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我知我家》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我知我家》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我知我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家庭的特点,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懂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自己的家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家庭的含义、家庭的结构、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
难点:家庭关系的确立
教学方法:
情感体验法、事例分析法、比较法●教材知识梳理:
※1、什么是家庭?(含义)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3、家庭结构有哪几种类型?
(了解)4、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1)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的关系。

(2)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

(3)生命是()给予的,这种关系()。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家及家庭的概念、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比较肤浅。

作为家中一分子,他们往往得到的是过多的关爱和照顾,家,在他们的意识中,只是饿了可以免费就餐的餐厅、乏了可以休息的旅馆、有困难了可以避风的港湾。

更有甚者,会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与温
暖……面对诸多问题,学生很有必要学习该的内容,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本学习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学习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但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观点和个别现象进行指导和点拨。

●思路引领
1、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庭,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家庭特点、家教、家风……
2、围绕上面的介绍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我们的家庭结构属于哪种类型?”
3、通过“选父母”深入理解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流程预设
预习:(4分钟)
1、出示问题,研读教材(1分钟)
学生自己研读教材,边读边以问题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概括。

2、预习后交流,展示汇报(10——1分钟)
要求:各组自由汇报,不分板面,一定要脱书本,写出自己学到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

要注意运用纠错板和查疑板;注意展示的时间和纪律。

3、重点整理预习笔记(10分钟)
4、反馈交流重点内容。

(分钟)
【要注意】
此部分要结合各班的实际预习情况而定,如进展顺利,完全可以与展示一同进行。

预习展示:(4分钟)
1、反馈与交流(1分钟)
(1)围绕“研读问题”进行板面点名汇报。

(2)分组合作重点问题。

2、展示提升与穿插巩固(20分钟)
3、达标测评(10分钟)
教学过程:
一、介绍我家
说一说:
请同学们结合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家风、家教、家庭特点……
温馨提示:介绍要简练、不累同,有自己家的特色,除了自己家的家
庭成员外,其他可结合自己家的特点进行介绍,内容不可少于两项。

二、我知我家
根据以上同学们的介绍,请大家想一想:
1、我们每个家庭关系的确立都有哪几种情形?
2、家庭的结构可分为哪些类型?
【重点归纳】
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
(1)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2)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
(3)收养组成家庭
(4)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家庭的结构——
现在一般为——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此外,少量的——单亲家庭
联合家庭
三、选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与父母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会因为父母不能满足我们的一些小需求而不高兴,会因为父母的过多管教而心存不快……于是,我们与父母开始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和冲突。

今天,给大家一个机会,如果可以选择父母,你会选以下哪种作为自己的父母。

▲可选的父母:
1、经商的父母,很有钱,无暇经管你的生活和学习,却能满足你的一切物质需求,对你有求必应。

2、作高官的父母,能给你最好的生活、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育,为你安排好你的人生的一切。

3、一贫如洗的父母,连你现在所能拥有的都不一定能给你。

4、现在的父母。

活动要求:要说出自己选或不选的理由。

【点拨】:
就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说,父母子女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确立的。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作为子女,应感激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体会父母对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

在中国当代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下,居民的收入存在差距;同时,社会分工也有所不同;另外,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的长相也有差异,由于天生缺陷或其他原因,有的人身体存在残疾。

所有这些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天然血缘关系都没有关系,也无法改变血缘关系。

四、堂盘点:
谈一谈:
通过本节的学习,谈谈你对家庭的认识和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五、达标测评
见“达标测评AB”附:
★名言堂: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小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淮南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
★父亲节的历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于1910年诞生在美国。

1909年,美国的杜德夫人在参加母亲节活动之后,感触颇深。

她想:“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纪念父亲的节日呢?”
杜德夫人的母亲早在她13岁那年就去世了,家里共留下六个孩子。

杜德夫人的父亲斯马特身兼母职抚养六名子女长大成人,为了全心带大六名子女,他没有再婚。

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

当子女们盼望能让父亲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却因长年累月的过度劳累而病倒辞世。

杜德夫人特别想念父亲,认为父亲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

于是杜德夫人在1910年春天开始推动设立父亲节的运动,得到各界的支持,并于1910年6月19日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父亲节聚会。

1924年,美国总统支持父亲节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1966年,美国总统宣布当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为美国的父亲节。

其实,孝敬父亲,感激父亲的活动在我国由已久,不少家庭在父亲生日搞大型庆祝活动,为父亲祝寿。

194年8月8日,上海各界还曾推动建立“爸爸节”。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洋节被不少人认同,西方人过的母亲节、父亲节也在我国盛行开。

★误区警示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子女染上恶习,甚至无恶不作,父母悲愤难忍,诉诸法院,要求断绝关系,许多人也认为公民可以自愿断绝这种人伦之情。

父母离异后,孩子判给一方,再婚后,没有带孩子的一方认为,孩子不需要自己抚养,也就不存在父(母)子(女)关系了。

法律在线:以上观点都是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父母子女关系,包括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即父母与婚生子女、父母与非婚生子女的关系),也包括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即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的关系)。

这两种情形都是法律意义上的亲子关系。

这种亲子关系只有因死亡才可以消灭,即在法律上终止权利、义务关系。

父母离婚的状况自然不可以消除子女的关系,同样也不可能通过法律手段人为解除,更不可能通过登报或双方协议而消灭。

★思维拓展:
你想过我国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吗?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一方面说明我国人口出生率在降低,同时也说明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另一方面青年人进入结婚年龄后,愿意自己生活,而许多中老年人习惯自己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满足自己晚年生活需要,因为他们经济独立、身体状况较好,能够独立生活,有自己的爱好和人际交往,希望避免因与子女生活方式不同而造成的矛盾。

教学反思(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