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洗胃法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51例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洗胃法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51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的最佳方法。
方法对102 例口服
有机磷中毒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
治疗组采用改良洗胃法。
观察比较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并发症, 平
均住院天数及治愈率等。
结果治疗组一次插入胃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P < 0.01) ,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洗胃法较传统洗胃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 洗
胃速度快, 洗胃液引流通畅, 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 不良反应轻, 并发症少, 洗胃效果好。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改良洗胃法观察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17-0159-02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 是我院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病情发展与转变十分迅速。
洗胃是抢救口服中毒患者最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洗胃是否彻底是抢救成
功的关键。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应用传统洗胃法洗胃, 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为寻找
洗胃的最佳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 我院对51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洗胃方法做了一些改进,与传统洗胃法比较,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0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102例, 男47例, 女55例, 年龄17~69岁。
其中乐果中毒13例,甲胺磷中毒23例,敌敌畏中毒28例, 扑杀磷中毒18 例,氧化乐果中毒17例,对硫磷中毒3例。
将102例中毒患者按入院序号单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
两组患者
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例,
除洗胃外, 均给予导泻、补液、早期、足量使用抗胆碱药和胆碱酯酶复活剂等治疗。
1.2 方法 (1)材料: 所有病例均采用扬州江扬特种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F26或F28号硅橡胶胃管。
该管有3个侧孔,其中顶侧孔距顶端0.5cm, 相邻的
两侧孔相距为5cm。
同时都采用简易装置洗胃法洗胃[1]。
洗胃液为25~38度的
清水。
(2)方法对照组按传统法洗胃,患者取半坐卧位,中毒较重者取左侧卧位或平
卧头侧位, 然后将胃管经口或经鼻插入45~55cm。
证实胃管在胃内即开始洗胃,
洗胃液300~500m l/次。
治疗组患者无论清醒与否均采用去枕左侧卧位, 将一次性牙垫固定于口腔中间, 使用经改良的胃管从牙垫孔插入, 即在传统胃管第二侧孔处
开始,每隔1.5cm开一个0.7cm大的侧孔,侧孔呈左右交叉,共3~4个。
并在
传统插入深度的基础上再延长插入10~15cm,即插入55~70cm[2],证实在胃内
开始洗胃,每次灌洗量为200~300m, 反复灌洗。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洗胃管一次置入成功比较。
治疗组一次置入成功48例, 失败3
例, 成功率94.1%。
对照组一次置入成功41例, 失败10例, 成功率80.4%。
两组一
次置入胃管成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 P<0.05)。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较传统洗胃法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明显
减少,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 n (% )
n 洗出血性液腹胀、腹痛呕吐
治疗组 51 3(5.9) 3(5.9) 2(3.9)
对照组 51 13(25.5) 13(25.5) 8(15.7)
2值 7.41 7.41 3.99
P值 <0.01 <0.01 <0.05
2.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治愈情况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治愈率增高。
治疗组的平均住院为(1
3.5±3.2) d, 对照组的平均住院(20.2±
4.2) d, 治疗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P<0.01) 。
治疗组治愈50
例, 治愈率98%。
对照组治愈43例, 治愈率84.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97, P<0.05)。
3 讨论
3.1 改良洗胃法的优点。
胃管从一次牙垫孔插入,牙垫孔与咽喉部直接相通,胃
管进入顺畅, 防止了胃管盘曲在口腔中。
另外患者取左侧卧位时,喉头向左前移位,
咽下部最狭窄的喉咽部变宽, 胃管可顺利快速通过。
同时由于侧卧位时, 喉头位置
左前移位, 左侧会厌壁呈水平位, 掩盖左侧梨状窝, 右侧会厌壁呈直立位, 右侧梨状
窝变平坦[3]。
这样易使胃管顺右侧梨状窝进入食管内, 从而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3.2 洗胃时患者取去枕左侧卧位,由于重力作用,胃体、胃底处于最低位,
胃的蠕动减弱,加之幽门窦部位置提高且保护性痉挛收缩,使毒物储存于胃底部,有利于胃管在胃底部抽吸,减少了毒物进入肠道[4]。
3.3胃管侧孔改变后的洗胃效果。
传统洗胃法的胃管侧孔小, 仅有3个侧孔,
部分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饱餐后,虽经口服催吐,但胃内仍有食物残渣,
容易堵管。
加压冲管时,灌洗液压力过高,冲刷力过大,胃壁粘膜受损,易致毛
细血管破裂出血。
改良式胃管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了侧孔和侧孔的直径, 左右交
错排列的数个侧孔灌洗液形成喷射状涡流,减小胃液的过高压缓解胃粘膜的冲击力,扩大了冲洗的范围[2],使胃底、胃体、胃窦部均能被充分、彻底地冲洗, 从
而增强了洗胃效果,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杨艳芳,陈依华,黄玉如.两种小儿洗胃方法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9A) : 57- 58.
[2] 赖云清,增加胃管侧孔并延长插入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当代护
士,2012,2(中旬刊):152.
[3] 刘亚红.侧位置管方法初探[J]. 护士进修杂志, 1997, 12(2)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