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1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重点和考点
1.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成因。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3.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
荒漠
化的
防治
内容:预防 ;扭转 ;恢复 (1)坚决维护 与提高 相结合,治山、 、 原则 相结合
(2)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 为主 对
策
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推广 ;牧区草原,减少 的 , 水资源 (1)绿洲的外围 ,前,内部 。
(2)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
三、重点解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热带雨林的破坏已引起世界关注,因此本章是高考的热点。
在综合课中,本章的考查将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入手,把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综合分析。
四、典题解析
例1.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它有一系列的“前兆”。
下列不是荒漠化“前兆”的是()
A.地表反射率增加
B.主要动物物种丧失
C.土壤紧实度下降
D.植被覆盖度下降
解析: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反射率增加、植被破坏、动物物种丧失、土壤紧实度增加是土地生产力下降的表现。
答案:C
例2 (2004•江苏地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
回答(1)~(3)题:(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材愫每海,便于出口
【答案】(1)B (2)D (3)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等热点问题,以及西部面临的突出问题——荒漠化的原因,表明当前的高考并不回避热点。
【试题解析】西部地区位于我国的半干旱、干旱区,降水少,植被覆盖差,生态环境脆弱,有大面积的原生荒漠;但随着西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对自然的索取增强,出现了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当地植被,使荒漠化加剧。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开发不当,必然会象前苏联、美国等国一样,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西部地区的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在我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西部人口稀少,工业落后,资源的消耗量极其有限;相反,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油气资源的消耗量极大,
而本地的油气资源又十分贫乏;因此实施西气东输,可有效地解决东部能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东部经济更快地发展;同时,西气东输可有效地改变东部的能源消费构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净化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另外西气东输,也可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五、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
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原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3.江南红壤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同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干湿状况
D.热量
4.关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荒漠及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多为原生性荒漠,小部分为次生性荒漠
B.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荒漠化圈
C.土地荒漠化成点状及线状分布
D.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5.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6.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成都平原
7.2001年3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发现表明( )
A.荒漠化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
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8.锡林郭勒草原牧区居民点附近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9.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 )
A.水田和旱作地区
B.旱农地区和草原牧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D.旱农地区和高原地区
(2007年烟台期末)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沙漠化”,口号是“莫使旱地变荒漠”,这个口号突出强调这一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
11.在现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常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
B.人类活动
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D.气候变异
12.为监测并分析荒漠化面积的发展变化趋势,采用的现代技术是()
①全球定位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雷达系统
A .①② B.③ C. ①③ D.④
13.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江南丘陵——红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14.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
15.我国西北地区某地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二)综合题
16.读下述材料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根据国家林业局防治沙漠化管理中心透露,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风沙带目前已达270万平方千米左右,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
目前沙化土地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13个省区市已经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
资料(二)
200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传出信息: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损失1.5亿元。
(1)我国这个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原因:①②
(2)该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3)A地沙漠的名称是;B地沙漠所在省区是、该省区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
因。
(4)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
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反映?
1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治沙工程名称作用
(2)b铁路线是
(3)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是
(4)d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
18. “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三江平原、
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
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象进行的判读比较,
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中开垦土地的总面积近3000万亩
(其中开垦草地约1800万亩、开垦荒地约1200万亩),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1500万亩……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对撂荒的土地,心疼的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
(1)我国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发现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 %。
(2)从水分资源状况分析,以上地区除三江平原属地区以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和地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在于。
(3)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上述土地被撂荒的地区应采取的合理的针对性措施主要有(填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母,多填错填均不得分)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
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
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
D.引进耐碱作物品种,改良盐碱化土地
E.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用化肥、农药
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六、能力提升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后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丧失,形成如同荒漠的景观。
据此回答1-2题
1.土地荒漠化包括()
①土地沙漠化②石质荒漠化③土地污染④次生盐渍化⑤水土流失⑥沙尘暴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
2.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有()
①干旱地区②半干旱地区③半湿润地区④热带地区⑤两极地区⑥草场牧区⑦商业地区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③⑤⑦ D. ①②③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把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回答3-5题。
3.下列荒漠的分布于其主要原因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区的荒漠---山地背风坡
B.阿拉伯半岛的荒漠---在强烈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4.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林
5.江南红壤和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同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干湿状况D.热量
6.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7.(2000年上海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今春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所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1)我国、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遭受风沙灾害,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和行为,造成的恶果;在林区的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8.(2001年广东卷)美国中部平原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
(2)该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风越过山地,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3)由于100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才使该地区沙尘暴日益频繁。
七、课后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B 5.B 6.B 7.C 8.B 9.B 10.B
11.B 12.B 13.A 14.B 15.C
二、综合题
16. (1)干旱深居内陆多山岭阻隔
(2)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塔克拉玛干内蒙古自治区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风作用下,沙漠向东、向南扩展。
(4)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牧,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5)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17. (1)草方格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2)包兰线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18. (1)遥感 50
(2)湿润干旱半干旱滥垦草场导致土地沙漠化
(3)AEG
19.(1)东北西北西北季(或西北或冬季)
(2)气候异常过度开垦(或滥垦)过度放牧(或滥牧)草场退化(或面积减少)过度砍伐
(3)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建立法规;工程固沙;生态管理
20. (1)冬、春季(只答春季也得分)(2)西落基山(3)草场(植被)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