中②植株自交,子代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 甲品种植株与乙品种中②植株杂交,子代中强抗虫植株占1/4
D. 乙品种中②植株自交,子代中强抗虫:弱抗虫:不抗虫=9:3:4
5. 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萌发早期的植物种子中赤霉素含量逐渐减少
B.给植株喷洒细胞分裂素能够延缓植株的衰老
C.用呼吸抑制剂处理胚芽鞘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阻
D.生长素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表达
6. 以下关于细胞学说发现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543年,维萨里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细胞在组织水平的结构
B.1665年,英国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它们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将“小室”命名为细胞
C.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即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D.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个理论至今仍未被推翻
7. 图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据图回答不正确的是()
A.②细胞依靠溶酶体处理病原体的过程不具有特异性
B.②细胞处理的目的是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C.②表示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
D.细胞②与②间的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8. 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
D.减数分裂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9. 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两者的侧链基团不同
B.只有酪氨酸含有氨基
C.只有精氨酸含有羧基
D.两者的结构组成完全不同
10. 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有机体
B.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C.H7N9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因此它不属于生物
D. 一个池塘里的全部蝌蚪不是一个种群
11. 研究不同浓度草甘膦胁迫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已兴奋神经纤维的电位总和)峰值的影响,实验期间未处理的坐骨神经能维持正常生理活性。

在适宜的刺激下测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取决于神经纤维膜内外K+浓度差
B.授以经不同处理的坐骨神经适宜的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各不相同
C.草甘膦可能使神经纤维膜上Na+内流受抑制而降低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峰值
D.若授以未经处理坐骨神经不同强度的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各不相同
12. 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 大脑皮层
B. 脑干
C. 脊髓
D. 小脑
13. 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把其移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下观察
B. 换高倍镜后先用显微镜上的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观察的倍数
D. 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换用大一些的光圈使视野变亮一些
14. 关于绿叶中色索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无法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B.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C. 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D 将滤液细线画粗些并不能增强实验效果
15. 脑白金的有效成分是褪黑素,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具有调整睡眠作用的内源激
素,它的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

褪黑素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持续延长。

晚上分泌多,白天分泌少,有昼夜节律性。

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

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人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进行调节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熬夜玩可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B细胞的释放淋巴因子
B.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C.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受褪黑素的抑制与膜上载体蛋白有关
D.图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某种鼠毛色的黄色与灰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让雌雄黄鼠相互交配,F1中黄鼠与灰鼠的比例总为2②1,且F1中黄鼠既有雌性又有雄性,而灰鼠只有雄性个体。

下列有关该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致死
B.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 B X B的个体致死
C.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X B X b的个体致死
D.B、b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基因型为X B X B的个体致死
17. 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和K+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下列与通道蛋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通道蛋白往往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B.K+通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消耗A TP
C.通道蛋白运输时没有选择性,比通道直径小的物质可自由通过
D.机体可通过调节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数量或开关来调节物质的运输
18. 乙酰六胜肽为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具有穿透细胞膜能力的小分子链状六肽,由于能够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信息传导,避免肌肉过度收缩,减少了动态纹的发生,还能有效重组胶原蛋白,增加弹力蛋白活性,多用于化妆品内作为抗皱成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六胜肽可与甲、乙液等量配制的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
B.乙酰六胜肽进入细胞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C.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就决定了该小分子多肽的功能
D.该多肽由6个氨基酸通过5个肽键相连
19. 某同学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将观察到的某个细胞大小变化情况(注:细胞的初始大小相对值记为1)绘制成了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e段,由于失水过多,细胞可能已经死亡
B.cd段,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细胞外进人细胞内
C.de段,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e时液泡的颜色比a时浅
20. 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

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5种,黑色和黄色各有2种
B. 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C. 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
D. 若F1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发生了重组,则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部门,科学家对于生物细胞内各部门的起源、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探索一直在不断进行。

(1)哺乳动物卵细胞膜外有一层透明带,其中的糖被能被精子表面的受体识别,从而引发精子头部释放某些酶,使透明带水解,精子核进入卵细胞内。

受精后卵细胞会将细胞内合成的某些酶类物质释放出去,引发透明带结构的变化以阻止其它精子进入受精卵中。

上述现象体现出的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绿叶海天牛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腹足类动物,能够通过啃食藻类获取藻类的叶绿体并将其内化成自身的结构。

只要有适宜的光线照射,绿叶海天牛能够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吃东西。

在绿叶海天牛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

(3)关于线粒体起源的“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起源于某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菌。

已知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均存在某种酶X,若“内共生起源学说”成立,则用放线菌素D(其作用是抑制真核细胞内酶X的活性)分别处理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预期放线菌素D对二者中酶X活性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线粒体内、外膜的成分发现,其外膜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内膜与细菌细胞膜接近。

依据“内共生起源学说”推测,线粒体内膜和外膜在来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

22.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如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精神因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进而影响_____的过程,从而使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

(2)突触小体的_____中有神经递质,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_____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_____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3)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_____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4)若抗体能破坏人体自身的红细胞,这属于_____;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在再次接受同一抗
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

23. 某科学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

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②、COP②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

回答下列问题:
(1)COP②被膜小泡负责从甲_____(填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2)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_____。

(3)细胞器乙产生的囊泡在物质精确投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图示中乙产生的囊泡可以将物质投送到_____。

物质投送到细胞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细胞器乙对集中在其中的蛋白质具有_____的作用。

能实现精确投送说明囊泡膜上可能含有_____(填化学成分)。

24. “武汉军运会”于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在中国武汉举行,我国运动员取得了奖牌数第一的好成绩。

运动员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身体各部分细胞的协调配合,下图为人体细胞部分结构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细胞体验制备细胞膜,_____(能、不能)得到纯净细胞膜,原因是_____。

(2)图示细菌不易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的功能。

但病菌也能侵入细胞,图中细菌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的结构特点。

(3)若该细胞是胰腺细胞,则胰淀粉酶的合成场所是[ ]________,从合成到进入小肠肠腔穿过生物
膜的层数是_________,在研究胰淀粉酶合成、分泌过程中,科学家采用了_______技术进行研究,以追踪该物质的去向。

(4)丙是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

25. 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填序号),其化学成分是______;
(2)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

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______(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

(3)细胞的识别与②中的[ ]______有关。

脂质的合成车间是[ ]_____,图中与消化酶的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结构是______。

(填名称)
(4)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通过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_。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____模型。

参考答案
1. C
2. D
3. D
4. A
5. A
6. D
7. C
8. C
9. A
10. D
11. C
12. A
13. B
14. D
15. D
16. BD
17. AD
18. BD
19. ABC
20. ABD
21.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核膜)
(3).核糖体和中心体
(4).细胞质基质中的酶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被抑制),线粒体基质中的酶正常发挥作用
(5).外膜来源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膜来源于细菌的细胞膜
22.
(1).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突触小泡
(3).神经递质
(4).激素
(5).体温调节
(6).肾上腺素
(7).自身免疫病
(8).过敏反应
23.
(1).内质网(或粗面内质网)
(2).COP②
(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4).细胞外、细胞内、细胞膜上
(5).分拣
(6).蛋白质
24.
(1).不能
(2).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3).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胞吞
(5).流动性
(6).丁核糖体
(7).0
(8).同位素标记法
(9).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5.
(1). ②
(2).蛋白质和RNA
(3). ②→②→②→②
(4). a糖蛋白
(5). ②内质网
(6).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7). 0
(8).流动镶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