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2鲁人版训练 8.套中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人生百相
8套中人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医院已经给这位病人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因为他马上要垂头丧气
....了。

②一辆商品运输车冲出护栏外,驾驶员与14台奔驰车竟安然无恙
....。

③习惯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因为习惯,会觉得理所当然
....。

④他虽然长得像个正人君子
....,但背地里却做些不光彩的事。

⑤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课将由特级教师王鸣老师来上,这真是大快人心
....的消息。

⑥有传闻称,高档小区竟然有18部电梯年检不合格,因此居民整日战战兢兢
....。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解析:①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不能用来指将要死亡。

④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不指长相。

⑤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不合语境。

答案:C
2.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揭示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反映了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B.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现在在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地道道的中餐馆。

C.面对频频发生的践踏事件,许多专家认为,是否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逃生技能的训练是避免事件发生的关键。

D.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人为的蓄意破坏以及恶劣的天气变化,都会引起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解析:A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反映”“愿望”。

C项,“是否”和“关键”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

D项,成分赘余,可以删去“人为的”和“蓄意”中的一个。

答案:B
3.导学号30584022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句是()
A.惊悉家父仙逝,不胜哀伤,特致沉痛哀悼。

B.阁下能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我感到十分荣幸。

C.贵校师生十分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我很受感动。

D.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请你留步,恕不远送了。

解析:A项,“家父”是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应用“令尊”。

C项,“恭候光临”是敬辞,称
贵宾来到,不能用于自己。

D项,“恕不远送”是客套话,请对方不要计较,对象错误。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乞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

请帮帮忙,行行好!”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

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

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

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

“先生!”他说,一手接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本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

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

”“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

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

”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

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

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着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

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

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的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

木柴摇晃起来,倒了。

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

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

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

”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

“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


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

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

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

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

“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

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

您叫什么?”“卢什科夫。


“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

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

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

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

两年过去了。

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

“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

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

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


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老天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噢,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

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

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

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

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B.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地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的仁慈,亵渎了他的好意。

这与两年后他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的对照。

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

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伏笔。

D.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可见她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E.文章主要运用顺叙、插叙方式,情节富有波澜;运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对比等方法,塑造了一个立体有变化的乞丐形象,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

解析:A项,“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错误,原因是“酗酒”;C项,被“可怜身世感动了”不准确;D 项,“可见她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错误,有同情,因为同情才替他劈柴。

答案:BE
5.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斯克沃尔佐夫的用意是什么?试结合全文材料加以分析。

解析:对小说人物作用的考查,一般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考虑。

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斯克沃尔佐夫,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描写更为具体,同时也使得卢什科夫感到极为羞愧,这样的一种描写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了对他人的帮助,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帮助,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体现。

参考答案:①线索:他见证了卢什科夫的前后变化。

②推动情节发展,促进主人公的变化:他痛斥逼问,促使卢什科夫感到羞愧,答应劈柴。

经他介绍,卢什科夫有了工作。

③衬托奥莉加,丰富了主题:相对于他的居高临下是助人为乐,奥莉加的平等真诚更易打动人,更值得提倡。

6.有人说结尾两节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

解析: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从小说最后卢什科夫道出真相入手,品味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妙处,从而体察其对小说情节、人物性格与小说主题的作用;二是从对比或比较的手法入手,从奥莉加与斯克沃尔佐夫的不同做法及迥异的效果入手,且不可抛开文本,泛
泛而谈。

参考答案:①使情节更完整。

用插叙方式,揭开事情真相,前后照应。

“她替我劈柴”照应前文“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收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奥莉加的真诚善良,因为她用语言震撼了卢什科夫的心灵,用高尚的行动帮助了卢什科夫,突出了卢什科夫的真诚悔过、懂得感恩。

他从奥莉加的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③使主题更深刻。

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

斯克沃尔佐夫居高临下的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的生活,但只有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

三、语言运用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就心灵的维度来说,温柔与刚强是互为表里的。

最温柔的人,往往是最刚强的人。

温柔与刚强共同建构了契诃夫以及许许多多俄罗斯知识分子心灵的维度。

①在那些最能够体现知识分子人格力量的时刻,契诃夫总是做出掷地有声的回答。

②在日常生活中契诃夫表现出温柔的一面,对爱人、对亲人、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俄罗斯百姓,他操碎了心,倾注了所有的爱。

③其实,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契诃夫是毫不含糊的。

④人们对于契诃夫温柔的一面有较多的认同,而多少忽略了他刚强的一面。

⑤从现行制度到民族文化心理,他层层深入,剥茧抽丝,堪称民族精神疾病的诊断者。

A.①②⑤④③
B.②④③⑤①
C.②③④①⑤
D.④⑤①③②
解析:②④分别照应了前文的“温柔与刚强”。

③⑤①阐释刚强。

答案:B
8.下面是做饭的基本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5字。

解析:根据箭头所示,逐一表述即可,注意表达连贯。

参考答案:先淘米下锅,开始蒸饭;再备好炖汤的材料,下锅炖汤;在等待米饭和汤熟的同时,洗菜,烧菜,熟后起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