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计量分析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研究,建立了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模型,并研究了模型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计量分析同时提出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笔者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
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78年以后的,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故这一时期的样本更能反映这种变化。
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一、收集数据
二、建立模型
为了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我们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
由经济理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设定居民消费水平Y 与国内生产总值X 1的关系为:
μββ++=1
10X Y
三、模型检验
其中,可决系数2R =0.9993。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好,可决系数很高,这也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其中,GDP 每增长1亿元,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增加0.04元。
2、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如果说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影响因素,那么居民的人均收入就是微观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比较显著,于是在这里分别考察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X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X ,它们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为:
221X Y μββ++=
332Y μββ++=X
运用OLS 法估计结果如下: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25304.06297.9X Y t +=
(0.5142) (100.2944) 2
R =0.9977
农村居民纯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34918.14612.113X Y t +-=
(-3.9590) (68.7807) R ²=0.9952
由数据分析的结论可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我国是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而居民消费水平是以人口数为权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加权平均计算而得到的;第二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动力远远大于城镇居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只属于勉强温饱,农村居民则处于绝对贫困。
然而到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至47.8%,而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则降至37.9%, 可见农村居民目前的消费需求大于城镇居民。
四、认识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但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是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不仅是农民由温饱进入小康、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也是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1、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
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校农业,这是当前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关键措施。
调整结构的重点是改善农产品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一是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的时机,加快调整粮食品种结构;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
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处于“前拉后带”的重要环节,搞好了可以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
三是发挥种植业传统优势,发展农林牧渔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农产品也要提高品牌意识,靠品牌开拓市场。
2、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在当前增收困难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的支出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由于技术相对落后,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农民在用水、用电、用地等很多方面,缺乏科学指导,浪费严重。
据测算,从1988年到1996年,粮食增长了27.6%,收购价格指数增长了172.9%,但同期总成本却增长了274.3%。
这也说明,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是推动农业节能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