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课件 (1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过程: (一)话题探讨: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是一个蛋,只 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苏东坡也说:“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 次的、多侧面的,而我们认识事物也可以有正面、反面、侧面 等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 认识。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更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没有思考就没有新的发现,就不能突破前人,就没有理性的升 华,根据谈不上会有什么发现创造。
小结: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 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道理论据,指的是用 来作为论据的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 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及成语俗语。
三、论据的积累和选择 (一)论据的积累
论据的运用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上的,建议同学们在 日常阅读中注意分门别类地积累素材。 (二)论据的选择
提问:该语段有哪些语句是扣住观点或话题的?请画出来。 如果要使材料与观点紧密结合,应如何展开思路?
教师总结:
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 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 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 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 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 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2、展示交流有关“宽容”的名言。
一、写法指引 “事实胜于雄辩”,运用摆事实的方法能以少胜多,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议论文写作应如何选择和使用论 据呢? 二、学生自读尹荣方《论度量》 1、提问: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 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 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准确、新颖、有利的论据。 2、引导学生领悟宽容的力量,学会宽以待人。
教学重、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 用恰当的论据。
教学过程 话题探讨: 1、讲述有关于“宽容”的故事。 明确:如“七尺巷”的故事 、“负荆请罪”、 “管鲍之交”、“梁上君子”、“百官去帽 缨”、“曹操烧信宽释背叛将士”等。
① 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② 要勤俭办婚事 ③ 无论办什么事都不要过头 ④ 人民的科学家不图物质享受,一心一意为科学 ⑤ 人民给予的钱应用在人民的事业上 ⑥ 公而忘私,一心一意为了国家 ⑦ 洞房虽小,天地甚大 ⑧ 身居陋室,心怀天下 ⑨ 不能给祖国丢脸 提示:提炼的这九个论点,①②平凡;③只顾及了材料的鳞爪,忽视了它的精髓, 贬低了材料本身具有的价值;⑤⑥⑨有牵强附会之嫌,任意拔高之弊;⑦⑧理解 失误,生拉硬扯,不足取;④抓住了材料的精神实质,属于最佳角度。
(三)论据的使用 以袁隆平为例,展示一材多用中精彩使用的例子,总结如何拓
展思路。 1、让学生指出例文中用袁隆平作为材料的语段
[材料]2003—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 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 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 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 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反弹琵琶法 多让学生举例。比如东施效颦、开卷
有益、班门弄斧、人言可畏、熟能生巧、 骄兵必败、知足常乐、识时务者为俊杰、 欲速则不达、艺高人胆大、出头椽子先 烂、异想天开等。
下面这段材料从多个角度提炼论点,哪个是最佳角度,试作简要分析。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当
2、语文教材特点
教材独立安排的写作专题的特点是: 第一,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只着眼于写法,容易导致纯技 术性训练。这套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 “怎么写”。每一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 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开头都先提出“写什么”的问 题,接着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 “怎么写”,在写法上加以点拨。最后在这个“写什么”的范 围之内,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学生练习(可以选做),突 出“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搜集素材、分析材料、完成构思、 完成作文的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要领。 第二,“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者密切结 合,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突出了三 维目标的实现。 第三,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谈“怎么写”,符合形式 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 水平。
要学会分析论据。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 内容的关键。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 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 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 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 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 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 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2、教学板块一:天马行空,展开思维的翅膀。重 在利用多向思维,研讨立论角度的多向性。
要求:阅读寓言《鲁人徙越》,你能从几个角度立论? 思考: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如下: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 (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明确:多向思维就是要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尽可能多的从不同角 度思考问题。只有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来立论,立论才有多向性。 明确:多向思维就是要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尽可能多的从不同角 度思考问题。只有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来立论,立论才有多向性。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 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要求学生讨论作答: 这个材料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立论?你认为最佳立论是什么?并以此 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先懂得多角度立论,再让学生在训练 中自己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在探究合作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所选 训练题,也是偏重趣味性与生动性的。学生学起来也就有了兴趣。
⑶素材积累少,新鲜材料奇缺,信息库分门别类 储存的信息少得可怜。
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写作技巧有待提高。
二、教学设计的思路 1.话题探讨
必修三、必修四“表达交流”共提 供了8个话题,采用生生合作、师生互 动的方式解决,利用周记或读书笔记的 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素材,课 堂上交流,资源共享,进行合作性学习。 2.写法指导
论据的选择,要由论点决定,根据论点的需要,看它 能否证明论点。总之,论据的选用首先要紧扣论点。
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 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 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
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 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角度
立论
凡尔纳
①成功在于不懈努力
妻子
②鼓励给人信心促人成功
赫哲尔
③从事一项事业需要胆识
凡尔纳与赫哲尔
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凡尔纳与赫哲尔
⑤伟人背后总有无名英雄
明确:以上立意都是正确的,下一步就是选取最佳立意。总体分析可以
得出,①②④⑤立论比较一般,很多人都容易选这几个角度来写,③立论深
提问: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 明确:确立论点的要求 1)立论的生命——准确性(准) 2)立论的亮点——新颖性(新) 3)立论的灵魂——深刻性(深)
十四平方米的洞房中,一张陈旧的双人床上,叠着洗得发白的军用被和一 床红花被。屋里唯一夺人眼目的是一顶崭新的蚊帐。书房里是两张三屉桌,两把 椅子,一对旧沙发。这就是他新婚的全部家当。其中,两把椅子和两张桌子,是 从所里借来的,床和沙发是结婚那天下午,从寄卖店买来的。陈景润结婚共花了 150元,有人问他:“你结婚为什么这么省?”他说:“这已经有些过头了。若 不是为了接待外宾,那对旧沙发我也不会买的。”
注重有可操作性的写法指导,力求
一课一法、一课一得,循序渐进,不断 提高。 3.写作训练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多角度、多层次、全
方位立论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扩展 思维空间。 2.明确最佳立意的标准,学习选取 最佳角度立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从多个角度 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 度分析思考。
人教版
高中语文
教学课件PPT
必修三、必修四 “表达交流” 教学要求解读
一、“表达交流”教学指导思想
1、新课标要求 以高中语文新课程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
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 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 性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去观察、思考和表达,鼓励逆向思 维,从思维的创新走向表达的创新,要在一 定程度上突破惯性思维,体现创新能力。引 导学生感悟生活,关注人生,在写作的过程 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 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丰 富的人文素养。
▪ 对于前两个板块,建议主要由学生自己阅读 思考,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课本上所提到的都 是一些典型的问题,还有一些情况并没有涉及, 比如第一单元关于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课本上 只提到了两个比较典型的方法:找新颖的角度, 找有针对性的角度,实际写作中还有很多方法, 这就需要教师另外提供一些例文和写作知识给学 生。
刻新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教师小结: ①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②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③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④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⑤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 一一个好的立意的标准是:紧扣材料,充满哲理,贴近时代,启迪 人生,能够驾御。 4、教学板块三:布置学生作文训练题(题目来自教材练习5):
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他当时
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
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
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放性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
3、教学板块二:优化创新,走进思辨的王国。重 在研讨立论角度的最佳化。
一个题目或材料虽然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并 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原因在于:一、我们 并不是对每个角度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熟悉的。二、有些角 度很一般,写出的文章难免人云亦云,平平淡淡。另外, 有些材料本身就有鲜明的情感价值趋向,并不能多角度地 多向立意。
▪ 必修三、必修四“表达交流”侧重议论文的教 和学,而阅读鉴赏部分很少可供借鉴的议论文, 因此,教学中要提供一议论文较少,议论文写作训练更 少,只教了一些基本常识。
⑵学生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不 够发达,社会生活经验有限,这就使他们写作的 议论文时常显得思路不开阔,分析平面化,不够 饱满、丰富。
(二)教学过程: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1、教学铺垫:什么是立论?
明人王夫之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 过:“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 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立论是议论重心, 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必须立论。立论就是针 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那么,如何开阔 思路多角度立意呢?什么才是议论文的最佳立意 呢?有什么标准呢?我们在写作中怎样确立最佳 立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