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
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案及实际治疗效果。

方法:本研究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研究人员对80例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总整理,并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两组人数一致。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分析对比。

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肺状况和血气状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已知P<0.05,所以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同样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工作中,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措施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所以今后要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工作,以提高实际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气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而呼吸衰竭也是患者发病后经常会出现的并发症。

【1】综合相关资料可知,这类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身上,如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但临床经验证实传统治疗措施却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措施已经在该病症的实际治疗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以下笔者由此着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资料
实际研究过程中,将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之后研究人员对所有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分析汇
总整理,并将其平均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

研究对象的选择时间节点为2019
年1月至2020年1月。

其中,对照组内的40例患者共有23名男性、17名女性,该组患者的年龄在(62-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11.3)岁。

实际治疗
过程中,该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措施。

而实验组内的40例患者中则有24名
男性、16名女性,该组患者的年龄在(61-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4±8.6)岁。

实际治疗过程中,该组患者采用的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措施。

所有患者在入
院之初均已经过了诊断确诊,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且都出现了合
并呼吸衰竭的并发症。

由于P>0.05,所以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不存在显著统计
学差异,因此本研究可以成立。

【2】
1.2方法
实际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治疗措施。

首先对组内患者进行
了吸氧治疗,目的在于帮助其恢复酸碱平衡,之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其采取了抗
生素治疗措施,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要有选择性的给患者使用止咳化痰药物,维持好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措施。

治疗过程中患者使用的是无创
呼吸机,将呼吸机设定成了S/T模式,而呼吸频率则调整为了每分钟10-18次,
氧流量设置为每分钟3-8L。

治疗时,患者初始呼气正压值设置成了2-3cmH
2
O,而
呼气正压值则设置成了6-8 cmH
2
O。

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维持好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一般要让其维持在超过90%的水平之上。

治疗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患者的
初始呼气正压值和呼气正压值,但要让其维持在2-7 cmH
2O和12-22 cmH
2
O之间。

该组患者共需接受3次通气治疗,在治疗后的第3d,要为患者安排血气分析检查并对各项心肺指标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心肺状况和血气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比。

为了便于量
化分析,更好的衡量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所以通过FEV
1%Pred、FEV
1
/FVC
等指标对患者的心肺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PH 、PaO 2、PaCO 2和SO 2等指标对
患者的血气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

此外,还就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分析对比,具体主要包括咳嗽费力、腹胀、头晕以及口干这四类并发症。

1.4数据处理
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了相关数据的计算处理,之后对研究中涉及到的计量资料进行了T 检验,并以“P<0.05”为判断结论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标准,如果小于则差异显著。

2.结果
研究中,首先对结束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心肺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具体参照的是FEV 1%Pred 和FEV 1/FVC 这两个指标。

结论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心肺状况要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

具体数值为实验组患者(36.12±16.5)%和(41.45±14.3),对照组患者(51.56±20.6)%和(55.3±13.2)。

其次对两组患者的血气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比,结论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气状况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具体参照的是PaO 2、PH 、PaCO 2、SO 2这四个指标。


知P <0.05,所以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详细数据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的血气状况对比( )
项目 人数 PaO 2 PH PaCO 2 SO 2
对照
组 40 54.5±7.2 7.3±0.2 62.8±12.4 91.5±6.3
实验40 62.57.232.6±92.5
组±6.2±0.412.1±4.5
T值 2.631
2
3.01
45
3.3124
4.551
2
P值<
0.05

0.05
<0.05<
0.05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对照组患者的并
发症发生率为30.43%,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同样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具体来说,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由于气流受限引起的,因此需要在
治疗过程中给患者进行机体通气,以此来改善患者的病情。

过去,对于该类病症
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常规药物和有创通气来完成的,虽说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却存在非常大的治疗难度。

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脱机难度较大,而
且较容易引发肺炎,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措施在该病症治疗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

【3】随着相关临床
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措施已经在该病症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
相对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证实,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措施的辅助下患者的心肺状况和血气状况
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因此今后要在患者知情的基础上做好这
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工作,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萍.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7):1210-1211.
[2]李春影.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3):85+143.
[3]周娅.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体会[J].心理月刊,2018(10):160-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