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再探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三中校本教材
教学设计
“我可能遇到了假碱”
------再探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滁州三中王芳
2017、3、17
“我可能遇到了假碱”
------再探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一、教学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化学问题是解决问题有效方式之一。
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与掌握知识。
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实验探究充满好奇。
教材中对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这个知识点没有过多解释,所以学生被动的记忆很难理解透彻,我设计了本节校本教材课进行教学,通过探究性实验对该反应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的知识水平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化学知识的储备。
2、学生具备的能力水平 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初中化学的操作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巧,也具备了对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3、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状态
现阶段的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多的好奇心,思想活跃,对实验尤为感兴趣,求知欲望强烈,也为本节课提供了很好的情感支持。
三、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主线,教师启发 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作出推测
进行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中的新问题 再探究
解决新问题
获 取 新 知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2)通过实验,了解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对比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团队合作的快乐,体会化学实验的魅力,树立尊重事实,积极探究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六、教学策略
1、教法分析
本节课围绕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两条主线,利用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导入、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评价反馈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莫过于授人以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七、教学器材
教师:三口烧瓶、注射器、小气球、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氢氧化钙溶液;
学生: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6瓶)、氢氧化钠溶液(用细口瓶盛装)(6瓶)、试管(小)30支、稀盐酸(用滴瓶盛装)(6瓶)、酚酞(用滴瓶盛装)(6瓶)、氯化钙溶液(用滴瓶盛装)(6瓶)、待测液(6瓶)
八、教学流程图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确定问题,
设计实验,
进行探究。
知识拓展,
配合实验,
了解性质。
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
提高认识。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播放一段由学生亲自做的实验:氢氧化钠
与稀盐酸的反应,通过实验中的异常现
象,提出自己的疑惑。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
中和反应中会有气泡产生?
问题一:氢氧化钠溶液真的能与二氧化碳
发生化学反应吗?同学们用你桌上的仪
器药品能不能设计一个氢氧化钠与二氧
化碳反应的实验呢?
观看,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认为是
氢氧化钠溶液长期放
置在空气中与二氧化
碳发生了反应,生成了
碳酸钠的缘故。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
验方案。
通过本班同
学创设情
境,切入课
题自然亲
切。
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和
探究欲望,
来达到情感
态度价值观
的相关目标
勇于发现问
题,并表达
出来
2确定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确定实验方案: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软
塑料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震
荡,观察现象。
追问:同学们都看到了塑料瓶变瘪的现
象,根据此现象能否断定一定是二氧化碳
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呢?
同学们说的对,这个实验不能说明一定是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也可能
是二氧化碳溶解于水,或是与水发生了反
应。
提问: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如何设计实
验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
反应呢?
确定实验方案:从软塑料中倒入溶液样品
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观察
现象。
师生共同得到结论: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
学生分组实验,由小组
同学汇报展示实验现
象:塑料瓶变瘪。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
水或是与水发生了反
应“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
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由小组
同学汇报展示实验现
象:有气泡产生。
让学生学会
设计简单的
化学实验方
案。
学会表达实
验,来达到
过程与方法
的相关目
标。
利用已有知
识解决新问
题。
在探究
过程中,使
学生学会发
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
决问题,得
到新知。
通
过学生自己
动手实验提
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问题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此说法是否严密?
再次设计实验验证生成物是碳酸钠:从软塑料中倒入溶液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氯化钙,观察现象。
师生共同得到结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 NaOH + CO2===Na2CO
3 + H2O 根据与稀盐酸反应有
气泡产生的现象认为
生成了碳酸钠。
学生讨论:也有同学认
为是生成了碳酸氢钠。
学生分组实验,由小组
同学汇报展示实验现
象:有沉淀生成。
高学生的实
验能力。
以达到相关
知识和能力
的目标。
3.教师演示实验教师设计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的实验,并设计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观察,通过现象回
答问题。
使学生在演
示实验中感
受化学实验
的魅力。
4.知识拓展,配合实验,提高认知通过上面的学习,杜禧玥同学对自己实验
中的疑惑是否找到了合理的答案?
杜禧玥同学提的问题很好,这也是我们大
家共同的问题。
问题三:氢氧化钠样品溶液是全部变质还
是部分变质呢?
如何设计实验探究?
杜禧玥同学:我知道我
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
确实发生了变质,但我
又有了新问题,我想知
道我用的氢氧化钠溶
液是全部变质了还是
部分变质呢?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
验方案。
学会知识拓
展,全面理
解酸碱盐的
化学性质及
它们之间的
反应,从而
突破难点。
通过整个探
究的完成,
让学生感受
实验探究的
作用。
感受
十、板书设计
再探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一、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2 NaOH + CO 2===Na 2CO
3 + H 2O
三、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程度的探究
十一、教学反思与心得
1、 本次教学后发现用氯化钙作反应物鉴定碳酸钠的生成,不
太严密,后考虑换成氯化钡溶液比较好;
2、 这种实验活动课适合于小班化教学,对于大班教学需特别
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
确定实验方案: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现象。
再滴入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师生共同得到结论:氢氧化钠样品溶液部分变质。
那如果样品全部变质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分组实验,由小组同学汇报展示实验现象: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
再滴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
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
再滴入酚酞试液,酚酞不变红。
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学会严谨的实验态度。
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5.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
学生归纳总结, 交流心得。
学会总结,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