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计划与实施方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目标、计划与实施方案1 2011年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目标、
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管理目标:
1.诊断报告:书写规范符合率》95%,诊断符合率》90%;2.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55%,良级率》40%,废片率《2%;
3.检查阳性率》70%;
4.设备完好率》95%;
二.管理计划:
1。

把医疗质量管理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成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根据科室工作分工分为诊断组、投照组和DSA介入组,科主任为科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小组长分工负责,科室全员参与管理。

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相关制度。

3。

制定检查治疗操作技术规范,严格按照客观标准,结合本科室实际,确定科学的质量管理标准。

4。

建立健全医、技人员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标准。

5.建立和完善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

6.定期检查督促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整改。

三.实施方案:
1.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全员素质为中心。

(1).在科室内开展“自我价值与卫生事业的关系”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学习讨论,提高全体医技人员的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全体医技人员的积极性,扬己所长,争创佳绩。

(2).采取全员培训的方法,内容包括设备操作,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每两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或技能演练,互相交流经验。

(3).推行“坚守岗位,优质服务;服从分配,团结协作。

”的岗位责任制和年资序列责任制,充分调动高年资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地担负起计划实施的责任。


(4).加强现场监督管理,科室领导坚守日常诊疗工作第一线,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以设备为基础,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

(1).严格执行《X线设备使用制度》和《X线设备操作规程》,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

(2).落实专人专机的《X线设备管理制度入使X线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状态。

(3).坚持设备维修专业化原则,确保设备的精确度,保持设备功能完好率在95%以上。

(4).在现有DR、数字胃肠机的基础上,购入CR机和数字式乳腺摄影机,
全面实现影像照片数字化,提高影像诊断质量。

3.加强管理力度确保量化指标的实现。

(1).日常诊疗工作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规范和医疗护理常规,认真执行《X 线读片制度》、《X线诊断报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
度》和《X线诊断随访制度》。

(2).严格执行《技术读片制度》,按《照片质量等级标准》评判,真实反馈照片质量和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便于及时处理、调整。

4.严格实行《X线资料保管制度》,保证X线影像资料的完整,便于查找。

5.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杜绝差错事故产生的根源,确保医疗安全。

6.对医院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的反馈信息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7.严肃检查监督工作,把随机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实行奖优罚劣的奖惩制度。

6、
介入诊疗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肠穿孔、异位栓塞、栓塞综合征等。

三、放射科医疗事故争议的防范措施
1、
科主任以身作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诊疗方案,对疑难病例及时组织会诊。

2、
各专业组长做好本组内各方面的工作,对本组下级医师做好指导工作,遇到疑难病人及时提请全科讨论。

3、
坚持每日早会后。

4、
严格技术操作常规,牢固树立无菌消毒观念,熟练无菌技术,经常监督、检查,做到一丝不苟。

5、
密切科室间的协作关系,放射科业务涉及全院各临床科室,及时与临床科室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得到我科的一些缺陷,同时积极予以处理。

6、
各类介入月新日异,要及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同时对各类可能出现的不良反良做好防范措施。

7、
加强放射科教学、科研工作,对低年资医生加强临床指导。

8、
对放射科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经常性的检查督导,随时发现医疗缺陷和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

四、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后,应依照下列程序处理
1、
立即向班组长和科主任汇报,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
a
保管好原始申请单、报告、各类检查和影像资料。

b
保存各类介入治疗的相关谈话记录、操作记录。

c
保存从病人取得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d
尸体移送太平间备验。

2、
立即口头向医患关系办公室(质控部)汇报,并组织科内讨论,
48
小时内上交书面材料,内容包括:
a
病员发病情况、检查、诊断、治疗经过。

b
疾病检查和诊断依据,有无技术差错、误诊、漏诊、延误检查和诊断,诊疗过程中有无缺陷。

c
手术适应症、手术经过、手术方法,有无手术操作失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