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温州市⼗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联考语⽂试题含答案
2016学年第⼀学期温州“⼗校联合体”期末考试联考
⾼⼆联考语⽂学科试题
考⽣须知:
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答题前,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橡⽪擦净。

4.⾮选择题的答案须⽤⿊⾊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效。

⼀、语⾔⽂字运⽤(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全都正确
..的⼀项是(3 分)
A.苏轼有“罗浮⼭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诗,久为⼈所传颂。

但“⽇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呢?
B.曼妙的⽂⾝在美⼥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病变的⽪肤布满令⼈⽣厌的疱.(pào)疹,颓败的⾁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C. 可是拿着蘸.(zhàn)⽔的⽊炭、磨⼑⽯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的两只⼿。

起⽠楞.(léng)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有⾼有低,洼下去的地⽅磨不着。

D.⾄于这⼀回在弹⾬中互相救助,虽殒⾝不恤.(xùn)的事实,则更⾜为中国⼥⼦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数千年,⽽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阅读下⾯的⽂字,完成 2—3 题。

⼈们在追求“⽂化”,⼀个⾮常抽象的概念。

(甲)⽽当需要建筑师或景观设计师将其具体化的时候,
我们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百年、千年,甚⾄
..万年。

这些⽂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都⽆可厚⾮。

⽽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化——⽇常⽂化,作为⽣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事和⾃然之物的故事。

这是设计师的⼀种理解,⼀种对⼈⾃我的理解,⼀种对⽂化与传统的理解。

⼟地与⼟地那么不同,南⽅与北⽅那么不同,⼤城与⼩城那么不同,(⼄)⽽⼈间的万家灯⽕⼜点燃了多少不同的喜怒悲欢、离合兴衰?(丙)歧江公园使
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睹
..了的“单位”之门,迎⾯吹来清新怡和
....的风,....的⼈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没
听到劳动的⼈们在歌唱。

2.⽂段中的加点词,运⽤不正确
...的⼀项是(3 分)
A.甚⾄B.熟视⽆睹C.淹没 D.清新怡和
3.⽂段中画横线的甲、⼄、丙句,标点有误
..的⼀项是(2 分)
A.甲B.⼄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项是
A.郑⽂丹说,“⾼姐”除了要掌握铁路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外,还要掌握英、⽇、法等多
语种甚⾄⼿语,以⽅便为⾼铁旅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B.从这些农民⼯返回家乡或者到另⼀个地⽅就业时,曾经缴纳的养⽼保险不能取出来,企
业当初为农民⼯缴纳的养⽼保险费⽤也不能随农民⼯的转移⽽转移到另⼀地,等于这部分
保险费⽤⽩交了。

C.吉林⼈民出版社出版的《沙乡年鉴》,作者是具有“近代环保之⽗”之称的美国作家、
⽣态学家、⼟地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作者之⼿。

D.宗教本⾝也教诲我们,⼈⼈敬仰的伟⼤⼈物,也曾为⼈类牺牲了⾃⼰——但⼜有谁能否
认现在就不需要这类教诲了呢?
5.概括下⾯这段⽂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3分)
12306客户端⾸页上,直接接⼊了⾸汽和滴滴的“约车”服务,购买⽕车票的同时,⼩伙伴们便可⼀键预约⽹约车接送站,“⽕车+⽹约车”的模式让旅客回家的最后⼀公⾥,变得更顺畅。

春运临⾏之际,铁路部门推出的这些新功能,是顺应市场需求做出的变化,⼆来,也体现了互联⽹技术对传统服务的冲击。

⽹约车,作为⼀种新模式,已成为⼤多数⼈出⾏的⽅式之⼀。

但⽬前在⽕车站附近,还是以出租车为主,由于调度问题,常常是等了半天没车来、或是⼈太多车太少,⼀排队就是半⼩时以上,也导致⿊车猖獗。

⽹约车的提前预约功能,就能有效避免等待,提⾼打车效率。

6.假设你有⼀间书房,请你给⾃⼰的这间书房命名,并写⼀段⽂字说明命名的理由,⾄少运⽤⼀种修辞⽅法,不少于100字。

(6分)
⼆、现代⽂阅读(共30分)
(⼀)阅读下⾯⽂字,完成7-9题。

(10分)
古代黄⼟⾼原的另⼀种居民
戎狄,在古代是与华夏不同的族群,长期⽣活在黄⼟⾼原的北部地区,华夏⽂⼈称他们为“蛮族”,因为他们不⾏“礼乐”,不修⽂字,不念诗书,却养太多的牲⼝。

华夏的⽂明⼈,庙堂列⿍中盛满了牲⼝⾁做的⾁腊、⾁糜,但他们从来低视养牲⼝的戎狄。

戎狄是黄⼟⾼原的另⼀种居民,但被把持历史记录⼤权的汉族⼠⼤夫给抹杀了。

我们今⼈,也受到了古代⽂⼈的影响,在歌颂黄⼟⾼原是“⼤地母亲”的时候,却忘了黄⼟⾼原上的另⼀个兄弟。

在新⽯器时代,⽓候⽐今天温湿,整个黄⼟⾼原是原始农业“⼀统天下”。

后来⽓候变得⼲冷,黄⼟⾼原的南部问题不⼤,先民照样种地;但黄⼟⾼原的北部,环境逐渐恶化,庄稼⽣长得越来越差。

家猪要吃⼈的剩饭,⽽⼈已经没有剩饭了,所以猪这类东西也不易喂养了。

这⾥的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摸爬,终于找到另外⼀种维持⽣活的⽅式:多养到野外⾷草的牲畜。

这些牲畜不与⼈争⾷,⼈还可以从其浑⾝索取⽣活资料。

于是,⼈们⼀⼿握锄,⼀⼿执鞭,开创了⼤范围的半农半牧的⽣活⽅式。

这样,在黄⼟⾼原的⼈⽂地理格局上,便出现了不同的区域。

在南部地区,⽔热条件好,农业持续发
展,⼈⼝与时俱增,城郭壮⼤,⽂⼈滋⽣。

⽽在北部地区,⼈们要艰苦得多。

他们“随畜因射猎禽兽为⽣业”,“各分散居蹊⾕,⾃有君长,往往⽽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

处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进化当然缓慢得多。

于是,南、北之间在政治、⽂化⽅⾯的差别⽇益增⼤。

后来,南部的⼈叫做华夏,⽽北部的⼈称为戎狄,相互反⽬,关系紧张了很久。

在华夏⼈撰写的史书中,戎狄主要是“反⾯⾓⾊”,除了侵犯抢掠、祸乱华夏,便没有什么正⾯的历史贡献。

我们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

戎狄正是古代处于中国北⽅的过渡地带(或⽈边缘地带,⽣态敏感地带)的⼀个主⾓,⽽戎狄的起源与⾃然环境变化引起的整个⽣态变化有关。

戎狄起源的过程就是中国古代北⽅畜牧业⼤⾯积产⽣的过程,我们关于戎狄的概念离不开畜牧业。

戎狄的兴起反映了⼈类对环境变化的⼀种适应⽅式,在“适应”中也伴随着创造,畜牧业就是⼀个创造性的成果。

在中国历史上,戎狄社会的贡献不仅是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技术,将其抬升到⽣活的主要基础地位,还为后来草原⼤规模游牧经济的产⽣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跳出农业社会历史的局限,放眼中国北⽅的辽阔⼤地,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发展的丰富性。

这些⼈⽂的丰富性,是对多样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

⽽所谓“适应”,对⼈类来说绝不是消极的。

⼈类⽂明中的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农业是⼀种创造,畜牧业也是⼀种创造。

7.下列对原⽂内容的理解,正确
..的⼀项是(3分)
A.相互反⽬,关系紧张,最终导致黄⼟⾼原出现了华夏与戎狄两个不同的族群。

B.在新⽯器时期,黄⼟⾼原上的戎狄族群就开创了⼤范围的半农半牧⽣活⽅式。

C.畜牧业是戎狄族群在改造⾃然环境中的⼀个创造,是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D.华夏与戎狄出现⽂化、政治、⽣活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然环境的不同。

8.根据原⽂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
..的⼀项是(3分)
A.迫于环境的变化,戎狄开创了半农半牧的⽣活⽅式,可见,⾃然环境的恶化,是⼀种新的⽣活⽅式诞⽣的前提。

B.戎狄创造性地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因此,没有戎狄,世上便没有畜牧业,也就没有后来⼤规模的游牧经济。

C.戎狄的兴起与畜牧业密不可分,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史,就必须了解戎狄的历史贡献。

D.华夏⼠⼤夫历来低视戎狄,在撰写的史书中对戎狄作了不公平的评价。

所以,有关戎狄侵犯抢掠的说法应纠正。

9.⽂中为什么说“这种看法是不公平的”?请简要分析。

(4分)
(⼆)阅读下⾯⽂字,完成10-13题。

(20分)
配⾓
聂鑫森
⽗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辈⼦没演过主⾓,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物,也就是说⼏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个⼩情节⽽已。

他的形象呢,⾝材矮⼩,脸窄长如⼑,眉粗眼⼩⼝阔,演的多是反派⼈物:⿊社会⼩头⽬、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活中的可怜⾍……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次演⼀个⼩话剧的配⾓,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可以⽣两胎,我下⾯还有⼀个妹妹。

我叫邵⼩轩,妹妹叫邵⼩轮。

通俗地说,我是⼩车⼦,妹妹是⼩轮⼦。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些反⽽会有⼤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部,⼈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亲,⼀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个⼤红⼤紫的丈夫,不料⼏⼗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亲的戏;电视上⼀出现有⽗亲⾝影的剧⽬,她便⽴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前提起⽗亲是演员这种守⼝如瓶的习惯,久⽽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

读初中时,⼀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

如果让他演主⾓. 肯定⽕!”
⽗亲在家⾥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个个剧组去找活⼉⼲,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

每当他⼀脸倦⾊回到家⾥,⾸先会拿出各种⼩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亲,他听了,微微⼀笑,说:“在⼀部戏中,只有⼩⼈物,没有⼩⾓⾊,这正如社会的分⼯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造⽓氛,配⾓助⽓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声,然后下厨房为⽗亲做饭。

①我看见⽗亲脸上的肌⾁抽搐了⼀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我读⾼中妹妹读初中时,⽗亲在外三个⽉后,回到家⾥。

他这次是在⼀部《五台⼭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演⼀个貌丑却佛法⾼深的⽼⽅丈的侍者,虽是配⾓,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酬。

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枚钻⽯戒指。

我发现⽗亲的⼿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场戏时,和⼀个匪徒交⼿,从⼭岩上跌下来,把⼿跌断了。

我咬着⽛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资不⾼,⼩轩、⼩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份像样的嫁妆。

再说,⼩病⼩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的,别当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

后来,我考上了⼤学,学校就在岳麓⼭附近。

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亲在岳麓⼭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亲,还嘱咐我最好把⾃⼰伪装⼀下,别让⽗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雪,朔风怒吼。

②我戴上红绒线帽⼦、⼤⼝罩,围上⽺⽑围⼱,穿上新买的中长⽻绒袄,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

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丛中。

⽗亲演⼀个寻闹事的恶霸,样⼦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顿,上⾐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

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声说:“⾏了!”
我看见⽗亲长长地嘘了⼀⼝⽓,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

接着,⼜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

等忙完了,他靠坐在⼏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指间还夹着⼀⽀燃了⼀半的⾹烟...... (本⽂有删改)
10. 本⽂为什么以“配⾓”为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
11.从全⽂看,母亲对⽗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4分)
12. 请赏析⽂中划线句。

(6分,第1⼩题2分,第2⼩题4分)
①我看见⽗亲脸上的肌⾁抽搐了⼀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②我戴上红绒线帽⼦、⼤⼝罩,围上⽺⽑围⼱,穿上新买的中长⽻绒袄,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

13. 探究⽂章最后⼀段的意蕴。

(6分)。

三、古代诗⽂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的⽂⾔⽂,完成14—18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峻岭,茂林修⽵;⼜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列坐其次,虽⽆丝⽵管弦之盛,⼀觞⼀咏,亦⾜以畅叙幽情。

是⽇也,天朗⽓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之相与,俯仰..⼀世。

或取诸怀抱..
,晤⾔⼀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快然⾃⾜,曾.
不知⽼之将⾄;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云:“死⽣亦⼤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兴感之由,若合⼀契,未尝不临⽂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项是() A .俯仰..⼀世俯仰:形容时间短暂 B .或取诸怀抱..
怀抱:襟怀抱负 C .曾.不知⽼之将⾄曾:竟然 D .修短随化.
化:变化 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相同..
的⼀组是() A .引以.为流觞曲⽔⾂窃以.
为其⼈勇⼠ B .夫⼈之相与.失其所与.
,不知 C .及其所之.既倦苟⾮吾之.
所有 D .向之所.欣为秦⼈积威之所.
劫 16.下列对原⽂的赏析,不正确...
的⼀项是() A .⽂章描写了兰亭宴集的欢乐情景,也流露出作者⼈⽣⽆常的伤感情绪,但有⼒批判了在当时颇为流⾏的庄⼦的“⼀死⽣” “齐彭殇”的虚⽆主义思想,这在崇尚⽞学、⽼庄思想的东晋时代有其现实的积极意义。

B .全⽂在叙事、写景中融⼊了作者关于⽣命的独特的思考,也深深地烙上了⾃⼰主观情感的印迹,⽂章情感脉络清晰可循,以“乐”起笔,转⽽“痛”,以“悲”作结,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之美。

C .这篇散⽂代表了东晋散⽂清淡的风貌。

⽂章情感以“悲”字作结,⼀个⽅⾯表现了东晋⼀部分⼠⼤夫⽂⼈的⽣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另⼀⽅⾯也说明了作者对“死⽣”的理性思考是消极的。

D .在句法上,骈散兼⾏⽽以散句为主,顿挫有致,洒脱流畅,⾳韵和谐,具有⼀种和谐⾃然的美。

⽂章在表达上多直抒胸臆,如,引孔⼦ “死⽣亦⼤矣”,接着深沉地感叹 “岂不痛哉”,读来情韵绵邈,极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17.把⽂中画线的句⼦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所以游⽬骋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分)
(2)固知⼀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分)
(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3分)
18.⽤“/”给下⾯画线⽂字断句。

(3分)
羲之尝书以章草答庾亮。

⽰翼,翼见,乃叹伏。

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下答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阅读下⾯这⾸词,完成19-20题。

(8分)⼤江东去·⽤东坡先⽣韵
(⾦)赵秉⽂①
秋光⼀⽚,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叶扁⾈波万顷,四顾粘天⽆壁。

叩枻②长歌,嫦娥欲下,万⾥挥冰雪。

京尘千丈,可能容此⼈杰?
回⾸⾚壁矶边,骑鲸⼈去,⼏度⼭花发。

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

三⼭③安在,⽟箫吹断明⽉④!
[注] ①赵秉⽂,⾦朝著名词⼈,苏轼的词对他有极深影响,他也极敬慕苏轼。

②叩枻yì:桨击船舷,即摇动船桨。

③三⼭:海上三仙⼭,⽅丈、蓬莱、瀛洲。

④“⽟箫吹断明⽉”意为只有寄情于⽟箫罢了。

19.此词是追怀苏轼之作,词中多处出⾃苏轼作品,请列出和此词相关的苏轼作品篇名(⾄少三篇)。

(3分)
20.简析这⾸词所表达的情感。

(5分)
(三)阅读下⾯的⽂字,完成21-22题。

(6分)
故夫知效⼀官,⾏⽐⼀乡,德合⼀君,⽽征⼀国者,其⾃视也亦若此矣。

⽽宋荣⼦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御风⽽⾏,泠然善也,旬有五⽇⽽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之辩,以游⽆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神⼈⽆功,圣⼈⽆名。

21.⽂中作者对宋荣⼦与列⼦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请简述理由。

(3分)
22. 作者憧憬“乘天地之正,御六⽓之辩,以游⽆穷”。

你如何理解⽂中的“⽆穷”?(3分)
(四)古诗⽂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三⼩题)。

(6分)
(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2)且夫⽔之积也不厚,。

,则芥为之⾈。

(庄⼦《逍遥游》)
(3
(4),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愁。

(李煜《虞美⼈》)
(5)青泥何盘盘,。

,以⼿抚膺坐长叹。

(李⽩《蜀道难》)
四、作⽂(60 分)
24.阅读下⾯⽂字,根据要求作⽂。

(60 分)
圣诞来了。

到处⼀派热闹场⾯:超市⾥、路边上,纷纷摆摊卖苹果橙⼦,学⽣们也围着摊你拥我挤争抢购买。

针对这⼀现象,有⼈认为,洋节应该过,因为这也是⼀种节⽇,是⼀种调剂⽣活的⽅式,⾄少可以增加喜⽓,没必要上纲上
线。

也有⼈认为,洋节不应该过,现在的⼈,洋节过的,⽐过⾃⼰的节⽇还乐呵,却忘了我们传统的节⽇,我们应该增加传统节⽇的⽂化活动。

还有⼈认为,过不过洋节⽆所谓,只要有快乐,天天都是节⽇。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篇论述类
...⽂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拟。

②不得少于 800 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6学年第⼀学期温州“⼗校联合体”期末考试联考
⾼⼆年级语⽂学科参考答案
⼀、语⾔⽂字运⽤(共 20 分,其中选择题1,2,4每⼩题3分,第3⼩题2分)
1.C. A. 传诵B.蛊惑D.殒⾝不恤xù
2.C.湮没
3.B.?为!
4.A B介宾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D否定不当
5.“⽕车+⽹约车”让回家更顺(“⽕车+⽹约车”“回家”“顺畅”各1分,共3分)
6.命名1分。

理由5分,其中修辞1分,说理充分4分(理由得当、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书写规范),字数不⾜酌情扣分(50字不到,不超过2分,100字不到,不超过4分,少⼀⾏扣1分)。

答案略。

(共6分)
⼆、现代⽂阅读(共30分)
7.【答案】D (A.华夏与戎狄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然环境的变迁。

B.在新⽯器时期,黄⼟⾼原仍是“农业⼀统天下”。

C.不是“改造⾃然环境”,⽽是“适应环境”。


8.【答案】C (戎狄“开创了⼤范围的半农半牧的⽣活⽅式”,并“为草原⼤规模游牧经济的产⽣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史,当然必须了解戎狄的历史贡献。

A.⾃然环境的变化、恶化,往往会诞⽣⼀种新的⽣活⽅式;但⼀种新的⽣活⽅式的诞⽣,并不⼀定要以“⾃然环境的恶化”为前提。

B.戎狄只是开创了我国的畜牧业。

D.⼠⼤夫对戎狄的评价虽有失公允,但不能因此⽽否定戎狄“侵犯抢掠”的史实。


9.(1)戎狄族群发展了畜牧业的规模与技术,开创了半农半牧的⽣活⽅式。

(2)戎狄族群为草原⼤规模游牧经济的产⽣作出具有开创性的历史贡献。

(3)戎狄族群在对⾃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中,丰富了⼈类⽂明的内涵。

(4分,⼀点2分)
10.(4分)(1)“⽗亲”这个⼈物的形象特征与“配⾓”这个⾓⾊特征相吻合。

(2)“配⾓”作为线索,始终贯穿着⼩说(3)以“配⾓”为标题,鲜明地呈现⼩说的主题。

(写出⼀点得2分)
11.(4分)(1)嫁给⽗亲后后悔不迭(2)对⽗亲职业平等观点不屑(3)对受伤的⽗亲表⽰安慰关⼼(4)对严冬在外拍戏的⽗亲主动关怀(1点1分)
12. (6分)
①采⽤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法,形象地揭⽰出⽗亲不被母亲理解的内⼼悲伤与⽆奈。

(⼿法1分,作
⽤1分,共2分,)
②“我”的外貌描写,和⽗亲的穿着形成对⽐,突出了天⽓严寒,也衬托出⽗亲为家庭、⼦⼥从事配⾓⽣涯劳动的苦痛与艰⾟;结构上,照应上⽂母亲对我的嘱咐。

(答出“对⽐”或“衬托”1分,“天⽓严寒”1分,“⽗亲形象”1分,结构1分,共4分)
13.(6分)
(1)通过⽗亲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亲为家庭的默默奉献精神,也强化了⽗亲作为⼀个普通⼩⼈物,⾟勤、努⼒的配⾓形象特征。

(2)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亲的深厚情感,但情感表达含蓄委婉,隐⽽不露,意味丰富,引发读者想象。

(3)进⼀步深化主题,像⽗亲这样的普通⼩⼈物(“配⾓”)在社会⽣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但他们认真⽣活、认真⼯作,也值得赞美。

(意思对即可,写出⼀点得2分)
三、古代诗⽂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4.D.化,造化
15.B(都是动词,交往,结交。

A前者介词,把后者和为连⽤,认为C前者是动词,到,往;后者是助词。

D前者和后⾯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后者表⽰被动)
16.C.作者在⼈⽣⽆常之痛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对短暂⽣命的珍惜,对⼈⽣、⾃然的热爱和执著。

因此这种喟叹不能认为是消极的。

17.把⽂中画线的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句1分,共8分)
(1)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3分)
(2)我⼀向认为把⽣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

(2分)(3)尽管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们抒发感情的原因,⼤致是⼀样的。

(3分)翻译成“他们的情趣是⼀样的”也可以
18.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下答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3分,错1处扣1分,扣完为⽌)
参考译⽂:王羲之曾经⽤章草写⼀封书信回复庾亮。

庾亮收到书信后拿给庾翼看。

庾翼对羲之的书法佩服不已,⽴即回书羲之说:“我昔⽇收藏张芝的章草⼋幅,在去往江北的旅途流沛中不慎丢失,常常慨叹妙迹永远也再见不到了。

忽然见到你的答家兄庾亮书,光彩照⼈,灿若神明,顿时仿佛我旅途中遗失的章草真迹重新出现在我的⾯前!”
19.(3分)(1)《⽔调歌头》(“我欲从公,乘风归去”),(2)《⾚壁赋》(“⼀叶”以下四句中任⼀句),(3)
《念奴娇·⾚壁怀古》(“回⾸⾚壁矶边”或“⼤江东去”),(4)《⼘算⼦》(“只有归鸿明灭”)
20.(1)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被贬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
(2)作者想像苏东坡⼀样,在⼈⽣失意时,能做到豁达(旷达)淡然;(答表现“作者超凡脱俗、洁⾝⾃好的精神追求”或“意欲远离尘嚣,追求清明境界”也对)
(3)作者欲寻仙⼭(超凡脱俗清明的世界)⽽不得,只有寄情⽟箫,充满悲戚、⽆奈。

(答“忧国忧民,但⼜不能救国于危亡,从⽽消极出世”或“消极出世”也对)
(意思对即可,⼀点两分,答出两点得五分)
21.(3分)否定。

作者认为,宋荣⼦只是肯定⾃我,否定外物,偏滞于内,列⼦御风⽽⾏,但仍有待于风⼒,他们的共同点是“有所待”,还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意思对即可)
22.(3分)庄⼦憧憬的“⽆穷”,是⼀个⽆始⽆终⽆边⽆际的时空,是“逍遥游”的理想境界,是⼀个作者构想出来的虚幻世界,是⼀个摆脱了外在世界的⼀切束缚、与天地真正浑然⼀体的精神世界,充分表现了作者追求⼼灵绝对⾃由的思想境界,也可以窥见庄⼦对于⽣命的热爱以及对⼈⽣⾃由执着的探索和追求。

(意思对即可)
23.(只选三⼩题)。

(6分)
(1)东隅已逝桑榆⾮晚。

(2)则其负⼤⾈也⽆⼒覆杯⽔于坳堂之上
(3)不可胜记唯倜傥⾮常之⼈称焉
(4)雕栏⽟砌应犹在恰似⼀江春⽔向东流
(5)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四、作⽂(60分)
评价作⽂应该着重从这四个⽅⾯把握:审题,⽂体,思想深度,语⾔。

55-60分为⼀类卷,不仅审题准确,还应在这基础上对题意有⾃⼰的理解和⽣发,论说有层次感,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语⾔流畅;
50-54分为⼆类卷,审题准确,对作⽂题所涉论题有较深的认识,讲究论证⽅法,对⽂中的概念能采⽤定义、归纳、演绎等逻辑证明的⽅法较好地论证观点,论说⾊彩较为明显,语⾔流畅;
45-49分为三类卷,审题基本符合题意,偏重使⽤举例的⽅法来证明其观点,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语⾔通顺;
40-44分为四类卷,审题部分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语⾔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36-39分为五类卷,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题⽬的范畴中。

内容相对单薄,缺乏深度,结构不太完整,语⾔有⼀些语病及错别字,字迹尚清楚;
完全偏离题意:20分以下;
明确论述类作⽂,如写成夹叙夹议的⽂化散⽂,最⾼不超过42分,如写成抒情散⽂、叙事散⽂和⼩说等,最⾼不能超过36分。

附:优秀论述类⽂章必须符合以下5条原则:
1.要有明确的观点,观点之间不会留下漏洞,没有逻辑混乱,当然优秀⽂章还得有独特的思想、敏锐的见解,给读者以新的认识。

2.论据是确切、可信⽽有效的,与观点有逻辑关联。

3.要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如归纳、演绎、类⽐等⽅法。

4.整体结构严谨⽽有序,指向⼀致;结构安排体现作者的论证思维。

段与段之间连贯,过渡清晰、有逻辑性。

5.论述能有效地将观点和材料联系起⽶,并引领、丰富读者的思想。

表⽰观点或者结论语句合理出现,符合逻辑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