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吧跳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吧!跳吧!》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
执教: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郭映球
【教学内容】学唱斯洛伐克歌曲《跳吧!跳吧!》
【教材分析】
《跳吧!跳吧!》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舞曲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也可以说是一首经过改编的民间舞曲。

歌曲表现了人们在冬日晚宴上,围着火炉,拉起圆圈,快乐地歌舞时的热烈、欢乐情景。

歌词内容富于生活情趣,并带幽默感,表现了歌舞当中相互娱乐的风趣。

音乐的明显特点是:连续切分节奏和曲调多处反复。

乐句短小,多处重音,使节奏更加鲜明、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适合舞蹈动作。

歌曲原有4段歌词,选入本课本时删去其中一段。

歌曲为F大调,2/4拍,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

A段(第1—16小节)由四个乐句构成。

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旋律则用移位模仿的方法发展乐思。

最显著的特点是后半部分的连续的切分节奏。

乐句短小,重音突出,节奏鲜明,情绪热烈、活泼,极富舞蹈动感。

B段(第17—32小节)为复乐段结构,开始用附点音符节奏,使音乐显得舒展,与A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原来的(与A段各句相同的)节奏型,并以“啦啦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歌曲为小快板速度,可以配合舞蹈动作连续演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斯洛伐克及歌曲的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用多种手段表现好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3、情感目标:喜欢这首歌具有民族地域风情的歌典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用多种手段表现好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加入伴唱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排座位、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课仪式,师生问好!用F调复习音阶歌。

二、基础训练:师在琴上弹四句旋律,引导学生在听、辨、唱三次之后熟记旋律。

这节课首先请同学们考考自己对音乐的记忆力,我将弹一段很简单的旋律,如果老师的三个要求你都能完成,那就恭喜你成为了音乐人才中的潜力股!
1、听:这段旋律有几句:
2、辨:每句的唱名
3、唱:跟琴背唱
三、新课导入:《土风舞》片段欣赏,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从这段舞蹈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欢快、热闹)
2、这些跳舞的人表情是怎样的?发挥你的想象力猜猜他们(跳舞的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欢庆丰收)
3、不知同学们此刻的心情有没有被这舞蹈的气氛感染呢?
让我们随着音乐也来动一动吧。

四、新课教授
1、随《跳吧!跳吧》伴奏音乐做律动
①学基本动作:左右点步(各二拍,第二拍拍手)切分节奏拍手(注意重音记号和切分音的力度)方向为左—右—前—后四个方位
②合音乐(一段)
③互评后再随音乐跳一次(一段)
2、分析音乐的特点
①节拍为几拍子?2/4拍
②你认为这段音乐可分几段?请说说分段的理由
启发学生从各段节奏、情绪是否相同上着手分析
(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

A段(第1—16小节)由四个乐句构成。

这四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旋律则用移位模仿的方法发展乐思。

最显著的特点是后半部分的连续的切分节奏。

乐句短小,重音突出,节奏鲜明,情绪热烈、活泼,极富舞蹈动感。

B段(第17—32小节)为复乐段结构,开始用附点音符节奏,使音乐显得舒展,与A段形成对比,随后又回到原来的(与A段各句相同的)节奏型,并以“啦啦啦……”来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③这段音乐最有动感的节奏和最有特点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最显著的特点是后半部分连续的切分节奏,旋律的表现手法则是用的移位模仿的方法)
a、出示乐谱唱唱
b、启发、分析、理解
3、简介歌曲:这段音乐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舞曲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音乐,也可以说是一首经过改编的民间舞曲,又叫《土风舞》我们来听听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
4、学唱歌词
①看书,听原唱。

②学生描述感情表现的内容(表现了人们在冬日晚宴上,围着火炉,拉起圆圈,快乐地歌舞时的热烈、欢乐情景)
提醒词汇: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在跳什么舞?情绪和气氛怎样?
③跟琴唱,随时启发情感、唱好歌曲中的重音和切分音、纠错并指导气息、咬字、音色。

(只唱两段词)
④跟伴奏唱:引导用热烈、欢快的情绪,轻快、有力的声音表现歌曲。

⑤请两男两女四人合作唱(第一乐段一人一句,第二乐段一、三句女生,二、四句男生)
五、拓展
1、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根据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选一项或多项)
①轮唱
②律动表演:跟范唱边唱边律动
③加入伴唱声部合唱
2、介绍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古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不管是在斯洛伐克的村庄还是小镇,都可以发现形态各异的古堡,斯洛伐克有着水晶般的冰洞和美丽非凡的岩洞,还有着贝多芬、伊利莎白女王、茜茜公主都曾光顾过的疗养温泉以及独具一格、造型美观的木式建筑。

3、欣赏斯洛伐克其它歌曲片段:
①《牧童》
②《八只小鹅》
如:我们班级多团结,多团结,人人自觉守纪律,守纪律,
学习勤奋都争先,都争先,锻炼身体不放弃,不放弃。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相关知识及学案
一、《跳吧!跳吧!》又叫《土风舞》,是一首热烈、欢快的,具有舞曲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歌,以波尔卡舞曲节奏写成,也可以说是一首经过改编的民间舞曲。

歌曲表现了人们在冬日晚宴上,围着火炉,拉起圆圈,快乐地歌舞时的热烈、欢乐情景。

歌曲原有4段歌词,选入本课本学时删去其中一段。

歌曲为小快板速度,可以配合舞蹈动作连续演唱。

二、斯洛伐克: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

现为斯洛伐克共和国。

面积49,036平方千米。

人口约530万。

民族为斯洛伐克族。

首都布拉迪斯拉法。

斯洛伐克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农牧业国家,田园风光,风景秀丽。

公元10世纪建立斯洛伐克共和国,1918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20世纪80年代末,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分离出来,成立斯洛伐克共和国。

斯洛伐克是世界上古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不管是在斯洛伐克的村庄还是小镇,都可以发现形态各异的古堡,斯洛伐克有着水晶般的冰洞和美丽非凡的岩洞,还有着贝多芬、伊利莎白女王、茜茜公主都曾光顾过的疗养温泉以及独具一格、造型美观的木式建筑。

三、此歌里重音记号的特殊用意:在一般情况下切分节奏重拍是在中间音上,在《跳吧!跳吧!》中第一个音加上了“>”,所以重拍在第一个音上。

这是因为斯洛伐克语有固定的重读音节,而重读音节总是落在单词的第一音节上,所以歌曲的强拍总是落在每小节的第一拍上,为了区别和平常的唱法,特地加上重音记号,要前半拍重。

四、“轮舞”又称环舞,是欧洲民间舞蹈中流行最广的形式。

轮舞是群众性的集体舞蹈,队形在圆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人们逐个连接起来,首尾相接闭合起来形成“轮”状,有时也可以打开形成“链舞”。

有的分成几个小圈又合起来,还有的是双圈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或者内外交错移动等。

世界各地有许多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轮舞。

有时人们穿着本民族的节日盛装,围着用鲜花和彩带装饰起来的花柱跳舞,含有祈望果树丰收之意。

五、波尔卡:是十九世纪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民间舞。

波尔卡在波希米亚语中是“半”字的意思,说明这种舞的舞步比较碎,是以半步为基础的。

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

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

六、土风舞:一词是由英文 Folk Dance 翻译而来,其字义为富有乡土风味之舞蹈。

其意义则指自然形成的、受地理、地形、气候、生活习惯、风俗民情、历史背景等影响的、为地区人民深爱与地区民族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有自己独树与独特舞姿的舞蹈。

课后作业:创编一段表现自己高兴、快乐的歌词。

如:我们班级多团结,多团结,人人自觉守纪律,守纪律,
学习勤奋都争先,都争先,锻炼身体不放弃,不放弃。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