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必修三: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案

§1.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学习要求】1、说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作用。
2、说出在定位导航中,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
3、说出在城市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4、说出数字地球的基本涵义。
【教学目标】1、运用“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巨大作用”的案例让学生感知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得出地理信息技术的含义、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通过舟曲的遥感图片对比,使学生理解遥感技术的含义,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根据原理图进行说明,总结遥感技术的特点。
列举资源普查、其他灾害监测、水质监测等图片,使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延伸领域进行感性认识。
3、通过舟曲县定点救援的案例,使学生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含义,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手持机的图片,使学生理解GPS的工作原理,并且总结GPS的特点。
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总结GPS的应用。
4、通过舟曲县救援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并且理解3S技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总结GIS系统的功能,并且用《GIS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中的应用》的案例深入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5、通过视频小片让学生感受数字地球的魅力,并且能够说出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学重点】3S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难点】3S技术的概念差异及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基本知识讲解第二课时:习题辅导【出示】数字地球视频介绍数字地球的来历数字地球的含义把地球上每一个确定点(点的范围因需要可大可小)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组织起来,然后进一步组合地球上所有这样的点,一个能包容自然和人类大多数数据和信息。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模式介绍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把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三个步骤:整理案例——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回顾和总结设计思路说明学生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无论是原理还是用途,都不甚了解,教学中用常见的生产生活实例入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教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同时收集有关资料加以说明,加深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形成基本的地理信息素养。
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理的含义。
分析课标要求可见,对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相关知识仅是简单认识即可,虽然是难点,但非重点;对于“3S”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认真了解,以形成基本的地理信息素养,这也正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所在。
教材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中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和范围很很广,尤其是在资源普查和灾害监测等方面的作用很大,教材通过实例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加以说明,以加深学生对遥感技术应用的理解。
“地理信息系统”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流程,知道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介绍了其概念、组成、工作流程和特点等,重点是利用实例分析说明了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方面的应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1.2.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准备GPS,同时搜集相关GPS的各种信息,到课堂上交流。
师(创设情境,出示漫画)大家从漫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先请对GPS有了解的同学作简要介绍。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推进新课师在车载IT设备中最受驾车人关注的是GPS。
那么全球定位系统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呢?板书:二、全球定位系统(一)概念与工作过程师GPS技术是利用多卫星系统对地面某一固定点进行地理坐标位置精确测定的技术系统。
GPS系统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GPS的空间星座部分由24颗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的卫星组成;GPS的地面监控部分负责卫星的监控和卫星星历的计算。
GPS的用户设备主要由接收机硬件和处理软件组成。
用户通过用户设备接收GPS卫星信号,经信号处理而获得用户位置、速度等信息,最终实现利用GPS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目的。
24颗GPS卫星在离地面12000千米的高空上,以12小时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那么,为什么需要4颗卫星来确定地面某点的位置呢?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在GPS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
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设置探究问题帮助对GPS的理解。
这一问题比较难,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只作简单了解亦可)师汽车导航系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哪些便利的服务?在汽车导航中,信息在卫星、汽车和服务中心之间如何传递?请同学们独立的思考,并画出自己头脑中信息传递的图像。
必修三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学重点】地理信息(3S)技术的应用【教学难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序和数字地球的含义【知识梳理】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指______、管理、_____、分析和应用_______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
3、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在____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防御监测、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3S✧遥感1、概念:人们在_____________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________的感知。
2、关键装置:_____________;3、主要环节:目标物 _________ 遥感地面系统成果巧记:运用归纳法记忆遥感的关键装置──的重要作用:✧全球定位系统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______、________的系统,简称________。
2、组成: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性质:全球定位系统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______________,并且具有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的特点。
4、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星座有______颗工作卫星和____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分布于_____个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____颗。
巧记:运用联系图式记忆全球定位系统概念、组成和主要工作过程。
全球定位系统概念: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工作过程: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专门处理______________的计算机系统。
人教版必修三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中研究的应用》教学设计内容进行相应讲解,)【承转】:7分钟了解了地理信息技术之后呢,我们来看本次课程的第1个内容遥感,也就是RS。
它是人们在航空器(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对地表事物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进行图片展示,)那么遥感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那么遥感的主要应用领域又是在哪些方面呢?通过图片可以看到(根据PPT内容进行相应讲解,)【课堂练习】2分钟那么在了解了遥感的相关知识之后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日本地震的一个思考题【承转】:7分钟好的,学习的遥感之后,现在我们学习第2个内容,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GPS,GPS就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它的主要组成的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根据PPT内容进行相应讲解,)那么GPS会利用在哪些领域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承转】:7分钟我们现在看到第3个内容,地理信息系统gIs,什么是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在处理我们的地理空间数据时,它的主要的工作程序如下(根据PPT内容进行相应讲解,)同样的地理信息系统在哪些方面会有应用呢?通过PPT,我们来一起了解,【承转】:5分钟最后呢,我们来看到本次课程最后一个内容,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三s技术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密切的联系。
那么数字地球又是什么呢?数字地球概念: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然后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信息整合,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为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注意听讲,并做好相应笔记,进行思考并回答,注意听讲,并做好相应笔记,大量的知识以较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讲授法与图片展示的演示法相结合,能较好的将较大量的知识以较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自主思考,讲授法与图片展示的演示法相结合,能较好的将较大量的知识以较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变迁的遥感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像背后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从图像中找出地理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化的特点,为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有哪些应用?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地理科学、关爱环境的情感。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地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a.利用遥感图像分析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b.使用GPS定位功能,绘制学校周边地图。
c.利用GIS软件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
2.教学目标: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2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4.学习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情感态度:学生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地理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作用表示认同。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3.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将:
1.增强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积极参与地理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的热情,提高社会责任感;
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简单应用有所接触,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然而,对遥感、GPS、GIS等技术的深入理解及实际操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2.能力水平:学生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独立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地理信息技术竞赛、开展地理信息技术主题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张本地区的卫星遥感影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张图片是如何获得的?它对我们研究地理环境有什么帮助?”
2.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安排实践活动,如使用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空间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要领。
高中地理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课时)[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GPS、RS的功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P9图1。
5和图1.6,,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遥感监测洞庭湖流域洪灾中的作用2、能列举GPS在生活中应用的案例3、阅读P13图1.10,能说出GPS在城市管理中的主要功能,并能熟练的利用GPS查询所需的地理空间信息4、阅读P14第1、2自然段,能用简单语言复述出数字地球的含义[评价设计]1、通过“活动二”及反馈练习第1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活动三”及反馈练习第3题,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活动四”及反馈练习第4题检测目标3的达成;4、通过“活动五"检测目标4的达成;[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P7第1—3自然段,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指的总称,主要包括、和等。
2、应用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必修三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案

课题: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①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②熟悉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③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使用说明】①新课前一天,速读本课学习目标,用红笔勾画出目标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 ②带着学习目标进入本课的预习学案,花10分钟左右通读课本,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及预习自测; ③将自主预习中收获的知识技能要点写在“我的收获”处,将预习中看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要点写在“我的疑惑”处,完成课前预习。
预习案(自主预习、梳理知识)【知识梳理】认真阅读课本P6~P12页,在课本上勾画、标注知识要点,将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体系、设计框架图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地理信息技术概述(P6页)1、概念: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 等。
2、应用二、遥感(RS)(P6~P8页)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 。
↓2、主要环节 ↓ ↓3、特点:监测范围 、速度 、精度 、投入 、效率 。
4、应用领域: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应用于 、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P8~P10页)1、概念:利用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 的系统。
指的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我国建有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组成3、功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 、 和 ,并且具有 、 、全天侯、 和 的特点。
4、应用领域:野外调查中确定 (经度和纬度)、 (海拔),生活中的 服务等。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P10~P11页)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 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功能:能对地理 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3、简要程序: →数据处理→ →空间分析→ 。
人教版必修3高二地理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a.案例背景及研究目标;
b.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和过程;
c.案例成果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影响;
d.学生个人对该案例的评价和启示。
3.鼓励学生参加地理信息技术竞赛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学情分析如下:高二学生在经过高一地理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和地理思维,能够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学生们的经验尚显不足,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概念、类型的掌握。
2.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的理解。
3.分析题:要求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4.操作题:让学生动手操作GIS软件,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任务。
(五)总结归纳,500字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如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使用GPS定位、遥感图像分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过程。
3.掌握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如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
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4.注重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教师通过讲解成功的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地理素养。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本案例以实际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实证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启发式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掌握遥感图像的解读方法,能运用GIS分析技术识别水土流失的原因和程度。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区域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4.了解我国南方地区某一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因素,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遥感图像,培养学生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我国南方地区某一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为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遥感图像,运用GIS分析技术,研究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区域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准备阶段,我已事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虚拟实验室,提供了相应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和数据资源。此外,我还为学生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鼓励他们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和治理方案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3学案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必修3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制作人:赵忠丽 审核人:胡良善 适用范围:高二(文奥、文普)使用日期:2019年1月15日【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学习目标】1、 了解遥感的概念、主要环节,掌握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 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工作特点,掌握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简要程序。
4、 运用有关资料,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
5、 理解“数字地球”的概念,并弄清“3S ”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案】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 (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领域:领域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资源调查、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大众化 应用GPS 汽车导航、 、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二、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1、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的感知。
(2)主要环节:(3)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 也各不相同。
(4)特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节省 ,探测范围大。
(5)应用:资源调查、 、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
2、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3)特点:全能性、 、全天候、连续性和 。
(4)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速度和时间;利用GPS 为导航服务。
高中地理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说出遥感的一般原理和主要工作过程。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说出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一般工作过程。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说出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工作程序。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列表比较“3s”技术的区别。
5.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RS的工作过程以及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学方法读图表资料分析法、例举法、讲授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灾区灾情牵动亿万国人。
雅安四周都是山区,桥断路陷,通信中断,灾后如何及时了解灾情,及时开展救灾行动,你有什么办法?在抢险救灾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有哪些作用?下面让我们学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学习:一、地理信息技术阅读书P6前三段,找出地理信息技术概念、主要类型及应用领域。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主要类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包括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包括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的目的是什么?要想看到更远、更大的地方怎么实现?二、遥感(RS)技术的应用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资料:《利用遥感揭穿军事伪装》为什么这些伪装难逃遥感的“法眼”?2.主要环节3.原理: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高中地理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一、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课标解读:本节教材中信息技术本身课标不要求深究,特殊爱好的同学可在选修模块中选学
探究。
课标要求在必修3中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层面,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具体事
例体现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给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应用和概念。
2.通过数字东城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3.通过搜集资料、图像,进行分析对比,以加深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结合实例,了解分小组分析资料
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通过活动了解全球
理中的查询、分
系统息
技。
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2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2.互动性与合作性:本案例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互相学习和借鉴,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创新性与探究性:本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分享和交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知识拓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要求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该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4.反思性与评价性:本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成果,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改进。
5.知识性与深度性:本案例涵盖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性。通过讲解、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共1课时)

4.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5.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帮助他们学会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3.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结合课本内容,演示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遥感图像进行植被分类、如何利用GIS分析地理数据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我会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案例或问题,如“分析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小组成员需要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讨论、分析和协作,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操作技能。
3.深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行业(如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调查其在该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要求如下:
(1)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该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2)阐述地理信息技术在该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3)预测未来地理信息技术在该行业中的发展趋势。
必修三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遥感的概念,并了解遥感的系统组成。
(2)了解遥感的一般原理和主要工作过程。
(3)了解遥感的主要优点。
(4)能够结合实例,掌握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遥感的一般原理和主要工作过程。
(2)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遥感技术的相关图文资料,在教室里展览交流。
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遥感技术,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请大家看大屏幕:然后,通过展示遥感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下图:那么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师:人类需要有一种“超越”自己的能力,寻求一个腾飞的平台,从多种视角,去重新认识自然的奥秘,重新审视自己居住的地球, 经过近300多年的科学、技术的修炼与进步,终于成为现实。
这不就是卫星遥感的应用么? 我国遥感应用事业,蓬勃发展,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
板书:一、地理信息技术概况1.概念师: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呢?它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其应用领域有哪些?大家看大屏幕,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板书:2.核心技术3.应用师:现在我们进入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遥感,来认识一下什么是遥感?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工作环节有哪些?它有哪些优点?应用于哪些领域?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基础填空,快速回答。
板书:二、遥感1.概念2.原理3.主要环节4.优点5.应用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错。
同学们再抬头看大屏幕,并结合导学案,将PPT中的预习导学内容完成,以检验下预习效果。
师:(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首先大家先来看探究一:遥感技术系统。
读图,思考探究遥感技术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人教新课标必修3教案: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3课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标要求】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三课时】【板书】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3S”的关系⑴联系: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⑵区别: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1)概念: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和应用: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地理必修3 [人教版]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
![地理必修3 [人教版]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44ed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f.png)
地理必修3 [人教版]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争辩中的应用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争辩中的应用【重难点】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争辩中的应用【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等【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猎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争辩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备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遥感(RS)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肯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主要环节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环节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3.遥感方式:飞机、卫星遥感4.遥感的优越性(此部分可以请同学思考争辩总结完成。
)①提高争辩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争辩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进展,供应了条件。
5.遥感应用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难防备监测等领域。
活动我们家乡的遥感图像案例介绍:1998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飞机、卫星遥感影像对洪水监测1998年夏秋,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中科院遥感所等科研部门,利用飞机遥感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洞庭湖及荆江地区洪灾状况进行监测,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全面的资料,给抗洪决策供应了科学依据,为夺取抗洪斗争立了大功。
区域地理环境争辩的前提是猎取地理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
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2.应用——广泛
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遥感(RS)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出示图片: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图片:如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装置
⑴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利用图片说明传感器的工作流程)
⑵组成(了解)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4.遥感的优越性
①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②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传统的工作方法 遥感技术
5.遥感技术的应用:利用图片直观说明“水灾监测”中的应用、“雪灾监测“中的应用及”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2.组成: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图).7);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特点
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4.应用
⑴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⑵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图片)
5.GPS卫星星座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2.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信息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
3.应用
⑴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通过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建立能反映区域内各种因素相互关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
⑶在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的关系
⑴联系:
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⑵区别
①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②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又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2.数字地球
(1)概念
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原理和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