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脑干外形核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同部位损伤 • 对侧肢体硬瘫 • 同侧肢体硬瘫 • 双侧肢体硬瘫 • 交叉性上下肢瘫
• 2皮质核束:皮质核束行经大脑脚底时分为二 束,外侧束行于脚底中3/5部,居皮质脊髓 束背外侧,内侧束行于脚底内侧;在脑桥和延 髓均在皮质脊髓束内侧.
• 皮质核束在下行过程中的分支,在不同平面有 粗细不等的离群锥体纤维(迷走锥体纤维)离 开,进入脑干被盖部,在内侧丘系中下行一段 距离,大部分交叉到对侧全部脑神经核,小部 分不交叉到本侧大部脑神经运动核,仅面神经 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除外故皮质核束损伤只出 现对侧上神经元舌瘫和眼裂以下面瘫。
内部结构
一、灰质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二、白质 纵行纤维 横行纤维 斜行纤维
三、网状结构
非脑神经核
延髓:下橄榄核、红核、黑质、上丘核、下丘 核
1下橄榄核:位于橄榄体深方,人类 发达,包括三部分:1)下橄榄核本 部:呈卵圆形或囊状,内为白质, 周边为灰质且呈卷曲多皱的囊袋, 袋口向内称之门;2)内侧副橄榄核: 为灰质板,位于本部与内侧丘系之 间;3)背侧副橄榄核:也为灰质板。 二个副橄榄核和下橄榄核本部的最 内侧部在种系发生上最早称旧橄榄 核,余称新橄榄核。
• 功能:红核是小脑同大脑联系通路上的重要中 继站,调解皮质所理的随意运动。受损可产生 随意运动错乱:把来自皮质、苍白球、小脑、 前庭冲从动传向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以协 调随意运动,调解肌张力和姿势,病变时可发 生不随意运动和共济失调。
8黑质;位于被盖最前端,大脑脚底的背侧,红核 的腹侧,下起脑桥的上部,上至丘脑底,人类发 达
4管室系统在脑干已扩大成第四脑室
结构特点
1区分为四区:基底部、被盖部、管室部和顶盖部
2脑干结构复杂,灰白质配布已被打乱,不像脊髓 灰白质配布那样规律。
3灰质
位置:位于脑干被盖部的背侧份
特点:呈团块状,称神经核(脑神经核和中继核) 因此脑干被盖部损伤,可引起节段性脑神经症
4白质:脑干白质纵横交错,脊髓的传导束除固有 核外均延伸到脑干:脑干白质位置进腹侧,其中 下行传导束集中在脑干腹侧部(脚底、基底部和 椎体),上行传导束集中在脑干脑干被盖部的腹 侧份。
• 核上性面神经交叉性瘫 • 核下性面神经交叉性瘫
• 感觉性传导路 • 深+精触(内侧丘系) • 痛温觉(脊丘系)(三叉丘系)
2脑干腹侧近中线两侧均膨凸(大脑脚,脑桥基底部、锥 体),因为下行的运动纤维行径其深方,且隆起结构上宽 下窄,如同一人站立,两臂上举下肢交叉。
3有十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ⅠⅡ脑神经外)其中除Ⅳ脑 神经发自中脑背侧以外,其余均自脑干腹侧和腹外侧发出。 因此:1)有脑神经症状是脑干和脊髓病变的主要区别; 2)凡出现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病损必在脑干而不可 能在它处。
2薄束核
3楔束核
4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部散在灰质 团块,接受皮质脑桥束纤维,发脑 桥小脑束越边经小脑中脚至小脑半 球皮质(有少量纤维不交叉至同侧)
5上丘核:在中脑上丘内,有灰白分层 的特点
接受大脑皮质、外侧膝状体、视网膜纤 维、脊髓顶盖束、延髓顶盖束纤维。
发出纤维形成顶盖脊髓束、顶盖延髓束, 止于脊髓前角和脑干网状结构;还发 纤维至红核、黑质、III、IV、VI脑神经 核、小脑。上丘核是视觉皮质下中枢、 也是两眼通向偏视中枢、协助眼、面、 颈、躯干肌的活动。
• 锥体路 • 1皮质脊髓束:在脑桥以上两侧距离较远不易同
时伤及两侧,而在延髓两侧
• 近中线易同时伤及两侧引起四肢硬瘫,在脊髓不 易同时损伤两侧损伤及同侧肢体瘫。
•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脊髓侧束的纤维机能定位为上 肢内侧下肢外侧。
• 病灶损伤: • 在脑干,有神经(除I、II、IV)外均从腹侧出脑,
脑干腹侧病变易产生脑神经交叉性瘫,同侧脑神 经性软瘫,对侧肢体硬瘫。
脑干 Brain stem
第四次课 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外形特点
•为不完整的柱状体,全长8cm,延髓呈倒置圆锥体形,长 2.8cm下宽0.9-1.2cm上宽2.4cm;脑桥居中膨大横径33.6 cm;中脑居上1.5-2 cm最大横径4-4.5 cm。
1.呈干状,是大脑、小脑和脊髓间的桥梁。形不整,上宽 下窄,故上段病灶往往涉及一侧,而下段病灶易致两侧受 累。
6下丘核:是在下丘脑的灰质团块, 接受外侧丘系纤维经下丘臂至内侧 膝状体,可能发纤维至顶盖脊髓束、 顶盖延髓束;下丘是听觉皮质下中 枢,也是听觉传导路上的中继站。
7红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的被盖部卵圆形灰质团 块,新标本上略呈淡红色。
大细胞部:由大型多极运动N元组成,古老动物发 达,人已退化,仅占红核腹内侧部,称旧红核。
小细胞部:由小型N细胞体组成,为红核主要部分, 人类很发达,发生上比较新,称红核。
接受纤维:齿状核红核束(至新红核,小部纤维 至旧红核):皮质(额叶)红核束:苍白球红核 束,顶盖(上丘)红核束;前庭红核束。
• 发出纤维:大细胞部发红核脊髓束、红核延髓 束以上二束人类已退化:小细胞部红核网状束, 红核橄榄束,红核丘脑束。红核网状束人类发 达代替了红核脊髓束、红核延髓束故称红核网 状脊髓束。红核橄榄束为不交叉的纤维,直接 或间接通过网状结构终于同侧下橄榄核。
• 皮质核束的离群 • 1)丘脑底部:离开主束到动眼神经核 • 2)大脑脚底:离开主束行经内侧丘系中至动眼、滑车、
外展 、副神经核 。以控制眼球和头面部的联合运动。 • 3)脑桥:自脑桥基底部离开主束行经内侧丘系中与脚
底离群纤维合并至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 、舌下 神经核和疑核 。 • 4)桥延:于桥延平面离开主束降于内侧丘系并于上述 离群纤维至疑核、舌下神经核并有部分纤维上返至面神 经核。 • 脑桥基底部局限性病灶,可同时破坏皮质脊髓束和皮质 核束的离群纤维,脑桥离群纤维有返至面神经核的纤维, 因此引起病灶对侧上、下肢硬瘫,同侧呈核上性面瘫即 核上性面神经交叉性瘫;若同时损伤一侧皮质脊髓束和 面神经核及其纤维,可产生对侧上、下肢硬瘫,同时出 现面神经核下瘫即核下性面神经交叉性瘫。
其传入纤维来自纹状体、网状结构和红核。
中央被盖纤维位于被盖中央,由上下行纤维 组成,包括网状丘脑纤维、丘脑红核橄榄束、红 核网状纤维、脊髓橄榄纤维。
传出纤维为橄榄小脑束:由核群发纤维以核门 越边并与对侧不交叉纤维(起于二副橄榄核)会 合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新橄榄小脑束:起自新 橄榄核至新小脑
橄榄核是纹状体、丘脑与小脑间的重要中继核, 与小脑机能密切相关。
区分:腹侧区称网状带,红细胞不规则而分散, 含铁质呈红褐色故称红带;背侧区称密集带,细 胞大而密,含黑色颗粒成黑色故称黑带。
纤维联系不太清楚,传入纤维:纹状体黑质束, 皮质(额叶)黑质束,丘脑底核的纤维。传出纤 维:黑质纹状体纤维,黑质网状束,另可有纤维 至丘脑下部、苍白球、中介核、后联合核。
功能:黑质是纹状体外路重要中继站,受纹状体、 丘脑、大脑的控制、调节肌力,损伤可引起半身 震颤性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