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附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附说课
稿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附说课稿)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
创意说明:找准课文突破口,带领学生围绕突破口来读课文,把握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既掌握了课文,又学会了重点突破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在带领学生读课文前的导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惊心动魄”一词,作为本文学习的突破口。
二、引导学生围绕“惊心动魄”一词进行提问。
1.“惊心动魄的一刻”指的是哪一刻? 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
2. 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是在表示这一意思呢? 在文中画下来。
3. 为什么说这是“惊心动魄的一刻”呢?
三、围绕问题读课文, 讨论解答。
明确:1. 指的是1969 年7 月21日上午11 点51 分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步(这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
2. 这些语句中有生动的描述,也有平实的说明;有写其过程的,也有写其意义的,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宣告了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
可见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我们说话写文章也应这样(这是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语言的多样
性) 。
3. 本题是从人类登月的意义方面作答,可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探究质疑学生就不懂的问题自由提问并相互解答。
五、布置作业你知道我国航天事业方面的哪些信息? 请整理出来并进行交流。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识目标难点:能力目标
教学准备:学生试从网上下载、从课外书籍中收集月球的相关知识、图片,按月球的基本知识、月球的传说、月球的'形成推测、人类登月、关于月亮的诗歌等方面进行归类。
教师收集尽量多的图片及资料,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以“神五”的成功发射导入,边讲边演示课件。
二整体感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1 师出示课件,教给学生速读要领。
a 注意力高度集中;
b 眼珠随文字快速转动;
c 眼睛印读,不要嘴念读、心音读。
2 学生按要领速读课文
a 扫除字词障碍;
b 划出人类登月的重要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及人物言行;
c 检查速读效果,以课件出示答案,学生对照
① 哪年哪月哪日人类发射了第一艘登月宇宙飞船?
② 哪个国家的哪些人率先拜访了月球?
③ 哪年哪月哪日人类在月球上印下了第一个足迹?他是谁?
④ 人类在月亮上做了哪些事?
三细读课文――建构人类第一次登上月亮的“知识组块”
1 学生细研课文
a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人类第一次做客月亮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几步?
b 师抽答并点评。
c 课件给出参考答案。
2 生“自主合作学习”,
a 根据上述几步,生用线条画出人类第一次登月全过程的示意图;
b 依图简述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3 各组派中心发言人班内交流,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探月、对科学的兴趣
1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课件出示两个问题
a 对照人类登月的全过程想一想,我们的“神州五号”如要登月,已经走到了哪一步?
b 月亮上要留下我中华儿女的足迹,我们还有哪些步子需要迈?
2 回顾“神州五号” 成功发射的精彩画面。
(也可播放Flash动画,视条件而定。
)
3 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月亮的相关知识。
五课后作业――整合重构关于月亮的“知识组块”
以“月亮”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月亮上的足迹公开课教案说课稿
本着领导要带头“实施新课标、实践新理念、创造新课堂”的精神,我在刻苦钻研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了《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
一教材简介
《月亮上的足迹》是七年级上册以“人和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识目标难点:能力目标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月亮上的足迹》,仅凭文章题目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让学生浮想联翩,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对探索月球的兴趣。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从“网上下载、从课外书籍中收集月球的相关知识、图片,按月球的基本知识、月球的传说、月球的形成推测、人类登月、关于月亮的诗歌或文章等方面进行归类”。
这既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整合信息、重构知识的能力,同时又“拉近”了学生与月球的距离,为上好新课奠定了基础。
为了克服因内容抽象而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我查找了不少的相关图片制成课件,以弥补学生表象的不足。
五教学程序安排
课堂一开始,我便以学生熟知的热门话题导入,并辅之以图片,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课堂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出来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学生原有的相关也知识唤醒了。
这篇课文很长,我以“抓课文核心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突破难点,又为下面的“简述”提供了线索。
“简述”,因为它能同时实现课堂的三个目标,所以它是教和学的重点,我采取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这一过程有一定难度,但学生“跳一跳”还是摸得着的。
学生的表现或许会与我们的想象差得很远,但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学的过程比学的结果更重要。
《月亮上的足迹》虽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这篇文章在这个单元中占据着比较特殊的地位,因为单元综合性学习与月球有关。
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学生课前收集月球的相关知识并作课堂汇报的目的就是与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结合起来。
六各环节时间安排
视课堂教学进展灵活处理。
七板书 (略)
八说课综述
这是一堂“实施新课标、实践新理念、创造新课堂”的教学实践课,由于本人才疏学浅,难免有遗漏之处,诚望大家不吝匡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