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标记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标记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
中班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种标记符号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爱好很高。

于是,经过与幼儿一起熟悉标记、制作标记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熟悉到: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简洁标记符号,可以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引导幼儿与四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为自发的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满意幼儿多方面进展的需要。

一、标记符号成为幼儿生活的帮手。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尽管每次下课都提示,还是有一部分幼儿在教室里追逐打闹、爬柜等现象。

为了能让幼儿平安地活动,自觉地遵守常规,我们运用标记符号与幼儿“说话”。

如:在经过“熟悉标记”“制作标记”的活动后,我与孩子们一起争论、制作孩子们一日生活的标记。

如:在盥洗室的墙壁上贴有“当心地滑”的标记;在电插头处贴有“不能触摸”的标记;在图书区贴有“不能大声吵闹”的标记;在贮存室的柜子上贴有“禁止爬柜”的标记等。

这些孩子们自制的标志,就像“交通标志”一样,时刻限制着孩子们的不良行为,把握着幼儿行为的“方向”,也成了老师培育幼儿生活自理力量的好帮手。

可是,能否保证孩子有充分的饮水量,一直是家长特别关怀的问题,也是令老师头疼的问题。

尽管老师每次集体活动后都组织一次喝水,也不断提示幼儿随时喝水,但贪玩的幼儿很少主动喝水,甚至躲避喝水,老师也没方法检查到这部分没喝水的孩子。

于是,为了能让老师
直观地了解幼儿的饮水状况,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制作一个“爱心提示”的标记。

在这个标记中有两个盒子,分别写有“请喝水”和“喝水了”的字样。

盒子里装有很多爱心,爱心上分别写上由1至35的数字,代表着全班35名幼儿。

每次喝水前老师只要将爱心卡全部插到“请喝水”的盒子里,喝过水的幼儿随便拿一张卡放到“喝水了”的盒子里,并记住爱心卡上的号码。

这样,老师只要点数卡片就可以知道喝水幼儿的数目,只要询问号码就可以知道该幼儿是否喝水。

这个标记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记录着孩子们的喝水状况。

一个小小的喝水环节,我们利用“爱心提示”的标记,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喝水的愿望,保证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也解决了家长、老师最担忧的问题。

二、标记符号成为幼儿学习、嬉戏的帮手。

在开展活动区嬉戏的过程中,常常消失这种状况:老师示意幼儿整理玩具时,一些幼儿还没有完成正在进行的嬉戏活动。

如建筑区的幼儿没有搭完立交桥,美工区的幼儿没有完成手工或绘画作品等,他们想连续进行嬉戏的爱好还很浓。

这样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呢?经过争论,有的幼儿提出,立交桥没有建完,可以在前面放一个表示危急的标记;还有的幼儿提出,美工区中未完成的作品与完成的作品应当分开摆放,如笑脸或哭脸。

这样,我们又一起制作标记,并将表示危急
的标记;表示完成作品与未完成作品的标记渗透到幼儿的活动中。

从今,在嬉戏过程,标记符号成了幼儿嬉戏材料必不行少的一部分。

三、标记符号增加了幼儿的规章意识
在图书区,我们将每本图书贴上生动的表示童话、动物、科学、工
具书等类别的小标记,引导幼儿对比书架上的大标记去分类摆放。

在美工区,我们运用幼儿能理解的符号表示不同外形的纸,不同质地的纸,不同用处的工具,引导幼儿在相应的纸盒里分类摆放这些美工用品。

在折纸与小制作活动中,老师先出示成品,并把折叠与制作的方法用标记符号表示出来,摆放到美工区中,让还没能按时完成作品的幼儿尝试按图意学习制作。

这样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增加了幼儿的规章意识,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展了各种力量。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也发觉了很多随时提示的地方。

如:独木桥上禁止站立;高架拱门上手必需抓紧;禁止在草地上拉尿;当心球抛到围墙外;当心遇到墙壁等。

我们又和孩子们一起争论、制作,让这些标记也提示到别的班的小伴侣。

让他们通过标记的提示,时刻留意平安,让标记符号与他们“说话”。

总之,通过充分挖掘标记符号的作用,并将它们奇妙地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中,它既支持幼儿的生活活动,引导幼儿将嬉戏进一步延长下去,又能多角度地促进幼儿的进展,引导幼儿自发地主动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