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及诊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及诊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T14:11:37.11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作者:解淑云
[导读] 研究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及诊治方法
解淑云
(溧水区柘塘中心卫生院;江苏南京211215)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及诊治方法。
方法:选取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共480名,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
其中,男性儿童共251名,女性儿童共229名。
结果:母亲孕晚期贫血、母亲的教育程度、年龄、男性、低出生体质量儿、6个月内喂养方式 (单纯母乳喂养)以及添加辅食不及时(6个月内未及时添加辅食是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
结论:通过分析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采用及时有效的针对性干预,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
关键词: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前言
婴幼儿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随着婴幼儿身体迅速发育,需要摄取较多含铁元素的食物,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类型[1-2]。
婴幼儿贫血会严重影响身体和智力的发育,疾病是儿科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疾病往往会引发患儿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降低,对于患儿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使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低下,甚至引发并发症,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出生时铁储存量低、食物中铁摄入量不足、铁需求量增加和铁消耗过多,都可导致婴儿缺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发展中国家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约为10%-20%。
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大龄儿童,发达国家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可达10%[3]。
儿童缺铁性贫血可导致发育障碍、智能障碍、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但临床上对其重视不够。
虽然近年来婴幼儿贫血受到临床重视,但是大多数临床资料表明,近年来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
经过分析周婕《2010-2019年中国0~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Meta分析》、赵育军《微信教育团队引导健康教育延续医疗服务应用于0~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冯幼琪《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与建议》、侯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现状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结论:婴幼儿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病情较为严重,多数婴幼儿为轻度贫血,疾病的发生同喂养方式、家庭因素密切关联,因此应及时纠正婴幼儿的喂养方式,以避免进一步加重其病情。
一、资料和方法
1.基线资料
选取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共480名,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
其中,男性儿童共251名,女性儿童共229名。
年龄范围在6个月至24个月,平均年龄是(16.36±5.12)个月。
2.方法
标本采集方法:所有儿童均采集20μl无名指末梢血,使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型号为BC-5390,检查480名儿童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4]。
治疗方法:及时添加辅食,常见辅食包括:蛋黄、迷糊和菜泥。
均衡膳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同时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促进铁吸收。
3.观察指标
(1)分析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多因素原因。
(2)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效果,参考《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无效(贫血症状改善不明显,血液学指标无变化)、有效(贫血症状改善,血液学指标相对恢复,治疗两周血红蛋白开始上升,治疗4周血红蛋白上升20 g/L以上)和显效(贫血症状消失,血液学指标正常)。
4.诊断标准
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内容:①血红蛋白值<110g/L;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容积<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26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0.31g/L;②存在明显缺铁的病史诱因;③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
二、结果评价
1.分析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多因素原因
根据本次研究纳入480名样本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主要的因素为:母亲孕晚期贫血、母亲的教育程度、年龄、男性、低出生体质量儿、6个月内喂养方式 (单纯母乳喂养)以及添加辅食不及时(6个月内未及时添加辅食是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
2.治疗效果分析
经过治疗,3例儿童无效(无效率0.63%)、234例儿童有效(有效率48.75%)、243例儿童显效(显效率50.63%)。
480例儿童治疗有效率为99.38%。
三、讨论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中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之一。
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婴幼儿的身体发展速度快,对于铁元素的需求大,若身体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营养缺铁性贫血,而铁元素是通过母亲最后三个月的发育过程在幼儿期获得的[5]。
早产、多胎或母亲贫血都会降低婴幼儿体内的铁含量,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早产或多胎婴儿铁含量较低,所以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能获得更多的铁。
不科学的饮食也会减少铁的吸收。
此外,早产、多胞胎、快速生长和发育、吸收障碍都可能导致营养缺铁性贫血。
四、体会
定期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例如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细胞涂片检查) ,特别是对多胎、早产儿、患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婴幼儿家长进行指导,正确喂养患病儿童,科学调配膳食,增加患病儿童的体内铁含量[6]。
如婴幼儿因母亲怀孕而患有贫血,孕妇应进食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或铁强化食物,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为婴幼儿家长提供知识培训,提高婴幼儿护理意识,降低婴幼儿患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
及时添加富铁的补充食品,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建议使用含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含铁的补充食品。
可先加入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酱和蛋黄等,逐步加入以达到食物多样性,以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此外,有研究提出,脐带延迟结扎可增加脐带血量,增加铁的储存。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采用及时有效的针对性干预,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
参考文献:
[1]曾凯丹.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贫血原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6):101-103.
[2]冒青,陈艳,易雪岚,郭义敏. 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消化性溃疡[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9:112.
[3]段丽娟.益中生血片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06):1779-1783.
[4]蓝华,井洁,黄雪,姜海行,陈晖,张君红,刘莹,张湘莲.老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误诊为缺铁性贫血一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06):695-697.
[5]薛德奎.本院血液科住院的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贫血病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8):52.
[6]傅晓燕,谢晓恬,谭丽群,陈峰,李静.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及诊治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9,40(01):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