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不同自控镇痛方案的疗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不同自控镇痛方案的疗效
发布时间:2022-08-23T13:07:18.73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8期作者:吕大涛何忠华刘禹涛[导读]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不同自控镇痛方案的疗效
吕大涛何忠华刘禹涛
(江阴南闸医院麻醉科;江苏江阴214405)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不同自控镇痛方案(静脉PCIA、硬膜外PCEA)的疗效。

方法:2020年2月~2022年2月,选择我院手术室接诊的6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PCIA组与PCEA组各31例,药物选择舒芬太尼、右旋美托咪定。

比较两组术后镇静(RSS 评分)、镇痛(V AS评分)效果以及患者舒适度(BCS评分)。

结果:PCEA组RSS评分及V AS评分低于PCIA组,而PCEA组BCS评分高于PCIA组,以上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PCEA,效果优于PCIA,且利于提高术后舒适度。

【关键字】自控镇痛;静脉;硬膜外;老年;髋关节置换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由于老年群体骨量下降或者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表现,导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等)发生率越来越高。

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是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患者快速康复、减少远期并发症的重要术式。

从循证医学中得到的快速康复理念认为,满意的术后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1]。

自控镇痛(PCA)是一种较好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患者。

与传统的阿片类药物相比,PCA能够更好的管理术后疼痛并提升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临床常用的PCA给药途径包括静脉及硬膜外给药,为探讨两种给药方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手术室接诊的6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20年2月~2022年2月,选择我院手术室接诊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62例。

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60~87岁(65.49±5.23岁)。

术式:40例全髋置换、22例半髋置换。

纳入标准:年龄60岁及以上;神志清晰、沟通顺利,依从性佳;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麻醉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长期慢性疼痛史,3月内使用阿片类、NSAIDS等镇痛药物或激素类药物;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镇痛期间因药物反应明显而停用药物;合并精神性或神经性疾病。

分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组)。

两组基本信息见表1。

1.2干预方法
镇痛泵型号规格:福尼亚WZ-6523C4型(100ml,2.0ml/h)。

单次剂量为0.5ml,间隔15min,最长放置48h。

镇痛药物选择舒芬太尼0.1mg、右旋美托咪定0.5mg,加入生理盐水调至100ml。

PCIA组:为静脉自控镇痛,PCEA组为硬膜外自控镇痛。

术后12h对两组进行评价。

1.3评价指标
(1)镇静效果评价:采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该评分包括烦躁不安(1分)、安静合作(2分)、反应迅速且发音欠清(3分)、嗜睡易患醒(4分)、嗜睡难唤醒(5分)、深睡对刺激无反应(6分),得分越高即镇静效果越明显。

(2)镇痛效果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S评分),该评分包括0分(0cm,无痛)~10分(10cm,剧痛),得分越高即镇痛效果越差。

(3)舒适度评价:采用BCS舒适度评分,当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时,通过深呼吸或咳嗽时产生的疼痛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包括持续疼痛(0分)、安静时无痛而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剧烈(1分)、安静时无痛而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轻微(2分)、安静及深呼吸时无痛(3分)、安静及咳嗽时无痛(4分),得分越高即舒适度越高[2]。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6.0完成本研究数据统计。

通过X2检验或t检验进行检查,显著性差异α=0.05,即P<0.05时数据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见表2:PCEA组RSS评分及V AS评分低于PCIA组,而PCEA组BCS评分高于PCIA组,以上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PCEA组镇静镇痛效果以及患者舒适度均优于PCIA组。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是以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重要术式,虽然近年来技术的发展更加提升了术后功能,但持续性疼痛仍能够导致患者复杂的病情变化,有效的术后镇痛对于短期恢复以及远期预后均存在重要影响[3]。

疼痛作为手术患者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能够影响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并为病人带来巨大身心痛苦。

满意的围术期镇痛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升患者舒适度[4]。

术后镇痛为患者疼痛管理的常规部分,但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给药途径以及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等因素,无论采用何种镇痛用药方式都存在一定局限性[5]。

而在选择合适镇痛方式时,还需考虑患者的手术类型、基础疾病以及麻醉师的习惯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硬膜外自控镇痛临床疗效要优于静脉自控镇痛,这与前者药物直接作用于脊髓和神经根具有直接关系。

后者通过静脉给药,药物与血清蛋白相互结合而导致药效下降,仅部分药物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而产生镇痛效果。

而且,已有诸多文献证实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个体差异小、应用面广、性价比高的优点[6]。

在进行自控镇痛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例如患者既往是否服用过阿片类药物可决定本次初始剂量、滴定量以及预期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用药过程中还应该对患者的呼吸速率、深度、力度和声音进行评估,通过监测药效以便在疼痛管理期间作出调整,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卉, 米博斌, 曹发奇, 等. 快速康复外科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临床外科杂志, 2021, 29(10):964-966.
[2]魏凤香, 王守田. 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静舒适度及不良反应影响的比较研究[J]. 河北医学, 2018, 24(3):396-400.
[3]Cappelleri G, Ghisi D. Postoperative?analgesia?after total?hip?arthroplasty: still a long way to go[J]. Minerva Anestesiol, 2021, 87(6):627-629.
[4]李川. 围术期镇痛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 2020, 49(06):101-102.
[5]马会芹, 占乐云, 许晴雯. 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9, 3(03):172-176.
[6]耿春香, 雷秀旺, 朱延华, 等. 持续硬膜外间隙脉冲输注与静脉持续输注用于术后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J]. 河北医药, 2021, 43(20):3133-3135,3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