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取得成功的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常规取得成功的事例
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务中获得成功。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打破常规取得成功的事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打破常规取得成功的事例(一)
澳大利亚曾经出现了一位打破常规的农夫。
每年,从悉尼到墨尔本有一项耐力长跑比赛,全程875公里,比赛要耗时5天。
这项比赛一般都是年轻的专业选手参加,而且他们有着精良的运动装备。
1983年,一位61岁的农夫也报名参加比赛,并且夺得了冠军。
是这位农夫有着超人的体力?曾经是运动健将?都不是,其实他没受过专业训练,只在农庄里追赶过羊群,他赛跑时用的是很不规范的小碎步,穿了一双橡胶靴子。
他的成功就在于,别的选手跑一段时间后都要休息几个小时,睡一觉。
而这位农夫并不知道中途是可以休息的。
就这样,他一直跑了五天,用他特有的“碎步”跑了五天。
因为速度较慢,前几天他是被人甩在后面的。
可是后两天因为别人休息,他却没有停止,赶超上来,最终获得冠军。
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日夜不停地奔跑,打破常规。
如果总结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所有成功者都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勤奋的人,有毅力的人,能够坚持的人,不随波逐流的人,超越自我的人,敢于冒险的人……敢于冒险?是的,打破常规也是一种冒险,在冒险中寻找获胜的机会。
打破常规实际上是突破了一种思维定式,向自己身体和智力发起的挑战。
是和正常人相反的一种状态,而使人们看起来有些“不正常”的状态。
有时候,看到某个人不正常,那就是他要专心做一件事情了,他把身体和精神全部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为了心中的目标,把日常琐碎的东西全部忽略了,甚至忘了回家的路……
打破常规也是同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作斗争。
也许那个农夫的身体很棒吧,要不然怎么5天不睡觉?而为了心中的目标,你是否能够坚持住,同不断闯进来的私心杂念作斗争?人生的道路上,为心中的目标你
坚持到了最后,那么你就是敢于打破常规的成功者!
打破常规取得成功的事例(二)
出生于1970年的丁世忠是不折不扣的“草根”,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资源。
像任何一个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普通小镇上的少年一样,他渴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富起来,最起码可以“买得起一辆摩托车”。
丁世忠所在的晋江陈埭镇是个面积只有38.8平方公里的小镇,是如今中国乃至世界最主要的运动鞋生产地。
80年代初,这里遍布鞋业作坊,丁世忠从小就在鞋业作坊中长大。
他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自谋出路”,唯一与日后所从事的“体育产业”有点关系的经历是他父亲的制鞋作坊里正生产着“旅游鞋”(那时候还不叫运动鞋)。
从小丁世忠就看着家里人把半手工做成的鞋以很低的价格作为oem的订单,贴上耐克之类的商标,运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不仅他家这样做,陈埭镇上许多家庭都将这样的订单看成发家致富的途径。
大家都很满意这样安逸的状态。
受到这样的耳濡目染,丁世忠很早就有创业的意愿。
“这跟闽南文化的感染有一定关系,闽南有一首歌叫《爱拼才会赢》。
早在读书的时候、在改革开放初期,我看到一大批晋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做生意。
那时,像我们这种十几岁的年轻人,很容易就被周围的乡亲们所感染,从小就有了这种创业的意愿。
”丁世忠说。
1986年,16岁的丁世忠既没有资本,也没有经验,他唯一有的是无畏的勇气。
他带着父亲资助的600双鞋来到举目无亲的北京,硬是以一个少年毫不妥协的执拗和聪明,让晋江鞋摆到了北京各大商场的柜台上,包括北京王府井(600859,股吧)商场。
这个颇显丁世忠个性的励志故事从此一再被人提起。
“最初就是考虑把晋江的鞋拿到外地去卖,那时正好赶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我认为有一定的商业空间,于是,就这样走向了一个创业的道路。
”
在北京的4年,丁世忠不仅赚来了20万元,积累起“第一桶金”,更为他的人生打开了眼界:为什么oem的鞋只能卖十几块钱,而摆在商店里的品牌鞋却能卖到几百块?他也许是中国最早开始思考有关“中
国制造升级”的那一小部分人,而且一头猛扎进去并付诸于实践。
做自己的品牌,做内销市场,做中国人能买得起的鞋——他的判断日后被证明是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在丁世忠身上所隐含的敢于冒险、爱好各种形式的创新——这种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令他即使在充满创业激情的晋江土壤上,也算独树一帜。
但在当时,丁世忠的举措却令许多人不解——放着大笔的oem单子不做,宁肯自己去建立全国的分销渠道,去创建一个默默无名的鞋子品牌,风险似乎太大了。
事实上,等后来耐克等品牌撤走晋江,一下子失去“财神”的工厂主们这才恍然大悟,要么转眼间关门,要么开始学习丁世忠走上自有品牌之路。
而此时,丁世忠已在路上。
1994年,丁世忠带着从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到晋江,和父亲丁思忍创建了安踏公司。
父子决定将自家的鞋厂和产品命名为“安踏”,蕴含着“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意思。
那时,丁世忠给公司设定了几个目标:第一阶段是做定单,第二阶段是做市场,第三阶段是打知名度。
1999年,安踏请孔令辉出任品牌代言。
当时安踏的效益还不到百万,这个广告一下就花掉了80万,安踏承担的风险可想而知。
“那时,外面有很多人用不同的眼光看我们做这样的事情,一年你要花那么多钱去请一个代言人到底好不好。
当时,晋江很多鞋厂都在做国外的定单,都很安逸。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去做这样一件事情,等于是去走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路。
但当初我们的梦想与别人不一样,我们最大的梦想是打造自己品牌的知名度,销售自己的品牌。
”丁世忠说。
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安踏在运动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3%。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安踏的成功带动了晋江鞋业的品牌革命,并引发其他企业的纷纷效仿。
孔令辉曾笑称自己与丁世忠有缘,因为见过他们的人都说他们长得很像,更有缘的是,安踏与孔令辉一同成长。
孔令辉与安踏签约的第二年,就获得了悉尼奥运会男子单打的金牌。
打破常规取得成功的事例(三)
让我们来看一个有关七彩豆腐铺就成功道路的故事吧。
见到彭洪根,记者第一印象就是此人憨厚、实在、随和,架着一副近视镜,像一个学者。
说学者也不为过。
今天的彭洪根,不但拥有彭家豆腐研究所、南京朋佳职业培训学校的“彭家豆腐”,还发展了国内外近700家连锁店。
彭家豆腐成为南京市“1118”首批发布的热点创业项目和南京市总工会“二次创业基地”。
七八年前,创业无门的他无奈继承了父业,靠卖豆腐养家糊口。
不甘失败的他凭着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靠父亲“传”给他的小磨石,磨出了豆花饭、浑豆腐汤、蒸豆腐脑、凉拌豆腐干一系列豆制品。
磨啊磨,转啊转,?彭洪根头脑随着小石磨一圈圈转悠,终于有一天,把他经营的豆腐又“转”出个新名堂。
彭洪根把芹菜、辣椒、胡萝卜等蔬菜经过科学加工,将其汁水注入凝固前的豆浆中,制造出一块块五颜六色的豆腐来。
彩色豆腐不但外观美丽,而且使用起来更是味道鲜美。
彭洪根为使他的七彩豆腐更具营养、保健价值,他又潜心研究,把芝麻、红枣、枸杞等材料“植入”豆腐中,不但使豆腐成为一种美食,而且是一种保健品。
彭洪根的七彩豆腐不仅是可口的美食保健品,还成了人们礼尚往来的馈赠品。
2002年,一位去澳洲留学的南京女孩带到国外,无意中,澳大利亚一家企业却发现了中国豆制品的“新大陆”,立即通过彭家豆腐网上发来帖子要求合作。
在淮南中国豆腐节上,美国文氏食品有限公司代表见到七彩豆腐,十分惊奇,连声叫奇。
通过与彭洪根一番亲密交流,不久,两家便牵手成为友好伙伴。
台湾民生豆业,瑞士、挪威、法国等许多国家纷纷派人上门或发来函件,要求合作。
成功的名言警句
1、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
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午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
——任弼时
2、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3、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
——牛
顿
4、成功由大量的失望铸就。
——肖伯纳
5、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爱迪生
6、成功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福楼拜
7、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爱因斯坦
8、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闷,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
——徐特立
9、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卓别林
10、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心丧气。
——爱迪生
11、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12、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
——孙中山
13、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
——苦难的道路。
——爱因斯坦
14、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生畏,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15、荣誉妒忌成功,而成功却以为自己就是荣誉。
——罗斯唐
16、成功不在于有无天资,而在与无理想。
——德田虎雄
17、成功之道无他,惟悉力从事你的工作,而不消存沽名钓誉之心。
——朗费罗
18、成功是陡峭的阶梯,两手插在裤袋里爬不上去。
——佚名
19、不会在失败中找出经验教训的人,他的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
——佚名
20、天下无难事,惟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
——黄兴
21、无论何事,只要对它有无限的热情你就能取得成功。
——施瓦布
22、容易成功和难于成功同样能刺激人的愿望。
——巴尔扎克
23、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24、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你击倒。
——奥格曼狄诺
25、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成功。
——迈克尔·法拉第
打破常规取得成功的事例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务中获得成功。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打破常规取得成功的事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打破常规取得成功的事例(一) 澳大利亚曾经出现了一位打破常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