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十) 阿Q正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阿Q正传(节选)
(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
一、语言表达专练(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
潜藏着穿云裂石
....的哀痛和深沉的怜爱。
②在所有人都束手无措时,一位短小精悍
....、浓眉阔脸的乡下人出现在楼梯口,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③万家春在非常困难的境况下,凭着自己的机智与经验,把一个与自己无亲无故
....的渔家女子救出了龙潭虎穴。
④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基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
不甚了了
....,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⑤在德法两国连遭恶性袭击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向法国总统奥朗德发去慰问电。
她
强调,德法两国有着坚定的决心,将同仇敌忾
....、并肩战胜恐怖主义。
⑥在晨光熹微中,长海犹如一杖明镜架在山坳,四周的群山安静肃穆。
在这山高水低
....
的自然景观面前,有一种力量在无声无息间将我融化。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②③④D.①⑤⑥
解析:选B①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属用错对象,不合语境。
②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符合语境。
③无亲无故:指没有亲属和故旧,用以形容孤单。
不合语境。
④不甚了了: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符合语境。
⑤同仇敌忾: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符合语境。
⑥山高水低: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属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区旅游发展中心组织了40多家我区知名旅游企业参展,并获得2015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最佳组织奖。
B.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不仅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
C.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D.昨日,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落下帷幕并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解析:选D A项,语序不当,把“我区”移到“40多家”的前面。
B项,语序不当,
“不仅……更是……”表示递进关系,应将两者后面的内容颠倒。
C项,主语中途易辙,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移至“在”后面。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汉字一直使用了3 000多年,尤其是从秦汉以来的2 00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作品。
中国文字一旦更改为字母文字,。
A.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将成为不能阅读的外语,这对于中国文化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那些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都将成为废品
B.那些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都将成为废品,这对于中国文化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将成为不能阅读的外语
C.那些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都将成为废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将成为不能阅读的外语,这对于中国文化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D.这对于中国文化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将成为不能阅读的外语,那些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都将成为废品
解析:选C分析几个分句按逻辑顺序排列,中国文字一旦更改为字母文字对文学作品、读者的阅读、中国文化的影响,由轻到重。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
人,是社会的群居物。
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
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①;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能活得好。
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
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②,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
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③。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答: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自己才能生存②不侵犯别人的利益③但底线却不能缺失
5.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成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
(不得改动原意,可适当改动词语)(5分)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
③阿Q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农村。
答:
参考答案:阿Q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
6.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小说《阿Q正传》,为鲁迅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
要求: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不少于40字。
(6分)
示例汤显祖: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赞歌,一曲真情的颂歌。
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答:
参考答案:鲁迅:一部《阿Q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
你反思人性,重塑国魂,你是世所公认的杰出的文化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二、阅读理解专练(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阿Q正传(节选)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
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
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
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
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
……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
“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
了。
第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
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
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
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门,一只狗在里面叫。
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的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才听得有人来开门。
阿Q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
但庵门只开了一条缝,并无黑狗从中冲出,望进去只有一个老尼姑。
“你又来什么事?”伊大吃一惊的说。
“革命了……你知道?……”阿Q说得很含糊。
“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
“什么?……”阿Q诧异了。
“你不知道,他们已经来革过了!”
“谁?……”阿Q更其诧异了。
“那秀才和洋鬼子!”
阿Q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错愕;老尼姑见他失了锐气,便飞速的关了门,阿Q再推时,牢不可开,再打时,没有回答了。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使得阿Q即使在梦境中也仇视所有的人。
B.阿Q这类人是受辛亥革命影响而参加革命的、有一定觉悟的农民。
C.心理描写写了造反的消息传来未庄时阿Q的幻想,表明了他对革命的糊涂认识。
D.“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渲染气氛,烘托出阿Q对革命到来的新鲜感和高兴心情。
E.阿Q从最实际的最切身的需要出发,提出了许多虽不合理但合情的要求。
解析:A项,原文未写其“梦境”,阿Q也只是仇视小D、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王胡;B项,“参加革命”“有一定觉悟”言过其实;E项,提出的要求是既不合理也不合情。
答案:答C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答A、B不得分。
8.“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阿Q革命的对象是什么?你又如何看待这一点?(6分)
答:
参考答案:他的革命对象是一切平时与他作对的人,包括小D、王胡等,并且是按照个人恩怨而不是阶级仇恨来排序的。
这说明阿Q敌友不分,革命具有盲目性,非常愚昧、落后、不觉悟。
9.阿Q从幻想中醒来,“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6分) 答:
参考答案:这说明辛亥革命之后,广大的农村没有什么变化,同时也说明广大农民不了解、不理解革命。
10.阿Q“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这里“有了主意”,为什么还“有意无意”?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
参考答案:“有了主意”前的“似乎”一词,表明阿Q革命目的、对象、计划都很模糊,但饥饿的现实又促使他寻找所谓的革命对象,于是他“有意无意”地走到静修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