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单边持续升值逼近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单边持续升值逼近6.1
人民币单边持续升值逼近6.1 外管局新规欲踩刹车/2013年05月11日09:25
5月9日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当天报6.1925,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走高55个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此前的5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破6.20关口,并较前一交易日继续大涨103个基点。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延续了去年9月份以来持续升值态势,屡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今年迄今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累计上升917个基点,升值1.48%,大大超过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
专家分析指出,跨境资本流动是本轮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占款明显增加,新增外汇占款1.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大大超过去年全年外汇占款额。
这一轮“热钱”涌入已经引起中国官方的警觉。
上周,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外汇局采取措施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
记者6日从国家外汇管理局了解到,为防范外汇收支风险,外汇局日前下发通知,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将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与外汇存、贷款比率挂钩。
二是加强对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分类管理,加大对存在异常或可疑情况企业的核查力度,并调整转口贸易项下外汇收支相关政策。
三是要求银行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外汇管理规定。
四是加大外汇管理核查检查力度,强化监测分析和公开披露。
通知还要求,各级外汇管理部门严格依法行政,支持守法合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自去年9月以来,我国银行代客结售汇已连续7个月出现顺差。
分析认为,这意味着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出现反弹,将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形成挑战。
通知的发布,说明外汇资金流入套利的现象已经引起外汇局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知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
专家认为,外汇新规将抑制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且可一举两得:第一,抑制热钱套利路径,有利于缓解热钱流入压力;第二,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提高后,商业银行可通过减少向央行结汇或是增加向央行购汇来满足结售汇下限管理要求,客观上增加了市场上美元的买方,有利于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从而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
可怕的人民币升值:外贸企业老板一句话道出幕后推手
.share{float:right; padding-top:16px;position:relative; width:200px}
.relateNews a {
color: #004276;
}
.recNews a {
color: #004276;
}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a:hover {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link {
color: #004276;
}
a:visited {
color: #004276;
}
a:hover {
color: #BA2636;
}
a:active {
color: #004276;
}
.adList3 a {
color: #416571;
}.adList2 a {
color: #416571;
}
.labList {
background:
url("/page/label_2_bg.gif") repeat-y scroll right top transparent;
float: left;
width: 601px;
}
.con2 {
border-color: -moz-use-text-color #DDDDDD
#DDDDDD;
border-right: 1px solid #DDDDDD;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display: inline;
float: left;
padding: 15px 10px 10px;
width: 579px;
}文章摘要:一位不愿意署名的外贸企业老板介绍说,所谓套利,就是做虚假贸易。
事实上,这种以跨境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也充当了此轮人民币再次加快升值的推手。
本报记者唐玮刘力图应辽产北京、广州、温州报道
6.5、6.4、6.3、6.2、6.1……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动!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近10个交易日升值达749个基点后,已逼近“6.1”底线,这也是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数字背后则是中国外贸企业苦苦挣扎的惨痛现状: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越过一个个关口,到现在,
在市场萎缩、成本高企的逼迫下,早已无路可退了。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浙江、广东一带的外贸企业目前基本不敢接长单,只能靠短单小单解渴,还要防备突然而至的弃单,别说生意难做,生存都困难。
以每1000万美元订单为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差每变动超过0.01,简单理解就是利润“蒸发”了10万元人民币。
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对本报记者坦承,人民币升值让产品被动加价,海外市场自然骤减。
可怕的人民币升值路。
谁来解救外贸企业?外管局最新通知要求,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这让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看到了希望:“这一政策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有利于抑制当前的汇率升值预期。
”
企业生存极限
自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七”后,外贸加工企业已经到了生死关头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8月到2008年8月3年时间里单边持续升值,中间价从8.2攀升至6.8附近。
巨大的升值幅度让外贸企业承受了巨大的汇率变动压力,随后而来的2010年10月至2011年底的第二轮持续单边升值,就再次挑战了企业的抗压极限。
如今,新一轮的持续升值更加来势汹汹。
广东省某出口五金小电器的外贸企业销售总监蔡晓奇认为,
人民币频频升值给已经遇上寒流的五金外贸行业增加了不
少压力。
面对利润“蒸发”的困境,加价似乎是最直接的办法。
“如果达到必须要提价的界限,差不多就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突破6.1的时候。
”蔡晓奇说,“2012年底时,人民币汇率冲破6.3大关,我们的产品被迫平均涨价了1.9元,但订单也少了。
”
可最直接的办法,却无法成为最有效的办法。
欧美市场自身麻烦不断,让他们对产品价格异常敏感。
刚刚结束的广交会透出的信息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订单普遍下滑,尤其是对日本和东盟的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了12.6%和6.5%,对欧盟和美国的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4.9%和0.5%。
尽管五金行业来自欧美、中东地区的订单整体增加了8%左右,蔡晓奇却高兴不起来,“这个数字看似乐观,但我们内部都知道,这是以每件产品的利润缩减一定幅度作为代价的。
”他解释说,与行业平均价位持平才能勉强获得订单,即使有差价,也就是几分钱而已;尤其是欧美订单,价格上不去,成本又高企,有些产品几乎就是零利润。
雪上加霜的是,人民币在对外升值的同时,却同时在对内贬值,出口企业的成本自然随之上涨。
蔡晓奇分析说:“去年全年,人工成本平均涨幅3%,材料成本整整涨了10%,这些成本都是以人民币支付的,一旦人民
币继续升值,企业很难维持继续开工。
”
据悉,国内棉花的价格比国际价格每吨高出3000元至4000元,这对于成本高利润微的纺织出口加工企业而言,压力不言而喻。
据统计,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外贸企业利润就
下滑1%至4%。
“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和一些主要的贸易伙伴公司有协议,当天的汇率如果升值超过了2%,我们是两方面共同
承担50%的汇率提价。
尽管有的已提前应对了,但进入2013年的这波汇率变动还是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萌生了退意,有的干脆走上了“歪路”:套利。
一位不愿意署名的外贸企业老板介绍说,所谓套利,就是做虚假贸易。
事实上,这种以跨境套利为目的的虚假贸易,也充当了此轮人民币再次加快升值的推手。
尤其是“保税区一日游”操作。
建行研究员韩会师分析说,举
例而言,若境内美元对人民币即期价格为6.20,香港市场美元对人民币即期价格为6.18,境内企业出口1亿美元货物至香港的关联公司,将所得美元在境内结汇,可获得6.2亿元人民币,再将同一批货物由香港进口回保税区,此时借助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条件,只需向香港支付6.18亿元人民币,于是货物的一进一出企业可获取200万元人民币的套利收入,而境内市场则凭空增加1亿美元的外汇供给。
罕见升值路
人民币升值怪圈在持续,19年来新高,轻而易举地在今年1月份被突破,随后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破记录”过程。
尤其是在疯狂的4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10个交易日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升值达749个基点。
而2012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仅升值146个基点。
这个跌宕起伏的过程中,除了热钱的推动,国际压力自然是重要推手。
如3月19日-21日,美国新任财长雅各布·卢访华,3月20日即期汇价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最明显的是,2012年4季度,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时,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依然在大选中被提及,当时候选人罗姆尼扬言一旦当选把立即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要知道,2011年的末尾,人民币汇率出现了连续12个跌停,随后,2011年4季度到2012年3季度,人民币贬值预期竟持续近一年。
而这一逆转始于2012年4季度,人民币从连续跌停骤然变成节节攀升。
因为彼时,央行策略发生了变化。
2012年4季度开始,央行开始加强中间价管理,特别是注重营造人民币中间价的强势,来引导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10月8日之后,人民币中间价连续跳升,在2012年10月10日开始的短短的6个交易日内,由6.3449一路升至6.3028。
“央行对中间价保持较强的掌控力,持续对美元强势,并激发市场抛售美元,是当时人民币走升的主要原因。
”一位外汇交
易员分析认为,在中间价坚挺之下,企业与银行都意识到,人民币贬值不再,为了避免潜在的亏损,抛售美元就成为短期的最佳策略。
而那份美国财政部原定于2012年10月15日发布的汇率报告,终于在今年4月公布,中国第7次未列入操纵国。
而这期间,人民币一直屡创新高。
时至记者发稿日,这“破纪录”游戏并未戛然而止。
在5月5
日外管局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新规祭出后,市场只是轻微地回调了一下,再次刷新了新高:5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925,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走高55个基点,连续创汇改以来新高。
但这种升值并不被乐见,尤其是经济基本面并未有显著变化,第一季度GDP数据、4月份PMI数据,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如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问题会集中显现。
事实上,央行既不希望人民币在诸多压力和“美元因素”下,
走日元升值的老路,也无法放手一搏支持贸易,以弱势人民币应对“日元贬值+美元升值”的难题,而是寄希望能保持“均衡”。
外管局新规踩刹车
人民币这一波升值还会持续多久?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监管层的确煞费苦心。
显然,只有做多而无做空的外汇市场,是一个不正常的外汇市场,要增加人
民币弹性,逐渐培育做空机制也是完善机制的长久之计。
自从国家外管局局长易纲表态“中国近期将进一步扩大人民
币汇率浮动区间”后,人民币就屡屡创出新高,各界也一直在乐此不疲地“猜谜”此项政策何时兑现。
但央行当前调控目的就是在国际资本涌入的情况下,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如果选择在当前这个时机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此前稳定汇率的努力有可能付诸东流。
于是,暂且取而代之的是,外管局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主要内容,除了加强对虚假贸易的监察力度,另外就是加强了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将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与外汇存、贷款比率挂钩。
2005年,外汇管理局决定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并将
下限设定为零。
此后,外管局曾对下限进行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是将其设定为零以下,这种限制方式,使得银行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得以卖空外汇头寸来获取收益。
如今,相对以前的负头寸,银行持有的资金成本大大提高,银行就不能单方面作汇率升值的预期,也不能把这些资金用于贸易融资。
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外汇新规将抑制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且可一举两得:第一,抑制热钱套利路径,有利于缓解热
钱流入压力;第二,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提高后,商业银行可通过减少向央行结汇或是增加向央行购汇来满足结售汇
下限管理要求,客观上增加了市场上美元的买方,有利于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从而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
花旗银行也发布报告称,今年余下时间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将放缓,原因是中国正努力解决出口数据虚高的问题,扩大人民币日交易区间,鼓励海外投资。
4月远期净结汇大幅反弹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劲
2013年05月18日
04:00
查看评论(0)
91亿美元
4月份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反弹至91亿美元,是3月的两倍之多
外汇局
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343亿美元,虽然较上月下跌,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
同时,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反弹至91亿美元,是3月的两倍之多,显示经济
主体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劲。
具体数据显示,2013年4月银行代客结汇1340亿美元,售汇997亿美元,结售汇顺差343亿美元;银行自身结汇60亿美元,售汇135亿美元,结售汇逆差7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4个月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已经达到2036亿美元,是去年全年的1.8倍。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和欧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值,推动人民币升值预期走强。
4月份我国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分别环比上涨0.88%和0.86%,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这种预期使得企业和居民的结汇意愿较强,持汇意愿较弱。
这种升值预期也影响到远期结售汇。
同期,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303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212亿美元,远期净结汇91亿美元,创下有数据记载以来的第三高。
远期结售汇签约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而到期外汇收入发生时,即按照远期结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
一般来说,远期结售汇业务使得企业可提前锁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汇率,从而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状态影响到市场的预期,出于汇率风险管理的目的,企业会增加远期结汇,以锁定成本。
而银行则会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来对冲远期结售汇业务形成的风险敞口。
比如,当银行签订的远期结汇大于远期售汇时,银行一般会将同等金额的外汇提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反之亦然。
因而远期结售汇也是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一个因素。
人民币升值预期助推结售汇连续8月顺差
2013年05月20日
09:02孙红娟
查看评论(0)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周五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4月,银行结汇1400亿美元,售汇1132亿美元,结售汇顺差268亿美元,结售汇连续第8个月保持顺差态势,不过从结售汇和顺差规模来看,4月份结售汇水平已经大幅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期结售汇规模回落,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规模却持续增加。
“远期结售汇签约规模会持续增加,而且这是一种市场趋势,是全球层面人民币流动性增强的表现。
”一位美系外资行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升值预期带动结售汇连续顺差
“代客结售汇连续8月顺差原因很多,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进入套利是其原因之一。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友
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2年8月银行结售汇规模由逆转顺,这与人民币对美元由贬转升的时间节点一致。
2012年5月~8月,人民币对美元震荡贬值,人民币贬值预期主导市场。
2012年6月~7月,银行结售汇规模持续两个月逆差,但在2012年8月随着人民币重回升值通道,银行结售汇规模由逆转顺。
相比3月份结售汇数据,4月份的结售汇规模明显回落。
3月银行结汇1595亿美元,售汇1191亿美元,结售汇顺差404亿美元。
“从外汇市场方面讲,4月份整体而言,美元贬值明显,这种情况下结汇意愿比较强,因此顺差规模也比较大;5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走强可能会对5月的结售汇顺差规模产生一定影响,届时结售汇规模可能会超过4月份。
中国现在仍然是资本净流入国,其中有人民币升值套利交易或者贸易数据关系,但总体而言结售汇顺差是中国的常态。
”上述外资行分析师表示。
远期结售汇签约规模持续增长
另据外汇局的统计数据,4月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303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212亿美元,远期净结汇91亿美元;而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271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227亿美元,远期净结汇44亿美元。
“尽管短期内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但中长期人民币贬值
预期是存在的,所以出于避险或者套利动机,企业的确存在短期结汇、长期售汇的需求。
随着人民币流动性增强以及全球层面对人民币接受程度的增强、人民币避险对冲工具的增加,远期结售汇签约规模持续增长是一种正常趋势。
只要人民币国际化不出现大的逆转,这种趋势应该会持续。
”上述外资行研究部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人民币单边升值警示:投机性强做空前兆突出
2013年05月20日
09:01
近期升值和过去近6年的单边升值截然不同。
此次投机性更强,做空人民币的前兆更突出。
目前美国货币供应量未超过经济总量的70%,我们的货币供应量超出接近200%。
现在人民币汇率本身出现了很大问题,不利于现阶段发展的需要。
由于近期我国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大量短期资本异常流入,我国汇率风险急剧增加。
尤其是近期升值和过去近6年的单边升值截然不同。
此次投机性更强,做空人民币的前兆更突出。
笔者不赞成单边快速升值,但现在贬值也不合时宜,因此目前我国汇率正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我国人民币升值伴随汇率改革而行,但目前的汇率水平
只是迂回价格炒作,并未落实货币现实需求和实际能力改革。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不适合我国经济基础,与经济实体脱节。
汇率没有起到保护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破坏经济积累的帮凶。
尤其是我国经济粗放阶段的货币升值(2005-2010年),不是为经济增长保驾护航,反而使经济增长出现收缩和退化。
2011年以来所谓第二轮升值更不属于价值型推进,
人民币套利投机特征明显。
我国人民币汇率风险在扩大,利润在下滑、成本损失加大,这非常值得反思。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不适合国际环境。
与国际外汇市场比较,我国人民币升值的节奏与幅度都无法与其对接,首先是波动区间不同,国际外汇市场主要汇率波动在百点乃至千点,我国只是个位和十位的波动。
近期市场不断敏感人民币连创新高,实际上我国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市场说得那么大,今年以来累计升值1.3%。
其次,国际主要货币汇率近5年经历了两轮上涨和两轮下跌4个阶段,我国汇率只有一个阶段和两个波段,即之前一直升值,随即升贬交替,但这并不是以实际需要和市场的真实状况为基础。
货币升值或贬值的关键点在于国家经济和企业的需要,而非外部舆论或他国的诉求。
但我国人民币的升值状态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吻合。
记得两年前讨论人民币升值时,我国大型进出口企业表示,对其而言,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生死线水平为6.5元,如今人民币继续升值,贸易企业是否还
有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目前很多外贸企业不是在做实业和
实体,而是通过人民币结算工具、通过汇率和汇差套利资本和套息汇率,而不顾及实体经济的真实需要。
热钱为利而来,不是因为我们的价值。
目前我国贸易的状况与最低迷时比较,相对好转,但和稳定时期相比,是在恶化。
三年前我国出口增长40%,前年增长20%,去年不到10%,这与汇率关系很大,人民币升
值确实影响了出口贸易。
更重要的是,我国贸易是来料加工和代加工为主,人民币升值成本增加以后,国际市场可以不选择我们的产品。
我国贸易不景气同时影响制造业和其他产业。
而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尤其是目前美国货币供应量未超过经济总量的70%,我们的货币供应量超出接近200%。
现在的汇率本身出现了很大问题,不适应现阶段发展的需要。
任何时候资本流动都是以双边性为主,只是随着市场环境与预期心理的变化调整会加快,在流动过剩乃至泛滥时代表现更突出。
当前是我国汇率安全和稳定回归的重要时期,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形势的特性,尽快制止这种状态。
我国央行干预汇率的必要手段或预期应发挥作用,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放任纵容。
人民币逆势升值或致热钱逃离楼市泡沫破灭2013年05月22日04:3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朱凯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度攀顶至6.1911。
不过,境内即期市场尾盘突然跳水约50个基点,收盘至6.1356,并未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高点。
国有大行外汇交易人士表示,从技术走势来看,市场的力量正在发生转变。
虽然总体结汇盘数量还是较多,但对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逆势走高,企业客户的预期已有所松动。
另一家国有银行江苏某地支行国际业务部主管告诉记者,本币升值预期强,劳动力成本高企,出口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尽管某些“聪明的”企业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提供的远期汇率工具锁定成本,但国外客户出于对成本的考虑,或会将订单转移至其他更有优势的国家或地区。
她表示,出口数据背后肯定存在着虚假成分,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几乎是每天一个通知,强调要加强资本项、外债项甚至贸易项下的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元指数依旧保持上升势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趋势会否在近期出现逆转?统计显示,美元指数近一个月来猛升2.83%,并于上周五突破84关口,截至昨日19时,再度上攻至84.04,为2010年7月以来新高。
与之相印证的是近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异动”。
本周一,央行临时宣布延长货币交易时间20分钟,是为了满足部分银行及时轧平头寸的需求。
这已在某些方面表明,市场分歧日益明显,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流动性“溢价”愈来愈难以为继。
中信银行总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新增外汇占款劲升、相对较高的资金利率水平以及至少在名义上一枝独秀的经济基本面,都对海外短期资本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这些热钱涌入境内获取利差,而一旦形势扭转,其迅速离境或对国内经济、房地产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进入合理区间,未来的升值空间不大。
市场也在密切观察这一趋势何时终结,彼时也就是热钱可能撤离的时候,应该未雨绸缪。
”刘维明指出。
一位浸淫市场多年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2005年时的国际、国内流动性环境与当前有些类似,当时决策层从利率平价理论出发采用了“刻意保持资金宽松”的政策,7天回购利率一
度降至1.0%以下的极低位置,物价指数也较低,债市1至10月都是大牛市。
但遗憾的是,这一效果并未得到最终的实际验证。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不久前曾告诉记者,当前汇率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的一种纠偏,这也包括外汇管制在内。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包含澳洲联储降息等原因在内,澳元对美元自5月初至今已贬值约6%,这从更深层次透露出一个信号:
全球新兴市场增长动力削弱。
刘东亮指出,澳元大幅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人民币或许已存在高估。
对于人民币升值未来的命运,证券时报记者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后得出的较客观结论是:升值将有利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型,也有利于诸如境外投资、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等汇率市场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