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淄博高三诊断考试)有学者认为“哥白尼革命”对贬低人的地位起了促进作用,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得出这一认识的依据是“哥白尼革命”(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对宇宙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因为它把人赶出了宇宙中心的尊贵地位,把人贬为无穷无尽的宇宙机器中的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得出“哥白尼革命”改变了人对自然的认识,故D项正确。
2.(2019·江淮十校联考)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
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C.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D.与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而爱因斯坦又将二人的理论予以综合和继承,故B项正确。
3.“从点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的能量在传播中不是连续分布在越来越大的空间之中,而是由数量有限的、局限在空间各点的能量子所组成,这些能量子只能整个地被吸收或产生出来。
”这一理论的提出( )
A.科学精准地描述宇宙运行规律
B.颠覆了人们对宏观世界的理解
C.是为了解决热辐射问题的疑点
D.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解析:选D。
材料中描述的是光的量子假说,不是描述宇宙运行规律,故A项错误;量子论主要是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B项错误;普朗克量子假说是为了解决热辐射问题疑点,而材料是爱因斯坦光的量子假说,故C项错误;光的量子假说是量子假说的发展,深化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D项正确。
4.(2019·孝义质检)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
在18世纪,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常的联系,并于1785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这说明( )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解析:选C。
根据材料“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17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瓦特的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可知,科学发现成为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故C项正确。
5.(2019·南昌模拟)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阻碍。
……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形成B.交通工具革新
C.信息技术应用D.美苏冷战结束
解析:选C。
从材料“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并结合所学可知,信息技术应用使身处异地的人可轻松完成分工与合作,故C项正确。
6.(2019·桂林模拟)德国哲学家费希特(1762~1814年)曾说:“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它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
你身外之物没有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
”符合这种创作思想的是( )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印象派绘画
D.民族主义音乐
解析:选B。
材料“朝向你的内心王国”表明该创作思想体现主观感受,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故B项正确。
7.(2019·保定模拟)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
上述现象的出现( )
A.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B.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D.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解析:选D。
根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现象受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自然科学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故D项正确。
8.(2019·乌鲁木齐模拟)康定斯基的《论艺术中的精神》中说:“色彩直接影响灵魂,眼睛是音锤,灵魂是有许多琴弦的钢琴。
”符合这一描述的画作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拿破仑加冕》
C.《马拉之死》
D.《旋转木马》
解析:选D。
“色彩直接影响灵魂,眼睛是音锤,灵魂是有许多琴弦的钢琴”是对抽象画
的评价,属于现代主义美术流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故A项错误;“《拿破仑加冕》”属于新古典主义流派,故B项错误;“《马拉之死》”属于新古典主义流派,故C项错误;“《旋转木马》”属于现代主义流派,与题中描述相符,故D项正确。
9.(2019·哈尔滨九中模拟)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在全球票房的分成高达60%以上。
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
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
A.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解析:选C。
题干中“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好莱坞电影运用前沿科技来体现美国文化的精髓,故C项正确。
10.(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预测)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
“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
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解析:选B。
“‘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表明该计划旨在提高农村经济建设的科技含量,改变农村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故B项正确。
11.(2019·天津河北区质检)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B.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
C.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1960年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较多是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
12.(2019·九江第一中学高三适考)1949年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史学界围绕着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的大规模讨论和争鸣,这被称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
当时“五朵金花”的讨论( ) A.有利于唯物史观的普及
B.显现史学研究的碎片化
C.导致了“双百”方针的中断
D.加速史学理论的本土化
解析:选A。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和解释中国古代历史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农民战争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法的运用;汉民族的形成问题是围绕斯大林提出的历史上民族形成的概念对以汉族形成问题为核心的民族史问题进行讨论,也是用唯物史观理论进行研究,因而“五朵金花”讨论过程中,都运用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桂林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整理自《中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大思路》材料二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
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
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
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
——整理自杨海榕《试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及义务教育对我国的重大意义。
(10分)
(3)综合上述分析,如何认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7分)
解析:(1)第一小问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一“美国1830年以后,出现了少年儿童涌入小学的高潮”“美国1870年后又出现了涌入中学的高潮”“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初级中学的程度”“法国于1959年把义务教育延长为10年”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经济(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文化(提升国民民族素质的需要)的角度进行回答。
(2)根据材料二“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 “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
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等信息归纳。
(3)根据前两问的分析和回答可知,教育进步与社会经济之间
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教育进步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撑,其进步也必然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1)趋势:义务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
原因: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提升国民民族素质的需要。
(2)意义: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力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广大劳动者素质,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3)关系:教育进步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撑,其进步也必然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4.(2019·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自由”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的知识,围绕“理性与自由”,从17世纪到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思想解放就是追求理性的过程,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克服自身在自然界中不自由的状态,思想解放运动使得人类克服自身在社会中不自由的状态,得出理性是实现自由的工具等。
答案:示例一
论题:理性是实现自由的工具。
阐述:在自然科学方面,17世纪的“科学革命”。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形成经典力学体系。
18世纪后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的改进,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 19世纪后期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电能的广泛运用,加之电动机、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发明的相继问世,既展示了人类运用理性掌握机械原理的实在性,证明了理性的伟大,也表明人类在自然面前获得了空前的行动自由。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人们将理性用以探索人类社会问题。
托马斯·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思想,洛克进一步提出了分权思想;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未来国家组织形态。
19世纪,英国、俄国、美国、日本、德意志、意大利、法国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发生,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
宗教神权对人的奴役和封建王权对人的专制大为减轻,人类获得了相较以往更大的自由。
示例二
论题:人类凭借着理性和技术控制了自然,却反而被技术所奴役。
阐述:在自然科学领域,一方面,人类通过运用理性和科技成功地实现对人自身各方面生理机能的巨大突破,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与此同时,常见的交通事故和工厂爆炸等安全生产
事故也在无情地吞噬着人的生命。
不仅如此,企业和工厂中的人们从早到晚不断重复着枯燥机械的生产工作,沦为机器和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奴隶。
在社会领域,一方面,人们获得了更大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的自由,但与此同时,两次世界大战由于现代科技的参与而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很多人沦为战争机器,失去了自由甚至是生命。
而现代管理科学的空前发展以及管理的精细化,使得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处处感受到制度的强制力,在一个高度组织化和结构化的社会里,人变成了这个由各种制度和规则组装成的“社会机器” 中的一个小部件,随着社会机器的运转而运转,人似乎成为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没有自由的人。
示例三
论题:崇尚理性、追求自由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阐述:17到20世纪杰出的自然科学成就彰显了人类理性的探索和对理性、自由的开拓,克服了人类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不自由状态。
1687年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开拓了人类观察、研究世界的全新视角。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冲击着基督教上帝造人说,进一步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帮助人类摆脱了几千年来神学统治人类精神世界的局面。
总之,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理性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性而获得更大自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