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础心理学:意识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概述
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频率( 波幅( 频率(次/s) 波幅(μV) α β θ δ
8~13 14~30 4~7
0.5~3
出现时状态
安静闭目清醒时, 安静闭目清醒时,枕叶明显 紧张活动时, 紧张活动时,额、顶叶明显 疲倦时
睡眠时
20~100 5~20 100~150
20~200
一、意识概述
(1)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荣格认为梦是 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的路径。或 者说,梦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和愿望以改变的形式 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 攻击本能的反映。 (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 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3)认知观点。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 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 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称为 梦境
二、注意概述
集中性: 集中性: 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 对象上,并深入下去。集中性使个体的心理活 动不仅离开无关事物,而且对无关的活动进行 抑制。
二、注意概述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二、注意概述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 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二、注意概述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目的性 无 有
意志努力 不需要 需要
心理学意识课件
三种注意的比较
种类
有无 明确目的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无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
有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
有
是否需要 努力
否
是
否
思考:如何在学习中培养更多的有意后注意
举例
三、注意的品质(补充)
(一)注意的稳定性 (二)注意的广度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 一)注意的稳定性
概念:注意的稳定性指较 长时间地将注意保持在某 种事物或所从事的某种活 动上。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同 一时间内将注意分配到 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 或活动上。
一般来说,注意分 配的条件是同时从事的 两种活动,其中一种必 须非常熟练。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们根据新的任务,有目的 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 对象上。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 张度,以及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性质。 原来的注意紧张度越高,新的事物越不符合 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注意也就越困难。
意;
▪ 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 ▪ 正确地组织活动,也影响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 ▪ 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保持
一定的新异性的事物,容易维持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付出注意指向一个对象 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预定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类 似于有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 面,它又类似于无意注意。
第三节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 视着时间的进程。
意识心理学-新版.pdf
第一节意识生成理论我们不用定义来解决“什么是意识”这个问题。
对于这种人们常用的概念,往往是人们都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但确切地描述,又会众说纷纭。
一门学科引入它作为概念后,上来先为它下定义,就会引起理解不同的人之间无谓的争论。
如果先进行各种研究讨论,到取得一定结果以后,到人们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取得共识的时侯,再用确切文字定义,就水到渠成了。
一、对意识的初步分析。
1、意识、意识活动和意识功能。
意识是大脑的一种属性,它是大脑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大脑的能够进行这种活动的属性。
意识是大脑中进行的一种以信息流动、信息处理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有时也有肢体运动参与。
我们使用“意识活动”这个概念描述意识的活动特征。
从含义看,“意识活动”强调的是意识的活动性,“意识”强调的是意识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现象,意识比意识活动含义更广泛。
意识不是大脑所有的活动,它只是大脑活动中的一类。
我们把这类活动的作用用“意识功能”这个概念表示。
“意识功能”是意识活动的产物。
意识有这样一些功能:意识能监视、控制全身的活动(严格说,意识不能监视、控制人体的所有活动);意识能使人类认识、改造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意识能发泄、表现、抑制自己的感情;意识能使人有独立的思想、人格、个性、个人意志等。
意识、意识活动、意识功能三个概念是指的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
这三个概念不是包含关系,意识不包含意识活动,它就是意识活动,意识也不包含意识功能,它的作用就是意识功能。
三个概念的区别是强调的侧面不同,在需要强调不同侧面时,分别使用不同的提法。
2、讨论意识的途径。
由于除哲学以外没有其它科学认真地讨论过意识,人们对意识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
在迷信说法中,意识是灵魂,是生命特有的可以脱离肉体存在的东西。
它强调了意识与生命的特殊关系,但是否定了意识的客观物质性;它强调了意识对肉体的独立性,但是否定了意识与肉体的不可分离性。
意识的确是生命的特有现象,但不是所有生命都有意识,只有人才有意识;意识有产生个人思想、个人意志、个性等的功能,在这些功能中表现出意识对肉体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意识并不能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意识会随肉体的死亡而消失。
什么是意识心理学(一)2024
什么是意识心理学(一)引言概述:意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意识的学科,通过对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和情绪等心理过程的研究,探讨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来阐述意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意识与注意力1. 意识的定义及其作用2. 注意力的概念和分类3. 外显注意力与内隐注意力的区别与联系4. 注意力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5. 注意力研究在认知和学习中的应用二、知觉与意识1. 知觉的意义和过程2. 知觉的误差与纠正机制3. 意识与知觉的关系与互动4. 面孔识别与对象识别的意识过程5. 知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及意义三、记忆与意识1. 记忆的定义和分类2. 发生-保持-恢复模型及其意识心理学解释3. 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关系4. 记忆提取的过程与机制5. 记忆研究在教育与学习中的应用四、情绪与意识1. 情绪的定义和分类2. 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机制3. 情绪与意识的关系及相互影响4. 情绪感知与情绪体验的意识过程5. 情绪调节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五、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行为观察和实验室研究2. 脑成像技术在意识心理学中的应用3. 心理测量与意识心理学研究4. 专题访谈和案例分析法5. 多学科交叉研究在意识心理学中的作用总结:意识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意识的学科,通过对思维、知觉、记忆和情绪等心理过程的研究,揭示了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进一步研究与意识相关的注意力、知觉、记忆和情绪等多个方面,并探索了其在认知和学习、教育和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意识心理学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行为观察、实验研究、脑成像技术和心理测量等,不断拓展了对意识心理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随着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意识心理学为解析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与无意识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对自身、对外界客观刺激以及自我与客观刺激之间关系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客观事物关系的觉知。
如何理解意识本质?1.意识是一种能使个体清醒和集中注意的心理状态,确保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可能性和适应性,增强了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2.意识是一种能力,能使个体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对客观刺激做出有目的的选择反应。
3.意识具有言语觉知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制约性三大基本特征。
二、意识的特殊状态(一)睡眠与梦睡眠能否自行控制?睡眠期间人们人们有意识吗?人和动物都有睡眠吗?睡眠对于个体来说是必需的吗?睡眠阶段:1.浅睡期: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约10分钟。
易被惊醒。
2.混睡期:偶尔会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约20分钟。
较难被唤醒。
3.沉睡期: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出现睡眠锭。
40分钟。
4.深睡期:以大多数△波出现为标志。
身体功能各项指标变慢。
有时会发生梦游、尿床。
5.快速眼动睡眠期:前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经过1小时到90分钟,之后睡眠者通常会有翻身动作,并很容易惊醒。
接着似乎又进入第一阶段睡眠,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此时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
眼球移动,伴随梦境。
第一次持续5-10分钟,相隔90分钟后,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长于第一次。
周期性循环中,三、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小结:睡眠阶段清醒和警觉时:beta wave(>14Hz)阶段1:theta wave(3-7Hz)阶段2:纺锤波、K合成体阶段3和4:delta wave(<1Hz)REM (快速眼动)自主活动增加(血压、脉搏、呼吸);有梦伴随;但身体不动(肌肉放松)。
失眠:入睡困难梦1、所有人都做梦吗?2、梦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身外之事能否成为梦的一部分?4、梦能预示未来吗?5、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表达吗?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荣格等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基础心理学知识
基础心理学知识所谓的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意识是心理学发展的最高层次。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里现象。
(二)需要和动机1.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客观条件的反映。
2.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1.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里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1.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2.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里条件。
3.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4.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2.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
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对人来说,客观现实既包含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2.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3.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学科。
基础心理学第3章 意识和注意
➢ 这位心理学家开始出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 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在下一站下去49人,上来112人;在 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 在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在再下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 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来79人。”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人本身的状态 ① 需要与兴趣 饥饿者对食物的注意 ② 情绪情感状态 女孩对漂亮衣服的关注 ③ 人的知识经验 不同的人对报纸上不同信息的关注
(二)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阅读时,自觉将注意力指向文章的内容。当 遇到困难时,人们通过意志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 所要集中和指向的内容上。 随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只有 人才具有随意注意。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第二节 意识状态 第三节 注意 第四节 注意品质
第一节 意识
一.意识概述 二.意识的特征 三.自我意识
一、意识概述
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是指在给定的任何时 间里,个体所能觉察到的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 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是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 变化的觉知。
第四节 注意品质
一、注意广度 二、注意稳定性 三、注意分配 四、注意转移
7±2
(1) 注意的广度
在一瞬间内,人能清楚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的数量。 如,一目十行。
心理学家耶文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黑布上放 置了一个白盘子,然后在上面撒黑豆,让被试迅速判断 内黑豆的数量。
实验表明,当黑豆数量在3粒以内时,正确判断率为 100%;当盘子内有5粒黑豆时,开始发生估计上的错误; 当不超过8-9粒时,估计还比较准确,错误次数在50%以 下;但超过8-9粒时,错误明显上升,大于50%。
心理学——意识
心理学——意识意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人们的主观体验和思维过程。
意识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行为和决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意识的定义、作用以及与其他心理过程的关系。
一、意识的定义意识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对外界和内在心理状态的主观感知与体验。
它涵盖了我们对于环境和自身的感知、理解和认知过程。
意识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随着个体经历和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意识包括了我们所感知到的外部世界,例如我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对于他人的感知。
同时,它也包括了我们内心的体验,例如情绪、意愿、记忆、思考等。
意识是作为我们存在的一种基本特性,并且与我们的身份和个性息息相关。
二、意识的作用1. 注意力与意识:意识通过注意力的调控来帮助我们选择信息的处理和集中精力。
我们的意识有限,而世界的信息却是无穷无尽的。
因此,意识通过调节关注的焦点和过滤无关信息的能力,帮助我们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最相关的信息上。
2. 意识与决策:意识通过给予我们主动的决策和选择能力,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我们的决策过程通常涉及意识对于不同选项的分析、评估和取舍。
意识的发挥使得我们能够有目的地行动,而不是被外界的刺激和冲动所驱使。
3. 意识与情感:意识在情感的产生和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意识,我们能够主动地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对其进行认知和调节。
意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绪,以及更好地控制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三、意识与其他心理过程的关系意识与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其他心理过程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 意识与知觉:知觉是指我们通过感官器官与外界信息进行交互以获得对于外界的认识。
知觉是意识的基础之一,因为我们感知到的信息被意识所接收和理解,才能产生主观的体验和意识的内容。
2. 意识与注意:注意是指我们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意识进行感知和思考的能力。
意识通过影响注意的方式来调节我们对于不同信息的处理和注意的焦点。
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 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又 称不随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 的特点直接引起的。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 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 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注意。
04 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注意在意识中的作用
注意是意识的核心机制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 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
他对象。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 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 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 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也叫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的种类
注意选择性地处理信息,使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于特定的刺激或 任务,从而影响我们的感知、记忆和思维。
注意引导信息处理
注意帮助我们过滤无关的信息,将有限的认知资源用于处理重要的 信息,提高我们的认知效率。
注意与决策和行动
注意不仅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还与决策和行动密切相关。通过注 意,我们能够做出决策并指导我们的行为。
意识。
它研究群体动力学、社会认知、 社会影响和刻板印象等主题,以 及如何通过社会干预来促进积极
的社会变革。
社会心理学还关注社会和文化背 景下的意识问题,探究不同文化 和社会制度对个体意识和行为的
影响。
03 注意的心理学研究
注意的定义
01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
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应对焦虑和抑郁
02
通过改变对负面思维和记忆的注意力分配,心理咨询师可以帮
普通心理学:意识
普通心理学:意识
【意识】
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①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包括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
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它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另外,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基础心理学意识的状态共41页
0
2
4
6
8
10 12 14 16
想法的类型 24
下列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当人们梦到自己正在做一些动作的时候,其四 肢通常与梦境中的运动相一致。
老年人睡眠时间长于年轻人。 梦游者的行为是其梦境的反应。 有些人每天晚上都做梦,但是也有些人几乎不
做梦。
25
测量睡眠活动
26
睡眠周期的EEG纪录
27
一夜睡眠的典型模式
28
人类一生的睡眠模式
29
你的睡眠充足吗?
我需要闹钟在适当的时间把我叫醒。 早上起床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平日的早晨我几次关掉闹钟以便能多睡一会儿。 整个星期内我都感到疲倦、易怒和压力。 我很难集中精力和进行记忆。 当进行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和需要创造力时,我感
时间调整前的周一
时间调整后的周一
4600 4400 4200 4000 3800 3600
秋天时间变化(睡眠时间增加)
时间调整前的周一
时间调整后的周一
33
斯坦福催眠易感性量表
34
可催眠性的个体差异
非常高(1112)
高(8-10)
易感性分数
中等(5-7)
低(0-4)
0
10
20
30
40
50
被试百分比
更经常梦到日常生活事件
内容上的性别差异
周围的感官刺激可能会进入梦境
……
梦是否必不可少?
15
弗洛伊德对梦的看法
“通往无意识最好的一条通路” 《梦的解析》 梦中的象征是强烈的、无意识的、被压抑的愿
望的符号表达,这些愿望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需要从外显内容回溯出隐性内容
16
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基础心理学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意识概述一、意识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货的最高产物。
二、无意识什么是无意识,弗洛伊德下的定义是:一种历程若活动于某一时间,而在那一时间内我们又无所知觉,我们便称这种历程为无意识。
在人的心理历程中,意识过程在人们全部精神过程中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
就象大海的冰山,浮在上面的、能够被人看到的,只是整个冰山的一小部分。
意识就象冰山浮在上面的一小部分。
而藏在水下面的部分,则为冰山的大部。
无意识就象冰山水下的部分,它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无意识: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脑电波的变化规律:在大脑处于清醒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14—30赫兹,波幅较小的β波;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电波多是频率为8—13赫兹,波幅稍大的α波;在睡眠状态下脑电波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波。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
第4个阶段结束后,就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之后,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第四个睡眠阶段结束之后,又会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而且时间会比第一次长,直至最后一次可长达1个小时。
(二)梦什么是梦?梦是在人睡眠抑制状态下发生的一种不随意(无意)的想象活动。
按传统解释由于一天的活动,人的脑细胞疲倦了,大脑皮层处于弥散性抑制状态,抑制不断扩散,当抑制扩散至大脑皮层下中枢时,就产生了睡眠。
但在大脑皮层中始终还有些抑制不深或处于一定的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梦。
梦的特点: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心理学:意识心理学
名词:官能心理学(faculty psychology)
解释:冯特在创建心理学的前后,曾就心理问题提出过两种不同的体系。
第一种体系是冯特在海德堡大学期间提出的,在这一体系中,他把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
”他的构想是,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自然科学。
为此,他仿效J.S.穆勒的观点,认为心理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而被带入自然科学的领域:“唯有实验才能在自然科学中有所发展,让我们把实验用于心理的自然”。
在冯特早期的心理学定义中,他没有像他后来所做的那样把心理与意识一致起来。
相反,实验的目的是去收集资料,对无意识进行推论:“心理学实验是一种主要的方法,它指引着我们从意识的事实到达下述那些过程,这些过程在我们心理的黑暗背景中准备着意识生活。
”
第二种体系是冯特在应聘于莱比锡大学之后不久提出的,并不断地对其加以修改。
在冯特的时代,德国的知识分子已经区分了“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
前者研究物理世界,探索控制物理世界的规律;后者研究人类世界,探索控制人类生活、人类发展和人类历史的规律。
冯特认为,人类的躯体和人类的心理基础属于物质世界和自然科学,而对人类心灵更高水平的探索,也即对高级心理过程的探索,则属于精神科学。
这样,“心理学便形成了从自然到精神的过渡。
”生理心理学的方法与物理科学的方法有关。
可是,由于出现了高级的心理过程,便需要其他的科学分析,也即需要特殊的精神科学方法。
1、方法。
冯特心理学的核心方法是内省。
旧的哲学心理学运用
空想的内省来揭示心理内容和活动,但它由于不可靠和主观性强而遭到一些科学家的反对。
在冯特看来,“意识的科学只能根据可以复制和系统变化的标准条件建立在客观的允许重复的基础之上”。
为此,冯特区分了心理观察的两种方法:(1)内部知觉,涉及前科学的空想、主观、内省等方法,如同笛卡尔和洛克所实施的方法那样,这种内省是由任意的、无控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不能指望它对科学心理学产生有用的结果。
(2)实验的自我观察,一种科学内省形式。
在这种内省形式里,被试被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并要求用简单的、确定的回答来作出反应。
在探讨实验内省的同时,冯特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心理研究方法,例如,比较心理学方法和历史心理学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涉及到有关心理差异的研究:比较的方法用于研究动物、儿童和失调者的意识;历史的方法用于那些由种族或民族决定的心理差异。
在冯特早期的心理学计划中,历史的方法只是实验内省法的一个附属。
然而,当冯特在撰写《民族心理学》时,他把历史的方法提到了与实验内省同等的地位。
这一变化表现在:实验内省法主要针对“自然科学”,而历史的方法主要针对“精神科学”。
2、生理心理学。
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是对直接经验的科学研究,因此只要把心理理解为某一特定时刻经验的总和,那么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的意识或心理。
至于心理在某一特定时刻能够拥有多少观念,冯特认为传统的哲学内省不能提供可靠的答案。
因为没有实验的控制,试图内省出某个人心理中的观念数目是徒劳的。
为此,需要运用一种实验,用以弥补传统的内省,使之完备,
并产生数量结果。
鉴于这一理由,冯特把生理心理的实验方法用于该领域。
冯特的一个实验是:被试坐在一个暗室里,面对一个投影屏幕,在大约0.09秒的一瞬间内,屏幕上闪现一个刺激。
刺激物是按四列四行排列的随机选择的字母。
被试的任务是尽量回忆出字母。
回忆出的数目提供了一瞬间内可以把握多少简单观念的指标,因而也就回答了上述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未经训练的被试能够回忆出大约4个字母;经过训返谋皇宰疃嗄芄换匾涑?个字母。
这些数字与现代短时记忆容量的测验结果相符合。
从这个实验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到两个重要现象:(1)假设在实验中每行的4个字母构成一个单词,例如work, many, room, idea等。
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回忆出全部4个单词的16个字母。
假设在实验中各个字母是孤立的,构不成一个单词,由于孤立元素的字母很快填满了意识,所以被试在一瞬间只能知觉到4~6个字母。
但是,如果把这些元素组织起来,就可以把握更多的数目。
用冯特的话来说,这些字母元素被“综合”为一个更大的整体,被理解为一个单独的复杂观念,并被当作一个新的元素来掌握。
(2)在实验中,被试对有些字母可以清晰地知觉到,而对另外一些字母只能模湖地知觉到。
意识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场,其中分布着观念元素,场的一个区域处于“注意”的中心,那里的观念能够清楚地被感知,而处于中心区域以外的元素只能让人模糊地感到其存在,却不能辨认。
3、统觉。
冯特在解释上述现象时运用了“统觉”的概念。
统觉不仅担负着把元素积极地综合为整体的重任,而且还被用来解释更为高级的心理分析活动和判断活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