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doc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假期参观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做如下笔记:“距今约70万﹣20万年”“周口店”“会保存火种”“能打制石器”。

他参观的是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2.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

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飞跃。

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牙齿化石
B.半坡聚落的遗址
C.司母戊青铜方鼎
D.司马迁的《史记》
3.在我国古老传说中,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蚩尤虽“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来帮他作战,结果还是被打败。

该大战是
A.涿鹿之战B.城濮之战C.牧野之战D.阪泉之战
4.根据所学知识补全下图的朝代更替表()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
5.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作为现存最早自成体系的汉字,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于1899年首次发现②它记载祭祀、战争、刑法、医药等,内容十分丰富③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④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阅读可以得知当时国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A.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取代周王室,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局面
B.完全分裂的一个状态
C.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7.习总书记提出的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加强反腐斗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哪些治国理念?()
①仁政②无为而治③兼爱④法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8.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

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军官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9.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芈月的姐姐在前往秦国途中生病了,芈月拿着药方去买药,结果没有人看得懂药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看懂楚文的人,但是不敢配药给芈月,因为药材的剂量不对。

”在秦统一后,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哪些可以解决芈月遇到的上述问题()
①秦始皇统一了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②秦始皇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③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五铢钱
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把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题文)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下列属于的是()
①施行“推恩令” ②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列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尧舜禹的禅让②班超经营西域③楚汉之争④赤壁之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认识海洋,建设海洋,经略海洋,是当今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它最远可到达()
A.非洲、印度B.印度半岛南端、锡兰(今斯里兰卡)C.非洲半岛南端、澳大利亚D.美国西海岸
13.“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

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

”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A.西汉B.东汉C.蜀汉D.西晋
14.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

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A.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5."我们新疆好地方啊,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这首民谣中"我们新疆"
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
16.汉朝以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江南水乡日渐繁荣富庶。

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B.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17.如图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A.江南地区开发B.民族政权并立C.民族交融D.大一统政权18.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迅速歼灭袁军主力,进而大破袁军。

据此可知,该战役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挟天子,取得政治上的主动B.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C.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D.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19.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这反映他们
A.非常孝顺长辈B.变成了汉族人C.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将鲜卑姓改为了汉姓
20.“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

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

”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

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材料三以下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小明对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
他的功大于过。

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4)你怎样看待秦始皇的功与过?
22.春秋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秦国最终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击秦。

……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

秦军详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

赵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前后斩杀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着。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经济、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的抵制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商鞅采取哪些措施,使秦国出现了“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局面?(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商鞅的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阐述理由。

(4)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史实,从经济、文化方面说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23.改革是强国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新破六国。

丞相王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

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秦
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采用哪一制度取代了古封国制?秦始皇为了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致的状况,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因此,他参观的是遗址是北京人遗址,故选B项;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县,排除A项;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最具代表性长江流域古人类遗址,排除C项;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排除D项。

2.B
【详解】
依据题干“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

”结合课本所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炎帝、黄帝等部落是黄河流域的重大部落。

其实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
解析:B
【详解】
依据题干“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

”结合课本所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炎帝、黄帝等部落是黄河流域的重大部落。

其实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发现了半坡聚落的遗址。

他们已有了原始农耕,开始饲养猪狗等动物,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子。

这些证明黄河流域的部落的存在。

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牙齿化石发现在长江流域,是我国境内目前最早的古人类。

A项不合题意;司母戊青铜方鼎反映了商周青铜器文明,C项不合题意;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但具有文学色彩,不是真实性的史实。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部落联盟。

为了扩张势力,争夺已经开放的地区,黄帝和炎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商纣王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周武王即位后,联合西方
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结果商军失败,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西周后期周厉王在位,由于他的暴政,出现了国人暴动,西周逐渐衰落下去。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因此题干中的方框分别填写西周、东周。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朝代更替,依据第一个方框前一个朝代“商”、第二个方框后一个朝代“秦”可以判断需要填写的两个朝代:西周、东周。

5.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甲骨文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它于1899年首次发现,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祭祀、战争、刑法、医药等,内容十分丰富,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由此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①②③④的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D项,排除ABC项。

故选D项。

6.A
【详解】
根据题干“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知,题干材料大意是从周平王开始,周王室势力开始衰弱,势力强的诸侯国兼并势力弱的诸侯国,齐、楚、秦、晋等诸侯国开始强大,政令出自一方诸侯之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诸侯取代周王室,操控政治局面,竞相争霸,相互之间互相吞并,故选A项;东周时期,国家名义上仍旧算是周朝统治,只是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完全没有了,不是完全分裂的状态,排除B项;诸侯之间的战争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全面说明材料,排除C项;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

7.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脱贫是共同富裕的表现,符合墨家兼爱的主张;反腐是法治的表现,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脱贫和反腐没有体现仁政和无为而治,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脱贫是共同富裕的表现,符合墨家兼爱的主张;反腐是法治的表现,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脱贫和反腐没有体现仁政和无为而治,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8.D
【详解】
根据所学商鞅变法是在秦孝公统治时期。

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奖励生产;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商鞅变法规定,承认土地私有,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不符合题
意,排除。

9.B
【详解】
材料反映了芈月因为文字不同、药材计量单位不通,而买不到药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统一文字;把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度量衡
解析:B
【详解】
材料反映了芈月因为文字不同、药材计量单位不通,而买不到药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统一文字;把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度量衡;这两项措施可以解决芈月遇到问题,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故B正确;芈月买不到药是因为文字和药材计量单位不通,统一车轨、统一货币均不能解决芈月遇到的问题,所以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1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有政治上实行“推恩令”;经济上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有政治上实行“推恩令”;经济上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故答案为A。

考点: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
11.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班超经营西域、④赤壁之战都是发生在东汉,《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班超经营西域、④赤壁之战都是发生在东汉,《史记》中没有记载,排除包含②或④的ACD项;尧舜禹的禅让发生在
黄帝时期之后,《史记》中有记载,①符合题意;楚汉之争发生在秦朝灭亡后,《史记》中有记载,③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12.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B项正确;西汉时期,没有到达非洲,排除AC项;西汉时期,没有到达美国西海岸,排除D项。

故选B。

1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因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东汉,B项符合题意;A项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建立,定都长安,排除;C项蜀汉是
解析: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因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东汉,B项符合题意;A项西汉是汉高祖刘邦建立,定都长安,排除;C项蜀汉是刘备建立,定都成都,排除;D项西晋是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排除。

故选B。

14.D
【详解】
据题干框表信息“《盐铁论》”“北击匈奴”“五铢钱”“独尊儒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
解析:D
【详解】
据题干框表信息“《盐铁论》”“北击匈奴”“五铢钱”“独尊儒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安设立太学。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抑商政策。

军事上,大规模反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规模攻打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一统。

D符合题意;ABC项表格
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择D。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60年。

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正确;ACD项不符合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60年。

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16.C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东汉末年以来,北民南迁。

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

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长江中下
解析:C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东汉末年以来,北民南迁。

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

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长江中下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其中我国实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

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

故选C。

17.C
【详解】
根据图1“制作蒸馍和烙饼”、图2“食用烧烤食品”结合所学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往,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

图中反映当时汉人胡食生活
解析:C
【详解】
根据图1“制作蒸馍和烙饼”、图2“食用烧烤食品”结合所学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往,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

图中反映当时汉人胡食生活习俗的砖画可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C正确;材料看不出江南地区开发,排除A;图示所体现的是饮食文化,不能反映民族政权并立,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大一统政权的内容, D。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识记与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和表现。

18.C
【详解】
材料“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迅速歼灭袁军主力”,可见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挟天子”的信息,排除A;官渡之战,就兵
解析:C
【详解】
材料“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迅速歼灭袁军主力”,可见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挟天子”的信息,排除A;官渡之战,就兵力和物资而言,曹操不如袁绍,排除B;D是官渡之战的影响而非曹操取胜的原因,排除。

故选C。

19.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是汉人儒家文化思想的代表,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崇汉族文化,因为鲜卑民族迫切需要与汉族融合,吸纳汉文化和思想,从各个方面加以体现,所以自孝文帝
解析: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是汉人儒家文化思想的代表,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崇汉族文化,因为鲜卑民族迫切需要与汉族融合,吸纳汉文化和思想,从各个方面加以体现,所以自孝文帝以后多采用孝字做谥号,说明北魏皇室都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故C符合题意;非常孝顺长辈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A;变成了汉族人的说法错误,排除B;将鲜卑姓改为了汉姓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排除D。

故选C。

20.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期间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

各政权之间的纷争
解析: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期间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

各政权之间的纷争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都发生在汉帝国崩解之前,排除。

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
21.(1)他认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

秦始皇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