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本科生双导师制的学生问卷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September. 2019, Vol. 33, No.9
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效果如下。

该专业为四年制,生源地来自于全国20多个省市,自专业开办至今已培养本科毕业生共计512人,年均就业率98.05%。

4.1 为新生做职业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系统投入使用后,各类数据成为新生做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参考,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支撑材料[10],改变了传统职业规划课程中示例远离学生、不切实际,学生面对各种概念迷茫、不知所措等问题[11]。

在本专业的分类就业情况中,医院、公司企业和升学三者分别占总人数的52.51%、30.55%和11.46%。

升学率和公司企业的就业比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2017届毕业生就业选择公司企业的比例第一次超过医院。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倾斜和国内相关医疗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被企业提供的优越的福利待遇、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和可观的职业发展前景所吸引,他们认为相对于去医院,进企业工作更具挑战性及创新性,可以更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也更能满足自己的职业追求。

4.2 使得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达成度不断提高
我校致力于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为学生多样发展和个性成长搭建平台。

通过分析本系统的统计数据,主动调整医院和各类医疗公司的实习基地数量。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医院和医疗相关企业就业的占91.8%,专业对口率高。

根据系统调查数据,在52名有工作更换经历的毕业生中,51%选择“医院换医院”,22%换工作时选择从“医院到公司”,说明大部分毕业生更趋于向高级别、高待遇的医院发展。

4.3 课程设置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变化
近年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考研升学比例增加明显,公司企业的就业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据此,我校积极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大纲,调查学生未来发展意向有目的的实施分类教学,对倾向于向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及维修方向发展的学生着重培养实践动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准备考研升学后从事教学及科研的学生注重培养科研思维,创新能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积极探索新模式。

尝试开展平时成绩、期末笔试、在线课程、翻转课堂、论文及答辩、实践能力测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参考文献
[1] 何秀超.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
质量[J]. 中国高教研究,2018(10):1-5.
[2] 袁振国. 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需要怎样的质量观——大学变革的
历史轨迹与启示之二[J]. 中国高等教育,2016(Z3):34-37.[3] 廖春华,马骁,李永强.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路径探析——
基于PDCA 循环理论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14,34(21):23-29.
[4] 黄国辉. 本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性评价与对策研究[J]. 中
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6):666-670.
[5] 庄琪,李海榕.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体系的思考[J]. 创新与
创业教育,2014(1):101-104.
[6] 刘琳琳,庄银苹,王永,等.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
去向分析[J]. 基础医学教育,2018,20(9):815-818.
[7] 朱钧陶.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以华南农业大
学为例[J]. 高教探索,2015(5):109-112.
[8] 杨芳,杜守洪.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
实践[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2):150-153.
[9] 臧其林. 大数据时代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构建[J]. 教育与职
业,2015(24):36-38.
[10] 刘晓哲,何方. 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
考[J]. 教育与职业,2014(3):82-84.
[11] 刘毅勃. 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及改革途径[J]. 教育与职业,
2016(18):90-91.
[12] 渠利霞,樊卫华,赵继红. 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与分
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14-15.
[13] 颜亮. 医学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J]. 继续医学教育,
2014,28(11):109-111.
[收稿日期:2019-02-28]
5 总结
毕业生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2]。

本专业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系统的实际开发与应用,一是为我校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提高办学质量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二是有助于我校教学和管理工作者深层次了解毕业生对专业教学的评价、建议和意见;三是有助于我校监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情况,及时洞察到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才市场对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和学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13]。

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具体落实和效果,将进一步有助于我校回归本科教学,加强素质教育,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

医学院校本科生双导师制的学生问卷调查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8B-N12020)作者单位:1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辽宁 锦州 121001;2 锦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发育生物学教研室,辽宁 锦州 121001
▲通信作者:刘超,E-mail :44279980@
王忠利1 刘超2▲
【摘要】通过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77.32%学生支持并认同双导师制的实施,在学生和导师交流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经常找老师交流的占26.80%,很少交流的占51.55%,18.56%的同学几乎没有和老师单独交流过。

在和导师的交流过程中,49.48%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34.02%的学生认为收获一般,16.49%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

分析其可能原因有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导师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方式单一;监督和激励机制缺乏等。

只有从学校、老师和学生三方面着手,才能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对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医学院校;本科生;双导师制;问卷调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9月 第33卷 第9期2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我国部分高校尝试推行本科生导师制[1-2]。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3-5]。

其出发点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锦州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取双导师制,导师的选聘在第一、三临床医学院和基础医学院共同完成。

本科生导师的配备按照师生双向选择、学院统筹调配的办法进行。

导师制在我校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因此,我们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并完善本科生双导师制的情况,以期实现导师制运行的良性循环。

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调查目的:通过对实施学生“导师制”的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一是调查在校学生对“导师制”的了解程度及其实施情况;二是了解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方式和频率;三是了解现行双导师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锦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三医院参与导师制的97名本科生。

调查内容:以调查问卷为主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随机匿名发放问卷的形式。

调查问卷表共有31个问题,涉及对导师制的认可程度、培养方式、选择导师的意向、交流方式和频率、见面形式、满意度、导师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

每题有效填写人次为97次,调查和统计时间为2018年8月。

统计结果:1)77.32%学生支持并认同双导师制的实施,15.46%学生对实行本科生双导师制无所谓,7.22%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实施导师制。

2)在学生和导师交流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经常找老师交流的占26.80%,很少交流的占51.55%,18.56%的同学几乎没有和老师单独交流过。

3)在和导师的交流过程中,49.48%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34.02%的学生认为收获一般,16.49%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

2 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和讨论
2.1 对本科生双导师制了解及认同程度
在对担任本科生导师制的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77.32%学生了解本科生双导师制的实施目的和意义,43.3%学生认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的成长有益,37.11%学生认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的成长有一些益处,19.59%学生认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的成长益处不大,白浪费时间。

77.32%学生赞同本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22.68%学生持反对意见。

73.19%的学生认为有全体学生参与的必要,79.30%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有全程培养的必要,71.91%的学生认为从低年级开始就实施导师制。

经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可导师制的实施,但是重视程度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导师制度的实施存在抵触情绪。

2.2 师生交流情况
29.90%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导师与学生的导学关系固定,全程不变,而54.64%的学生认为不限制,只要导学双方同意即可。

60.82%的同学认为导师与学生的导学关系的确定应该是双向选择,64.95%的学生认为对学生的选拔应以综合能力为标准,选择导师时,更侧重导师研究的领域、导师的师德和导师的学术声望,希望导师能够在科学研究及动手能力、临床实习、学业,尤其是在毕业就业、人生观和生活方面给自己以指导与帮助,最希望与自己的导师以QQ或微信,面对面等方式交流,86.60%的学生认为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希望主动找到导师面对面交流。

90.72%的学生非常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可以更多地了解本专业各个科研领域的研究进展和锻炼动手能力。

在学生与导师的互动中,49.48%的同学认为主动权在学生,34.02%的同学认为主动权在老师,14.43%的同学认为主动权在学院。

80.41%的学生喜欢朋友式的导师,不喜欢家长式、顾问式和领导式的导师。

61.86%的学生非常愿意和导师交朋友,53.61%的学生认为导师在学习、实验动手能力、临床实习、树立人生观、生活方面对自己帮助很大。

但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6.8%的学生和导师经常交流,51.55%的学生和导师很少交流,18.56%的同学几乎没有和老师单独交流过。

在和导师的交流过程中,49.48%的学生认为和导师交流后收获很大,34.02%的学生认为和导师交流后收获一般,16.49%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

2.3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3.1 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

学生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保证该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6]。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充分,部分学生对导师制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医学生平时的学业任务繁重,课外活动也占用大部分的时间,因此部分学生主动联系导师的意识薄弱[1-2]。

另外大多数学生认为辅导员和导师的工作内容有交叉重叠,和辅导员的联系比较紧密,对导师的建议和帮助主观认为意义不大,师生关系比较疏松[7]。

2.3.2 导师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方式单一。

本科生导师大多肩负教学、科研和临床的多重任务,工作压力较大,调查结果表明,53.03%的老师认为平时工作太忙,辅导本科生的精力和时间锐减。

由于学生缺乏主动性,大部分导师与学生见面的次数较少。

每名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由各学院根据教师、学生数量自行确定,我校每位本科生导师至少指导6~8名学生,甚至10名以上。

生师比过高,指导方式多为“一对多”的集中指导,很难全面详细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科研设计和临床技能。

甚至部分导师没有时间认真指导学生,让研究生代替自己对本科生进行辅导,削弱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7]。

2.3.3 监督和激励机制缺乏。

学校印发了《锦州医科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考核,制定了本科生导师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本科生导师工作按每学年6学时/生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采用《本科生导师制记录手册》作为依据对导师进行考核,每学期对开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004-6763(2019)09-0020-03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9.09.010
22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September. 2019, Vol. 33, No.9
参考文献
[1] 王子琢,付强,刘博,等. 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
研活动的现状及思考[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6):548-550.
[2] 郑旭. 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推动创新人才培养[J]. 山西广播电
本科生工作情况进行及时总结。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本科生导师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量化考核标准不明确,最后考核都能合格,导致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动力不足[8]。

因此,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激励导师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工作[9]。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其实施与推行具有重要意义[10]。

因此,想要本科生导师制在高校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体制和实施制度,如建立良好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等[11-12]。

只有从学校、老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着手,才能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对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理念。

视大学学报,2015(1):27-30 .
[3] 吴丽娟. 本科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123-125.
[4] 赵雯. 浅析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现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2):10-12.
[5] 焦腾,张杨,于霄,等. 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 医疗卫生装备,2017,38(3):150-152.
[6]
张振,郭雪松,吴汉东,等. 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2018,36(8):1-2.
[7] 孙美洁,王卫东,涂亚楠. 我国高校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难点与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1):206-207
[8] 曹艳敏,陈英明,刘振宇,等. 基于问卷调查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必要性及存在问题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8):67-69.
[9] 吴立爽. 地方本科院校多元化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4(5):74-76.
[10] 刘婷婷,王海鹏,代富平,等.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析与创新[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8-20.
[11] 李东风. 本科生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实证探讨[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111-117.
[12]
郑晓冬.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导师制的分析与思考[J].广东化工,2018,45(10):258.
[收稿日期:2019-01-24]
医学院校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模块的开发与设计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堂—课程—专业—学院”四位一体的校情与教学质量动态监测平台的构建(2018JGB152)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1
苏芳 刘登宇 贾冰 杨莉
【摘要】 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向教学管理部门反馈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要求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高校校情与教学质量动态监测平台中的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模块进行开发与设计,并对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基层力量及对学校教学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将学生教学信息员在参与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教师授课情况、教学环境或设备情况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从而使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有效的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促进授课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模块;开发;设计;教学质量;平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004-6763(2019)09-0022-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9.09.011
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督导等共同构成评价主体,参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

加强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是高校狠抓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实行民主管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 医学院校校情与教学质量动态监测平台建设意义
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高校需全面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测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从而有力的促进和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1]。

医学院校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课程知识繁杂、通量大,学生课业压力很大。

一门课程往往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这就势必会产生较多的评教任务需要学生来评价。

学生除了应付沉重的课业负担,还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等,当面对较多的评教任务时,很容易会有抵触情绪,其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设计适合医学院校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是一个较难的课题。

我校校情与教学质量动态监测平台系统以教学过程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课堂评估、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学院评估等,对全校教
与学的效果进行量化管理。

依据评估结果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并给出改进措施,使教学质量评价诸要素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平台基本数据进行填报、校内教学质量的自评自测、专业化监测、常态化监控和大数据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的构建,突破教学质量三级管理机制体制障碍,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的统一管理、共享与利用,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的信息化水平。

2 信息员管理模块在高校校情与教学质量动态监测平台建设的重要作用
学生教学信息员(以下简称信息员)制度是指校方为了及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