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超声乳化治疗的对照组。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水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1天的视力恢复情况差异较大,P<0.05。

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差异较小,P>0.05。

而两组治疗后1天的角膜水肿0级例数差异较大,P<0.05。

1级、2级、3级及4级例数差异较小,P>0.05。

另外,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

结论: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视力恢复情况和角膜水肿情况,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标签: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眼病,主要是由眼球晶状体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原因引起。

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两种类型。

该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部分患者可出现晶体周边部混浊,有时眼前在光亮的背景下可出现固定不动的黑点。

病情进一步发展后,可出现晶体核心部混浊、晶体的光学密度日益增加、屈光力增强、屈光性或指数性近视等症状。

到晚期时,随着晶体混浊的逐渐发展,视力呈缓慢进行性下降,直到晶体全部混浊。

此时瞳孔区呈灰白色或白色,视力严重障碍,只能辨别明暗,即仅剩光感地步,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1]。

临床上大多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我院为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特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共有40例,16例女性,24例男性;年龄为48~82岁,平均年龄(62.25±2.62)岁;按类型分为:10例先天性白内障,30例后天性白内障;按晶状体核硬度LOCSII分级分为:10例II级,9例III级,13例IV级,8例V级。

对照组共有40例,17例女性,23例男性;年龄为49~82岁,平均年龄(62.27±2.64)岁;按类型分为:12例先天性白内障,28例后天性白内障;按晶状体核硬度LOCSII分级分为:9例II级,10例III级,14例IV级,7例V级。

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以及晶状体核硬度LOCSII分级方面的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a.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物模糊、怕光、瞳孔区呈灰白色或白色、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甚至复视(双影)及看物体变形等症状,且以眼晶状体混浊为主要临床表现;
b.彻照法检查结果显示:晶状体周边或后极部有点状暗影;
c.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晶状体周边或后极部有点状混浊,皮质尚透明,或晶状体后极出现水疤样改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眼压、综合验光、血、尿常规、角膜内皮计数等常规检查,必要时可做视电生理检查、眼的B超检查、黄斑功能检查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治疗,具体如:①术前10 分钟滴表麻眼液,每次1~2滴,间隔2~3 分钟,连续3次,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爱尔凯因表面麻醉法进行麻醉或0.1%利多卡因球后浸润麻醉;②用开睑器开眼睑,于10:30方向透明角膜或角膜缘作1个宽为3毫米,深为0.3毫米的切口,并向前分离到角膜内1.5毫米穿刺入前房;③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应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并在囊袋内水分离进行超声乳化;④用注吸管将核乳化清除干净后再将切口扩大至5.5毫米,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并调整到位,冲洗并吸净黏弹剂及残余皮质,检查并确认膜切口密闭完好且不漏水,无须作膜切口缝合。

观察组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具体如:⑴同对照组的①;⑵以12点为中心角膜缘后2毫米处做水平型切口,厚度为1/2巩膜;⑶用巩膜隧道刀分离巩膜至角膜缘内1毫米的透明角膜处,用3毫米三角角膜刀刺穿入前房,将黏弹剂注入前房,用截囊针或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直径为6毫米;⑷注入平衡液行水分离及水分层,使核从皮质床游离进入前房;⑸用注水晶状体圈套器插入核的下方,轻轻注水并轻压切口后唇,使晶状体核娩出;⑹将残余皮质吸净,并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置入人工晶状体,吸净残留黏弹剂,在结膜处注射2.5毫克的地塞米松,包扎术眼。

1.4角膜水肿分级评定标准
0级:角膜透明,且无水肿;1级:角膜有局部薄雾状水肿,但角膜内皮面光滑,虹膜纹理尚清晰可见;2级:角膜有浅灰色水肿,且角膜内皮面粗糙,虹膜纹理模糊;3级:角膜有弥漫性灰白色水肿,且角膜内皮面呈龟裂状,虹膜纹理视不清;4级:角膜不仅有乳白色水肿,且眼内结构视不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 检验,用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视力恢复情况对比
治疗后1天视力恢复情况(裸眼视力>0.5的例数):观察组29例,对照组20例,差异较大,P<0.05。

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观察组33例,对照组31
例,差异较小,P>0.05。

术后1个月视力恢复情况:观察组37例,对照组35例,差异较小,P>0.05。

2.2角膜水肿情况对比
治疗后1天,观察组20例0级角膜水肿,对照组11例,差异较大,P<0.05。

观察组1级、2级、3级和4级角膜水肿例数分别为12例、7例、1例、0例,对照组分别为13例、9例、4例、3例,差异均较小,P>0.05。

2.3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后,观察组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后囊破裂,1例前方出血,1例虹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7.50%。

对照组1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后囊破裂,3例前方出血,3例虹膜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4.500,P<0.05。

3.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视力的眼部疾病,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是白内障的高发人群。

近年来,我国的白内障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3]。

临床上大多通过手术治疗此病,超声乳化治疗是显微手术的重大成果,其手术切口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角膜的损伤较小,能有效降低切口对角膜表面弯曲度的影响所致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加快术后视力的恢复。

但Ⅳ和V级晶状体核硬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提高超声能量及延长乳化时间,否则易引起角膜内皮等眼内组织的损伤。

且该手术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或术中缺乏认真和细致的操作,可引发比常规囊超声乳化术更多且严重的并发症。

另外,超声乳化仪器及配套设备较为昂贵,不利于向基层推广[4]。

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不仅具有操作简单、自闭式隧道切口、术后反应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远期效果好、不需昂贵设备等优点,而且不受晶状体核硬度的限制,其临床疗效与超声乳化术一致,甚至略优超声乳化术[5]。

我院给予观察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组的治疗后1天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角膜水肿0级例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

由此可见,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视力恢复情况和角膜水肿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雪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0):816-818.
[2]杨玲,朱莉静,宋波.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5):54-57.
[3]李仕忠,温淑芬,饶小英.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比
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6):2471-2472.
[4]胡亭.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3):1485-1487.
[5]刘霞,秦礼宝,李国梁,薛源.超声乳化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16):2380-23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