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七年级上册期末生物期末试卷-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小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在视野内出现了污点,她确定污点是否在目镜的方法是
A.转动反光镜B.移动装片C.转动目镜D.转动物镜
2.下面所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①草②家鸽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
A.①②⑤⑦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
3.小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模拟法
4.如图所示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示意图,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
C.丁→乙→甲→丙D.甲→丙→乙→丁
5.图 A、B 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动植物细胞分裂是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植物细胞分裂最后是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与细胞壁
C.动物细胞分裂最后是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
D.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6.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的DDT相对浓度为0.5×10﹣8,现发现各种生物体内均有不同浓度的DDT,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检测对象A B C D E
DDT浓度/×10﹣60.0050.480.55.50.04
A.该食物链为A→E→B→C→D
B.几种生物中,D的相对数量最少
C.据表中数据不能判断食物链的结构
D.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作为人类的食物时营养也越丰富
7.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欣和同学做了探究“酸雨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

下表是记录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模拟酸雨清水(pH=7)pH=5pH=4pH=2
种子萌发率
911320
(%)
A.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B.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C.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8.蕨类植物的植株一般苔藓植物高大的主要原因是()
A.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
B.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C.大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D.对有害气体反应不敏感
9.如图是在同一玻片上相互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在A端加入冰块,草履虫将如何运动?()
A.不动B.在A、B之间运动
C.从B到A运动D.从A到B运动
10.如图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①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洋葱鳞片叶表皮中的紫色物质存在于结构③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结构⑤
D.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②④⑥
11.图是某植物细胞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结构④中
B.植物特有的结构是②⑤⑥
C.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结构③
D.植物细胞分裂时,先是结构①一分为二
12.图 1 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 2 表示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可直接转动[③],使其对准通光孔
B.观察时转动[⑥],可使镜筒大幅度下降,左眼应注视[①]
C.图 2 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D.向下方移动临时玻片,可将图 2 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13.下表中实验试剂使用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名称使用目的试剂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保持细胞形态清水
B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溶解叶绿素酒精
C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检验淀粉稀碘液
A.A B.B C.C D.D
14.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不同结构层次(甲、乙、丙、丁)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指细胞分化
B.b是指细胞分裂
C.丙属于器官
D.丁属于系统
15.如图表示用天竺葵“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实验的部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部分遮光的实验操作不必要,因为已经进行了暗处理
B.部分遮光后放阳光下照射10分钟
C.酒精脱色使叶绿素溶解于大烧杯内水中
D.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16.图所示为四种不同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细胞的形态不同,功能也有差异
C.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
D.都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17.某同学对如图生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1是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根、茎、叶
B.2是蕨类植物,叶片的下表面有孢子囊
C.3是单细胞藻类,细胞内有叶绿体
D.4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18.七年级一班在生物实验室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淘气负责显微镜的安装和对光,秀秀负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明明负责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最后一起观察
(1)老师要求将物像放大100倍,在安装时,你认为淘气该选[_____]安装在镜筒上,选[_____]安装在转换器上。

如果天气比较暗,在对光时,淘气应该选用___________面的反光镜。

(2)秀秀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再将取下的内表皮放在液滴里展平,接着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___________地盖在液滴上,这样可以避免装片上出现___________。

(3)明明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___,将取下的口腔侧壁碎屑放在液滴里涂抹几下,并盖上盖玻片。

(4)在染色时,无论是秀秀还是明明,都应该用滴管吸取部分___________,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再在
___________引流,使整个标本都被染色。

(5)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视野如右图1所示,三位同学想要将视野中的物像,移动到图2所示位置,那他们应该把装片向___________方移动装片。

19.如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所处的状态,图中所表示的是该叶片正在进行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D.运输作用
20.淀粉遇碘变成蓝色的特性被应用在以下哪些实验中
①玉米种子的胚乳内储存着营养物质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③观察洋葱表皮细胞④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

A.①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
2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第一步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B.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C.消耗叶片的叶绿素D.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2.下图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意图。

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或直接用蚕沙喂鱼,用塘泥施肥。

(1)该生态系统中,蚕与桑属于________关系。

(2)在利用蚕沙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

(3)桑树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最终来自______。

(4)下列选项中属于蚕细胞结构图的是()。

A.B.C.D.
(5)如果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___。

23.下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2、3、4组成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图A中的[ ]___________。

(3)E图中的6是由D图中的___________发育来的,E图中的7是由D图中的___________发育来的,6和7组成了大豆的___________。

果实里4枚种子,其原因是子房里有___________个胚珠受精。

(4)平时我们吃的长长的“豆芽”菜,主要是由图A中豆子的[ ]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4.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时,我们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花盆的下面。

“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有些同学提出了上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探究。

(1)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控制的单一变量应是_____。

(2)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和经验,请你作出假设:_____。

(3)制定计划:将一个硬纸盒一分为二,硬纸盒两侧内的条件应如_____所示,其他条件都相同。

然后在纸盒中央放入10只鼠妇,10分钟内,
(4)实施计划:按上述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计算出硬纸盒两侧鼠妇的平均数。

(5)实验现象:硬纸盒潮湿一侧鼠妇的数量明显多于千燥一侧鼠妇的数量。

(6)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是:_____。

25.三月盛放的油菜花,春风拂过,花香四溢。

图甲是油菜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图乙是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油菜叶横切面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代号,横线上填名称):
(1)a过程叫做______,该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______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该物质一样多;b过程叫做______。

(2)构成一株油菜的结构层次按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依次是______ →植物体(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图中1和5合称表皮,属于______组织。

(4)蒸腾作用中水分的散失是通过图乙的[ ]______来完成的,它是由一对______形成的;散失的水分是通过图乙的[ ]______运输来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

【详解】
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在实验中移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
解析:A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①草、②家鸽、⑤冬眠的蛇、⑦蘑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而③珊瑚、④钟乳石、⑥恐龙化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正确。

故选A。

3.B
【详解】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是设置了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试验,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学科网考点定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区分理解观察、分类、调查、实验等各种方法。

4.B
【分析】
细胞分裂的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详解】
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如图所示: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各结构的变化顺序。

5.C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从图中看出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
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成两部分,所以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A正确。

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B正确。

动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在原来细胞中间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新的细胞,C错误。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自我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

6.B
【分析】
(1)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A.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表格中几种生物体内DDT浓度/×10﹣6由少到多依次是A、E、B、C、D,而BC的DDT浓度十分接近,二者可能属于一个营养级,因此,这五种生物的食物链关系可能是A→E→(B或C)→D,错误。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

几种生物中D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可能是生物D,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食物链的结构,错误。

D.不同的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差别,但不一定营养等级越高,所含营养物质就越丰富。

另外,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作为人类的食物时有毒物质越多,对人体越不利,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以及生物富集的特点。

7.B
【分析】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通常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

酸雨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详解】
A.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所以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A正确。

B.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B错误。

C.实验材料越多,实验结果更准确,所以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黄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C正确。

D.由图表可以看出,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黄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D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探究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的实验步骤和要求。

8.B
【详解】
试题分析: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都依靠孢子繁殖.故A错误;
B、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而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故B正确;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都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故C错误;
D、对有害气体反应不敏感不是蕨类植物高大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苔鲜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9.D
【详解】
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在草履虫培养液A端加入冰块,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故草履虫从A到B运动。

10.A
【分析】
图示:①细胞核;②液泡;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细胞膜;⑥细胞壁。

据此解答。

【详解】
A.图中的①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A正确。

B.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

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的紫色物质存在于②液泡中,B错误。

C.⑤细胞膜薄而透明,且紧贴细胞壁,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C错误。

D.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液泡和叶绿体,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尖,所以,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②液泡、⑥细胞壁,但不能一定有④叶绿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
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A
【分析】
图示植物结构模式图: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线粒体。

据此解答。

【详解】
A.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④细胞核中,贮存大量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A正确。

B.与其它生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③叶绿体,B错误。

C.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

植物细胞的液体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另外细胞液里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带甜味、辣味的物质,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结构⑤液泡中的细胞液,C错误。

D.植物细胞进行分裂时,先是④细胞核一分为二,D错误。

故选A。

【点睛】
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C
【分析】
观图可知: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③是物镜、④是遮光器、⑤是反光镜、⑥是粗准焦螺旋、⑦是细准焦螺旋,解答即可。

【详解】
A.对光转动②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其对准光源。

通过目镜看到一个圆形明亮视野,故A错误。

B.转动⑥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眼睛应看着③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故B错误。

C.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故C正确。

D.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2中细胞位于视野的上方,向上方移动玻片,可将图2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3.A
【分析】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漱→刮→涂→盖→染;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基本操作是:暗处理→处理变量→给予光照→摘下叶片,脱色处理→碘液检测;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应设置有二氧化碳和无二氧化碳的对照实验,处理办法是分别放入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消化完,据此回答。

【详解】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形态,A错误。

B.本实验通过碘液检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本身的绿色会干扰试验现象,因此需要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所使用的试剂是酒精,B正确。

C.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应设置有二氧化碳和无二氧化碳的对照实验,处理办法是分别放入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C正确。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利用淀粉遇碘变蓝原理检测淀粉是否消化完,D正确。

【点睛】
掌握常见试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14.C
【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

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
a是指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A错误;
b是指细胞分化,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错误;
丙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器官,C正确;
丁是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没有系统,D错误。

【点睛】
掌握植物体结构层次和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区别。

15.D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图示①表示暗处理,②表示选叶部分遮光,③表示酒精脱色。

【详解】
A.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运走、耗尽,部分遮光的目的是
与不遮光形成对照实验,A错误。

B.部分遮光后放阳光下照射照射3至4小时,B错误。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

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大烧杯内的清水呈无色,小烧杯内酒精绿色,C错误。

D.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D 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和目的。

16.D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2)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据此解答。

【详解】
A.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选项中的四种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均不同,因此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A正确。

B.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功能出现了差异,B正确。

C.筛管细胞和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精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是人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C正确。

D.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筛管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精子细胞和神经元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睛】
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习生物细胞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要牢记掌握。

17.A
【分析】
图中,1苔藓植物,2蕨类,3衣藻是藻类植物,4银杏是裸子植物,据此解答。

【详解】
A.1是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没有根,A错误。

B.2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结种子,叶片的下表面有孢子囊,用孢子繁殖后代,B正确。

C.3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内有杯状的叶绿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C正确。

D.4银杏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但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因此属于裸子植物,D 正确。

【点睛】
考查各类植物的特征。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18.② ④ 凹清水缓缓气泡生理盐水碘液对侧(另一侧)左下
【分析】
(1)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图中目镜
解析:② ④ 凹清水缓缓气泡生理盐水碘液对侧(另一侧)左下
【分析】
(1)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图中目镜为①②⑤,物镜有螺纹为③④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