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0T常规MRI技术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年3月第23卷第3期469文章编号:1007-4287(2019)03-0469-03
3.0T常规MRI技术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意义
宋宝东,浦瑶瑶
(吉林省前卫医院,吉林长春130012)
近几年,MR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取得了理想效果,提升了肩关节盂唇、肩袖等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但其为有创性的诊断技术,具有潜在感染风险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1.5T常规MRI、3.0T常规MRI技术与MR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相关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74例经肩关节镜证实为肩袖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0例,年龄49-74岁,平均(60.82+2.14)岁;左肩32例.右肩42例;7例患者有外伤史;患者均有慢性疼痛合并局部压痛、外展受限、上举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见肩关节不稳或脱位症状。
纳入标准:①均为单侧肩袖撕裂者,且均经肩关节镜证实;②接受本次研究前无肩部手术史;③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本次74例研究对象术前分别接受1.5T常规MRI检查、3.0T常规MRI检查、MR肩关节造影检查,对比其临床诊断准确性。
1.2.1 1.5T常规MRI选择东芝V antage1.5T MRI扫描仪进行检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保持中立位,用包裹式表面线圈对患侧肩关节进行包绕,让患者尽量与磁场中心靠近。
扫描序列及参数:FTS T1WI:TR517ms,TE15ms;FTS T2WI:TR2500ms,TE94ms;FS PDWI:TR2102ms, TE18ms o轴位矩阵192X 256,层厚3.0mm,层间距0.5mm.FOV18X18mm。
扫描时,先扫描周围,定位线与肱骨干保持垂直状态,随后扫描矢状位,于轴位上进行定位,定位线与冈上肌长轴保持垂直状态,同时定位线和冈上肌腱长轴、肱骨长轴保持平行。
1.2.2 3.0T常规MRI选择GE Signa HDxt 3.0T MRI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前准备工作与上述一致。
扫描序列及参数:FTS T1WI:TR520 ms,TE13ms;FS PDWI:TR2000ms.TE20ms o 轴位矩阵320X256,层厚4.0mm,层间距0.3mm. FOV18X18mm o进行常规轴位、斜冠状面、斜矢状面扫描。
斜冠状面、斜矢状面在横断位上进行定位,斜冠状面与冈上肌长轴保持平行,斜矢状面与冈上肌长轴保持垂直。
1.2.3MR肩关节造影患者于透视检查床上取仰卧位.患侧孟肱关节保持轻度外旋状态,局部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后,经前上途径对肩关节腔实施穿刺处理,选择20ml注射器对肱骨头内上1/4象限边缘进行穿刺.至肱骨头时针头有阻力,随后轻度内旋患侧肩关节,针头进入关节囊中,并将10-12ml经过稀释的Gd-DTPA溶液注入,指导患者主动活动患侧肩关节•进行常规轴位、斜冠状面、斜矢状面扫描.实施脂肪抑制FTS T1WI序列.参数和3.0T 常规MRI—致。
MRI检查及MR肩关节造影诊断均需由2名或以上有丰富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判断,结果有异议时进行多人会诊、讨论,最终结果达成一致后与关节镜手术结果比较。
1.3诊断标准
(1)MRI诊断标准:冈上肌腱扭曲、增粗,呈高信号且累及全层,伴或不伴有肌腱短缩现象,可视为完全撕裂;不规则的冈上肌腱外形,呈灶性高信号,未见累及全层现象,可视为部分撕裂。
(2)MR肩关节造影:压脂T1WI图像显示冈上肌腱全层对比剂呈充盈状态,肩峰下滑囊炎对比剂呈充盈状态•可视为完;斯裂;冈上肌腱关节面对比剂呈聚集状态,肩吐:滑覆炎无对比剂,可视为部分撕裂。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才土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才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470Chin J Lab Diagn.March,2019,Vol23,No.3
2结果
74例肩袖撕裂患者经肩关节镜证实为全层撕裂患者24例,部分撕裂患者50例。
1.5TMRI诊断准确率为86.49%,3.0T MRI诊断准确率为95.95%.MR肩关节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7.30%, 1.5T MRI诊断准确率均低于3.0T MRI.MR肩关节造影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才=4.132、5.804,P=0.042,0.016);3.0T MRI与MR肩关节造影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 0.207,P=0.649),详见表 1。
表1三种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对比[“(%)]
诊断方法n完全撕裂部分撕裂诊断准确率
1.5T MRI7421(28.38)43(58.11)64(86.49)
3.0T MRI7424(32.43)47(63.51)71(95.95) MR肩关节造影7424(32.43)48(6
4.86)72(97.30)
3讨论
肩袖撕裂属于肩关节常见疾病类型,慢性磨损性损伤、急性外伤性损伤均是引起肩袖撕裂的主要原因。
肩袖撕裂多出现在冈上肌腱,其发生率为90%左右.患者主要有肩部疼痛症状.同时累及肩前方及三级肌区,疼痛时还伴随有上臂失举.或上肢外展外旋活动受限等表现,肩关节接受体格检查时•落臂征、撞击试验及疼痛孤征均显示为阳性.部分肱骨大结节部位有压痛感者可能伴有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现象.早期诊断、治疗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的关键。
肩关节镜是肩袖撕裂诊断的金标准。
MRI属于无创性检查技术.在肩袖撕裂诊断中能够为医者提供详细的肩袖撕裂程度、面积大小、周围组织受累信息.还能够将造成肩部疼痛的其他相关病变显示出来,除此之外•该检查方法有助于评估患者肩袖撕裂肌肉脂肪浸润情况.可作为临床诊断肩关节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技术"o].5T MRI与3.0T MRI均为常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3,0T的图像清晰度更高,肩关节解剖细节及其病变部位显示也就越清晰,表明了 3.0T的分辨率要高于1.5T.且3.0T的信噪比更高、扫描速度更快、图像质量及增强效果更好力。
在本次研究中.1.5T MRI诊断准确率为86.49%,3.0T MR1诊断准确率为95.95%,两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 0.05),3.0T MRI诊断准确率高于1.5T MRI,主要表现在部分撕裂上,主要是由于1.5T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肌腱受损后,因炎性改变可出现明显的
水肿现象,组织内水含量增加.能够引起信号改变. T2WI和PDWI可见明显高信号影,T2WI能够清晰显示出肩袖肌腱受损时肌腱滑囊和关节面局限性或弥漫性高信号.但容易被脂肪信号干扰,采用1.5T MRI检查时难以准确区分退行性改变及脂肪组织;另外,病程较长的患者或关节腔、肩峰下滑囊有积液时,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肌腱内信号会下降.可出现中等信号.导致漏诊现象发生,并且肩袖部分撕裂患者肌腱不完全断裂.组织液渗出,肌腱形态可岀现改变,肌腱束变薄,未撕裂部分可见低信号影.导致部分撕裂误诊率高。
但3.0T MRI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弊端,金属伪影明显且变化多.骨组织和软组织间接面可见较大面积的伪影,对有金属异物的患者限制也更严格;另外.肥胖、腹水及妊娠期女性等大腹围患者伪影也相对较大,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所以临床对于体内有金属内固定物或大腹围患者建议做1.5T MRI检查。
MR肩关节造影是对肩关节进行穿刺造影后,让关节囊保持充盈状态.通过MRI T1WI序列实施肩关节检查,对比剂进入患者肩袖撕裂部位后的缺损区或者纤维内,韧带和周围结构之间的对比度明显提高.在对比剂的衬托作用下.能够将关节软骨和肩袖形态、信号改变清晰的显示出来•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本次研究中.MR肩关节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7.30%,高于1.5T MRI诊断准确率,但与3.0T MRI诊断准确率比较.在部分撕裂诊断准确率方面虽略占优势,但差异不大,这体现出来了MR 肩关节造影、3.0T MRI的优势。
患者接受MR肩关节造影检查时.T1W1扫描可见肩峰下滑囊炎内液体呈低信号,利用对比剂,可将患者局部更细微的损伤显示出来.因此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石俊岭工研究指出,对于肩袖撕裂口小或撕裂程度轻的患者.接受MRI检查会受部分容积效应及扫描层厚因素的干扰.出现漏诊现象.这也证实了MR关节造影在肩袖部分撕裂诊断中的优势,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但MR关节造影临床多用在肩袖完整性的定性检查.能够准确诊断肩袖完全撕裂,但在反映肩袖组织病理变化过程方面的价值一般.且属于侵袭性检查技术,经济费用相对较高.作为常规检查开展难度大,可作为MRI诊断困难者的辅助检查手段。
综上所述,在肩袖撕裂诊断中1.5T常规MRI、3.0T常规MRI技术与MR肩关节造影具有一定优势.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以便于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更高价值的影像学信息.保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年3月第23卷第3期
证临床治疗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树学,任明达•肖铮,等.MR关节造影在肩关节盂唇撕裂中
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3:191.
[2]E Llopis.P Montesinos.MT Guedez,et al.Normal Shoulder MR1
and MR Arthrography:Anatomy and Technique]J].Semin Mus-culoskelet Radiol,2015,03:212.
[3]张振勇,王海波•娄晓宇•等.磁共振肩关节造影在肩袖完全撕裂
诊断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6,06:531.
[4]陈基明,翟建•黄德刚•等•常规MRI与MR关节造影诊断肩袖
撕裂的初步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O16・O2:263.
-471
[5]S Bashir,R Syed,Firdose,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Reso
lution Ultrasonography and MRI in Rotator Cuff Tear Diagnosis [Jl.Astrophysical Journal,2014.01:3776.
[6]J Roy,C Braen,J Leblond,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ultra
sonography.MRI and MR arthrography in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rotator cuff disorders:a meta-analysis[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5,20:1316.
[7]石俊岭,崔建岭•孙英彩•等.肩袖损伤患者MRI和MR肩关节造
影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05:129.
(收稿日期:2018-07-09)
文章编号:1007-4287(2019)03-0471-02
以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为表现的
垂体瘤卒中1例
李剑剑.关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吉林长春130021)
垂体瘤卒中是由于垂体腺瘤急性出血或梗死,
引起机体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急性恶化的临床综
合征。
主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视力下降、失明
等,还可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甚至意识障碍.治疗不
及时可危及病人生命。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
的垂体瘤卒中病例非常罕见」,易误诊为颅内后交
通动脉瘤。
现报道1例以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为主
要首发症状的垂体瘤卒中病例。
1病例资料
男性患者.52岁。
入院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
剧烈头痛.呈持续性.随后出现左眼睑下垂,左眼球
向内、向上、向下活动受限.左瞳孔5.0mm,直接、
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提示左眼动眼神经麻痹。
头部
CT(图1A)示:鞍区类圆形高密度影,大小约1.5
cmX2.0cm.以“鞍区病变”急诊收入院。
入院后急
行头部计算机断层显像血管成像(CTA)检查,未见颅内动脉瘤病变,次日垂体MRI(图1B.C,D)检查示: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突向鞍上可见不规则形高低混杂信号影,T1WI呈中心低.边缘高信号. T2WI呈中心高,边缘低信号,约2.5cmX2.6cmX 1.6cm,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明显,病变紧邻双侧图1头部CT(A)鞍区类圆形高密度影。
垂体核磁T1矢状位(B)、T2矢状位(C)、增强冠状位(D)扫描,见鞍内突
向鞍上不规则形高低混杂信号影,T1WI呈中心低,边
缘高信号,T2WI呈中心高,边缘低信号,约2.5cmX
2.6cmXl.6cm,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明显,病变紧
邻双侧海绵窦。
海绵窦。
患者血电解质检查无异常,内分泌激素检查24h尿游离皮质醇降低,为71.7nmol/24(参考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