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11-12年高一上学期一段考语文.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 语文必修一
命题人:陈博 方建设 陈明香 审核人:黄喜彬
(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从这里开始,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起点吧!祝你答题顺利!
一、古诗文阅读
(一)基础知识(10分)
1.默写名篇名句。

(5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_________,/ 。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_____________?
(5)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2.课内翻译(5分)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分)
(2)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郦食其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龊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

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

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与人言,常大骂。

未可以儒生说也。

”郦生曰:“弟言之。

”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后,使郦生说齐王。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

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通“烹”)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郦生至,入谒 谒:拜见
B.延郦生上坐,谢之 谢:道歉
C.夫天下同苦秦久矣 苦:痛苦
D.足下起纠合之众 起:发动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郦食其是“狂生”的一组是(2分) ( )
①然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③郦生入,则长揖不拜④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 ⑤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⑥而公不为若更言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陈胜、项梁起义时,郦生苦于无人推荐而未能投靠他们。

但最终由邻人的儿子推荐给了沛公。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

在遇到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忙着洗脚,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现出沛公的“慢
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夺取陈留县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2分)
(2)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代乐府诗题春晚
周敦颐
本诗题目为“题春晚”,请分析诗句是怎样紧扣诗题的。

(分)本诗意境“,请作简要说明。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填空。

(5分)
《家》中塑造了两位有时代新思想的女性,其一是琴,她敢于冲破封建束缚,接受新式教育,其二是(
),敢于冲破封建藩篱,首先剪掉头发;同时也塑造了多位悲剧女性,有被逼跳湖自杀的鸣凤,有代替鸣凤出嫁冯乐山的( );《家》还塑造了高家的纨绔子弟,( )在外面安了另一个家,他在初八晚上特意请人闹龙灯
,并抱怨烟花不够,玩得不尽兴,而( )对此大为不满,认为他们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具有新思想的他在战争结束后与他人合办了一份报纸( )。

9.简答题(二选一,100字左右)(5分)
(1)解释“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

(2)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前后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9分)
10.阅读下面《论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论语①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①粪土:腐土、脏土②():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③与:语气词,同“欤”。

④诛:责备。

②子曰: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①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②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

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像什么也没有。

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

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

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

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

“什么呀,奶奶?”“啊,骆驼。

”“干吗呢,它们?”“驮煤。

”“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

”驼铃一路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

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

”“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

”“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

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

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

“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

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

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

我止住哭声。

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④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

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

他们在唱歌。

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

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

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

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

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

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

”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

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
许就是灵魂吧。

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

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⑤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
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
⑥“它在哪儿呀,奶奶?”
⑦“什么,你说什么?”
⑧“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⑨“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⑩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

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

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

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11)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

(12)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13)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

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14)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

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

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

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

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12.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开头用“张望”、“终于”、“一直猜想”等词,流露出作者幼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作了铺垫。

B.文章第②段写“我”与奶奶的对话很是简洁,朴实而有趣,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

C.“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

”奶奶的这句话侧面印证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痴迷的情态。

D.本文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将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对“故乡”新的理解的高度。

13.文章题目为“消逝的钟声”,但作者却详写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加以简析。

(3分)
14.请谈谈对第④段画横线句“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含义的理解。

(2分)
15.作者在异地听到钟声时感到“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童年”,于是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

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对“故乡”含义的理解。

(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4分)
1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两个恰当的语句,要求句式与前一句相同或相近,并使上下文衔接自然,一气呵成。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康河桥边作别西天云彩的多情游子,
, ,每一个艺术形象都绽放着人性的光辉,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偶像。

(4分)
五、写作(40分)
17.生活中有很多“宝”,比如在旧书堆中淘出一本有价值的书;发现被自己忽视的人也有很多可爱之处……请以“淘‘宝’”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以记事写人为主 ②有场景或细节描写 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 语文必修一(答案卷)
一、古诗文阅读
(一)基础知识。

(10分)
1.默写名篇名句。

(5分)
(1)
(2)
(3)
(4)
(5)
2.课内翻译。

(5分)
(1)
(2分)
(2)
(3分)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
3.( )
4.( )
5.( )
6.句子翻译。

(4分)
(1)
(2)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7.(1)
(2)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填空。

(5分)
9.简答题(二选一,100字左右)(5分)
选( )
(二)文化经典阅读(9分)
10.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5分)
(1)( )(2分)
(2)
11.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4分)
(1) (2分)
(2)
三、现代文阅读(11分)
12.( )(2分)
13.(3分)
14.(2分)
15.(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4分)
莆田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 语文必修一(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
基础知识 (10分)
1.默写名篇名句。

(5分)
(1)粪土当年万户侯, 浪遏飞舟
(2)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课内翻译。

(5分)
(1)秦朝时,他(项伯)跟我交往(交游),项伯杀人,我使他活着,现在有急难(危急/紧急的事情),幸亏(幸好)他来告诉我(游0.5分,活0.5分,急0.5分,幸0.5分)
(2)不曾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稍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使命。

(尝0.5分,震慑0.5分
,少0.5分,假借0.5分,倒装句式0.5分,句意通顺0.5)
(二)文言文阅读。

(10分)
3.选C,“苦”,应为“以……为苦,意动用法”。

4.选C ①是侧面反映这个特点;⑤是郦食其对当时形势的分析;⑥表现出郦食其面对死亡的壮烈洒脱。

5.选A (并非苦于无人推荐,而是没有明主)
6.(1)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

(得分点:游,莫,句意通顺)(2分)
(2)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来向您投降。

(得分点:善,得,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

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

(尽管)如此,县中的贤士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龌龊、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的人,并且刚愎自用,不能听宠伟的抱负之言,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

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恰是郦食其邻里人家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

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是轻慢的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

如果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姓郦的书生,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为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

”’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

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

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

”郦食其说: “你只管照我教你的这样说。

”(骑士回去之后)就不慌不忙地把郦食其嘱咐的话告诉了沛公。

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

郦食其来到旅舍,去拜见沛公,沛公正坐在床边让两个女人为他洗脚,就叫郦食其来见。

郦食其进去,只是作了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呢?”沛公骂道:“你这个没用的儒生! 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能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党徒,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的态度来接见性情谨厚之人。

”于是沛公停止了洗脚,起身,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

郦食其于是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

沛公很高兴,命人端上饭来,让郦食其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我们该用什么计策呢?”郦食其说道:“您把纠合之众,散乱之兵聚集起来,也不满一万人,如果率领他们直接和强秦对抗,那就是探虎口啊。

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

我和陈留的县令很是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来向您投降。

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做内应。

”于是沛公就派遣郦食其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

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后来,派郦食其游说齐王。

淮阴侯韩信听说郦食其不用武力已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就夜里带兵渡过黄河,到达平原(地名),偷袭齐国。

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到了,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就说:“你能制止汉军,我就让你活下来;否则,我就烹了你!”郦食其说:“能干大事的人都不拘于细节,有高尚道德的人做事从不推托不前。

我不会再替你游说了!”齐王于是烹了郦食其,然后率兵向东逃跑。

(三)古代诗歌阅读。

(6分)
7.(1)首句中的“夕”从时间上直接扣诗题中“晚”(1分);第二句中的“昏”与“数点”写模糊不清傍晚景物,(1分),第四句中樵渔归家是写傍晚人物(1分),从内容上扣诗题中“晚景”。

(2)创造的薄暮村野的意境静谧而不冷寂。

(1分)因为“花”在“落”,“鸦”在“飞”,“渔樵”在“归”,三个动词,富有生机(原因分析2分)。

?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徐倩如 婉儿 克定 觉慧 《黎明周报》
9.(1)木石之石是指神瑛即贾宝玉,木石之木乃绛珠草即是林黛玉。

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绛珠草用一生的眼泪来报,这就是木石前盟。

“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

二者是一对的,用来借指二人是命中注定的姻缘。

(2)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铁槛寺,老尼姑趁机求凤姐帮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假借贾琏之名写信给主审官,长安节度使云光逼守备家退婚,结果逼得张家女儿金哥与守备的儿子双双殉情。

(二)文化经典阅读(9分)
10.(1)D
(2)①孔子认为君子本身在任何时间任何处境下都不能忘记仁德。

②同时要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主动与仁者为邻。

③既向有德行的人看齐,也要以别人的过失为鉴。

11.(1)听其言观其行 巧言令色
(2)①认识人,要听其言观其行,②做人要做正直、坦率、诚实的人,不要做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11分)
12.B(B项突出了幼年时的作者来到外面的世界时不听奶奶的话话的一面理解浅显,也不正确,是写孩子对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13.①详写童年的生活交代听到钟声的过程。

突出幼时聆听晚祈的钟声时受到震撼等特殊的感受。

(1分)②为后文在异地听到钟声感到“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做铺垫。

使我对童年的感受更加真实。

(1分)③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题,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新的理解。

(1分)
14.① 此句话将听到的琴声和歌声幻化为触觉的风。

(1分)②形象生动地写出幼时的我听到琴声和歌声后内心受到的洗礼,灵魂受到的震撼(1分)
15.①“故乡”并不是一片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辽阔无比的心情。

(1分)②作者童年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晚祈的钟声”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极大的震撼,这是他童年中重要的心灵印记。

(1分)③当久逝的钟声在异地突然响起,童年的生活印记一下就涌现脑海,从而产生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

(1分)④其实,我们在异地他乡时,都会因一个小的事物 忆起对过去某一段生活的怀想,从而产生相应的复杂的感受和心情。

这种心情就应是一种特殊的“故乡”吧 (1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4分)
参考示例:橘子洲头追问大地主宰的热血青年,雨巷之中寻找丁香姑娘的孤独诗人,执政府前遭遇野蛮虐杀的勇毅女子,赤壁之下尽享天地恩赐的失意文人。

注:必须是正面形象,体现出人性的光辉。

五、作文(40分)(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