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唱空中国的背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誉唱空中国的背后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商界》 2011年第10期
文/孙一枚
继4 月、7 月穆迪唱空中国地产业、银行业和一些中资企业后; 8 月,惠誉在北京发布
报告,再度对中国银行业、房地产贷款提出质疑; 9 月,惠誉表示,若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呈实质性恶化,可能会下调中国本币债信评级。
今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频频动用下调评级的利器,对唱空中国相当“执着”。
多次唱空中国
今年以来,惠誉相继下调了对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的评级。
惠誉还将目光投向
中国和日本。
9 月8 日惠誉警告,若中国银行资产质量出现实质性恶化,可能会在两年内下调
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此外,惠誉还指出下调日本信用评级的可能性高于50%。
“评级机构现在对中国如此关注,是因为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北京大
学国际人力资源EMBA 客座教授武欣欣说:“过去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大家很少关注,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民币越来越强势,特别是在东亚、南亚等地区,人民币影响
力很大,已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在这种利好形势下,评级机构会警示风险,提醒投资者防范
风险。
同时,也提醒中国银行业在一到两年内解决自身问题。
”今年以来,惠誉一直对中国金
融稳定性存在担忧,称中国银行业在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产质量
面临严重恶化风险。
同时,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也表示了担忧。
对惠誉的质疑,具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可以促使中国加强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对地方投资的监管,但应该根据中国的实际
情况作出判断,不易夸大风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指出,首先,政府投资基础设施会产生外部经
济效应,搭建的这个平台将有利于经济发展,会促进投资、消费和经济的增长,政府未来偿债
前景是乐观的。
其次,中国政府总负债水平占GDP 比重非常低,并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
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每年新发生的债务赤字也非常低,中国政府不存在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
第三,目前地方政府出现一些财政困难,主要原因是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控。
过去地方
政府收入相当部分依靠土地,现在对房地产的调控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优化投资和财政支出结构。
第四,从银行方面看,目前对地方融资发生的坏账比率并不高,坏账占整个信贷资产的比
重更低,是在银行能承受的范围内的。
对于惠誉另一质疑:中国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发放的贷款,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系统的
巨大包袱,徐洪才指出,与美、欧、日一样,大家都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在这一冲击
过程中产生一点问题是合理的。
当时中国若不搞投资,经济就会大幅滑坡。
2009年,世界新增GDP 的50% 以上都是由中国创造的,现在评级公司忽视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而把存在的一
些问题扩大化,是鸡蛋里挑骨头。
我国有广大的市场容量,可以建立内生型经济增长机制来发展,我们是大国,不像小国那样过度依赖外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是可以解
决的。
“唱空”的背后
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经济遭遇重创。
欧债危机的出现,显然救了美国。
至少,流出美
国转而流向欧洲的资金,又再次回到美国,重新购买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
资金回流,
对于市场信心的重建,金融体系的修复乃至美国经济的恢复,百利而无一弊。
如今,惠誉警告
说要调降中国评级,无非想让这份“投资黑名单”再增加些经济增长势头不错的新兴市场。
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评论到,现在评级机构都成为事后诸葛亮了。
在上一轮金融危机中,(评级机构)受到的非议比较多,金融危机之前,他们给那些垃圾债券的评级都很高,所以声誉
遭到很大的伤害。
现在一个个都有点惊弓之鸟,有点扩大化的意思。
对于中国的银行下调评级,的确是有点过分。
一方面,我们对衍生品的控制非常严。
另一方面,银监会从去年以来对中国
的风险管控是非常紧的。
在巴塞尔协议方面我们也率先达到了,对很多中小经营产生了一定程
度的影响,收缩的是比较紧的。
所以这个时候对中国所谓的调级的评论,更多地是出自于对中
国情况的不了解,或者说是病急乱投医。
在三大评级机构中,惠誉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
今年以来,惠誉数次“唱空”中国银行业。
一些业内人士提醒,除改正自身问题之外,还需提防“唱空”行为导致人心惶惶和扰乱中
国金融经济秩序的风险。
也有评论指出,评级机构在其公正的外表下,有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评级机构在前面唱空,对冲基金在后面做空中国银行股或中国概念股,随后再低位
吸纳,谋取双向暴利。
如今世界三大评级机构都是由美国资本控制的,“由债务人控制的评级机构自然要为埋单
方贴金了”,徐洪才认为,评级机构一直以来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两个标准,他们对
发展中国家总体信用评级总是偏低,其标准有偏见。
而且目前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不透明,没
有人监管,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有学者提出搞一个全球统一的评级标准,但三大机构都不同意,说只能按他们的标准进行评级,但他们从来不公布自己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惠誉轮番降级的原因,武欣欣表示是正常的,因为现在全球经济都在下滑。
但有一点
与以往不同,就是过去经济不好时,评级公司并没有大范围下调评级,原因在于当时大家能看
到经济下一复苏周期在哪里,有希望,有信心,而这次大家还没有看到复苏点在哪里,希望和
信心都不够。
业内人士呼吁,中国作为债权国,应该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支持本土评级机构
发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信用评级从业机构认证制度。
链接
专家点评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表示,从我国最近采取了一些举措,加强了对地方性债务的管
理力度,控制规范基础性建设;财政支出更为谨慎,对投资规模有所控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
况采取更灵活的货币政策。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调控已初见成效,可以说短期内我国经济不
会因为地方平台债务问题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也不会出现财政和金融危机。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这只是外国评级机构的看法,对我国经济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他们主要是担忧我国的地方性债务问题,与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不同,我国地方性债务未达
到GDP总量的30%,风险处在可控范围,所以至少目前我国的银行资产不存在实质性的风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今明两年短期内我国经济应该不会因为地方融
资平台问题出现系统性的连锁反应。
我国高达10.7万亿的地方债务确实给当前的经济造成了威胁,但那是过去几年积攒下的风险,而且现在的现金流并没有因此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