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PPT2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众多的 ⑤识众寡 之用 者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士兵,极少的士兵。用:动词作名词,运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有才能 ⑥将能 而君不御者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状语,像蚂蚁爬墙 ⑦将不胜其忿而蚁 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样 ________ 动词作名词,准备 ⑧以虞 待不虞者胜 ___________________ .
则 军 士 惑 矣;不 知 三军之 权 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 而 同 三军之 任,则 军 士 疑 矣。三军 既 惑 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 且 疑,则 诸 侯 之 难 至 矣,是 谓 乱 又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 军 引 胜。 患于军:患,作动词,为患、贻害。 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此言危害军队。谓之进:命令他们 前进。縻军:縻,原义为牛辔,可引申为羁绊、束缚。使军不 能根据情况相机而动。权:权变,权谋。诸侯之难:诸侯国乘 其军士疑惑之机,起而攻之的灾难。乱军引胜:乱军, 自乱其军; 引胜,失 去胜利。
附 一样
之, 杀士卒 三分之一, 而 去爬梯 攻城, 使士卒 伤亡 三分之一而 城不拔者,此 攻 之 灾也。 不能 攻克, 这便是 攻城 所带来 的危害。 上兵伐谋:上兵,用兵作战的上策。伐谋,用智谋使敌人 屈服。伐交:伐以交。以外交途径战胜敌人,散敌之联盟。 其下攻城:其中最下等的用兵方略是攻城。其,指示代词,其 中。 具器械:具,修置,准备。置备攻城的各种器用、械具。距 :为攻城而堆积的向敌城推进的土丘。蚁附:蚁, 名词用作状语,意为“如蚁一样……”。
【思考】 【提示】
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景象?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第6课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二、一词多义
①不战而屈人之兵 _________ 军队 . 兵器 ②收天下之兵 _______ . 兵 战争 旱相乘 _______ ③兵 . 用兵器杀 人 __________ ④左右欲兵 .
夫 将 者, 国 之 辅 也,辅 周 将 帅,是 国 家 的 辅 佐, 辅 佐 周 密 则国必强,辅 隙 则 国必 弱。 国家就会强大; 辅佐疏漏, 未尽其职, 国家必然衰弱。 国之辅:李筌注:“辅,犹助也。”意为国君的辅佐。 隙:缺也,疏漏之意。此言将领佐君不周,有疏漏。 故君之 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 之不可以进而 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 谓之 进,不 知 军 不可 以 退 而 谓 之退,是 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 谓 縻 军。 不 知三军之事,而 同三军之政者, 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 是靠攻也, 毁人之国而 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 硬攻,毁灭了敌人的国家而用时不长,一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 利 可 全,此 谋 攻 之 法 也。 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 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拔:破城而取之曰拔。必以全争于天下:全,此言全国、全军。 此句谓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兵不顿:兵刃不钝,兵锋 未损。比喻战斗力 未损,士气未挫。
提出论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八、文本对译 谋 攻 孙子曰:凡用兵 之 法,全 国 为上,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 破 国 次 之; 全 军 为 上, 破 军 出兵击 破敌国 就次一等; 使敌人全军 降服是 上策, 次 之; 全 旅 打败 敌人 的军队 就次一等; 使敌人 一个旅 的队伍 为 上, 破 旅 次之; 全 卒 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 一个旅就次一等; 使敌人全卒降服 为 上, 破卒 次 之; 全 伍 为 上, 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 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
秋五霸之称。孙武对战争谋略深入研究,写成 了《孙子兵法》一书。书中阐述了36种计谋。 这里的“谋攻”,就是指用谋略攻取敌人,讲 的是进攻前的计谋问题。今天我们借《谋攻》 一文这个窗口了解一下《孙子兵法》这部奇书。
(2)相关知识
1.金蝉脱壳 4.以逸 待劳 5.擒贼擒王 6.趁火打劫 7.关门捉贼 8.浑水摸鱼 9.打草惊蛇 10.瞒天过海 11.反间计 12.笑里藏 刀 13.顺手牵羊 14.调虎离山 15.李代桃僵 16.指桑 骂槐 17.隔岸观火 18.树上开花 19.暗度陈仓 20.假痴 不癫
故 上 兵 伐 谋, 其次 伐 交,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 其 次伐 兵,其 下 攻 城。攻城 之 再次是出动军队 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 攻城。攻城为万不 法,为不得已。 修 橹 辒 得已 时才 使用。制造 攻城 的蔽橹、 辒, 具 器 械,三 月 而 后 成; 距 , 准备各种攻城器械, 需要花费 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 又三月而后已。将不 胜 其 忿 而 蚁 山又要三个月。将帅控制不住 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
故知 胜 有 五:知 可 以 战 与不可 以 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 战者胜,识 众寡 之用者 胜, 上 下同欲者 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 胜,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将 能 而 君 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指挥自如而 不 御 者 胜。 此五者,知 胜 之 道 也。 君主 不从中干预的, 能取胜。这五条, 是预知胜利的道理。 知胜:预测胜利。识众寡之用: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 同欲,亦即同心同德之谓。将能而君不御:御,驾驭。 上下同欲:欲,意愿。在此为制约之意。 此句言将领有才能,君主不得参预干涉。
第6课


诗海探珠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赏析】
本诗写出了征战的残酷,具有强
烈的人民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语言简炼,极 富表现力。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 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 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 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反战思想。
两倍 ①倍 则战之 _______ . 加倍,更加 思亲 _____________ 倍②每逢佳节倍 . 德也 ________________ 通“背”,背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

善 好的行为,善行 ③积善 成德 _________________ . 做好 ④工欲善 其事 _______ .
故 曰:知 彼 知 己, 百战不殆;不 知 彼 而 所以说: 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而无危险;不了解敌方 知 己,一 胜 一 负; 不 知 彼 不知 己, 而熟悉自己的, 胜负各半; 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 每战 必 殆。 百战不殆:殆,危。百战不殆,即言每战 每战 必然 失败。必胜取得战争的最大胜利作了充分阐述。 他这一立足于而无危险。孙子在谋攻篇中对如何“全胜” 战略的重将任将思想是非常高明的,对后人有很大启迪。
四、古今异义 ①全国 为上,破国次之 ..
使敌国完整地降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整个国家 ②故小敌之坚,大敌 之擒也 ..
大部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强大的敌人
③不知三军 之事 .. 军队的通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陆海空三种军队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____________ 介词结构后置句 ②必以全争于天下 ________________
好 ①百战百胜,非善 之善也 _____ . 友好地 ②不如因善 遇之 _________ .
之 ③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代词,墙 . ____________ ④故小敌之 坚,大敌之擒也 ________________ 助词,主谓之间 .
音节助词 ①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 ___________________ . 转折连词,却 屈人之兵 ________________ ①不战而 . 而 连词,表顺承 ②将不胜其忿而 蚁附之 _________________ .
破 伍 次 之。是故 百战百胜, 非善 之 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 善者也;不 战 而 屈人之兵,善 之 善 者 也。 的用兵策略,只有不战而使 敌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未诉诸兵刃使敌举国屈服是上等用兵策略, 经过交战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军:泛指军队, 亦作为军队编制单位。《周礼 · 地官 · 小司徒》郑玄注:“军,万二千五 百人。”旅:《说文》:“五百人为旅。”卒:古代兵制单位,百人为卒。卒长 为百夫长。《周礼 · 地官 · 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 为卒。”伍:古代最基本的兵制单位,五人为伍。百战百胜,非 善之善者:百战百胜固善,然终有杀伤、耗损,故非善之善者。
三十六计 2.抛砖引玉 3.借刀杀人
21.欲擒故纵 24.苦肉计 25.远交近攻 28.偷梁换柱 29.无中生有 32.声东击西 33.围魏救赵 36.走为上
22.釜底抽薪 23.空城计 26.反客为主 27.上屋抽梯 30.美人计 31.借尸还魂
34.连环计 35.假道伐虢
七、整体预知
最好的用兵策略 谋攻论证 国君与将领的关系 结论:对军情的了解决定胜负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 探究]
1.孙子在第一段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段中表
达同样意思的句子还有哪些?
六、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长卿 ,春 孙子,名武,字 _______ 秋末期齐国人,军事家,大 约和孔子同时。孔子被人们 尊称为“文圣”,孙子被人 尊称为“武圣”。后人尊称 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 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 孙子兵法 》。 鼻祖。著有《 ___________
2.资料链接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互相争战,有春

故用兵之法: 十 则 围 之,五 则 攻 之,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 倍 则 分 之,敌 则 能 战 之, 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 少 则 能 逃 之, 不 若 则 能 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 避 之。故 小 敌 之 坚, 大敌之擒也。 撤退远离。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 十则围之:此句“十”与以下几句“五”“倍”皆言我与敌比较, 量地位。“十”即十倍于敌。此言绝对优势,但非一定为实数。 少则能逃之的“逃”与下文的“避”异文同义,指主动地采取不 取敌争锋的办法,并排消极地逃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此 句言只知固执可拼的 小敌,必为大敌所檎。
三、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使……整 ①全 国为上,破国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个降服 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动词,长久作战 ②毁人之国而非久 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作名词,全胜的策略 ③必以全 争于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数词作动词,有十倍 ④十 则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