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0 谈创造性思维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0 谈创造性思维3公开课一
等奖创新教案(共2课时)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罗迦·费·因格,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把握本文论点,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论点,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三、教学设想
从理解观点入手,理清论证思路;结合时代特点,指导学生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罗迦·费·因格,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本文的结构与观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罗迦·费·因格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他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他因而受到广泛的赞誉:《财富杂志》:罗迦费·因格的法则不输给《易经》
美国ABC广播电视网《20/20》节目:神奇的技巧!
《美国INC杂志》:他的创意活力无限!
《旧金山观察报》:在创意谘商这个领域中,罗迦费·因格无所不在。

今天我们学习罗迦·费·因格的《论创造性思维》,看看我们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的观点,用[ ]标出文章的论据等,用“~"标出扣论点议论的文字,并批注论证的方法与不懂之处,用序号标出意义段。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
探求:指探索寻求。

泛指人们对陌生事物和新鲜事物的探索,并试图找寻到答案的行为。

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

它是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

压榨:①榨出大豆类食品的汁液。

②挤出汁水或内含物。

③比喻剥削或搜刮。

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zī)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持之以恒:是长久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二、整体感知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3段):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12段):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的要素。

第一层(5)要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二层(6~8)要能灵活运用知识
第三层(9~12)相信自己,留意小灵感并加以发展
第三部分(第13段):归结全文,提出拥有创造力的要素
三、课堂探究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主要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
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2.请你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先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证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又借别人的言论及事例点明了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即积累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以及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最后总结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总结固趣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的典范代表。

它的观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运用好知识。

布置作业:
精读课文,要求读出对课文的不同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深入理解课文,特别是理解作者的观点与论证;
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呢?
明确:对于庐山,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如果我们身处庐山之中,就可能无法了解庐山的真面目。

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对于同一个事物,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这与苏轼诗的前两两句的诗意非常切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除了了解本文的文意、论证方法之外,希望能对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与怎样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有更深入的认识。

探究生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精读课文1~3自然段,然后探究:
1.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文章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开头。

作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此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并推论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观点。

二、精读课文3~12自然段,然后探究:
1.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明确: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具备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四点。

举例有两处: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发明游戏机。

2.产生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明确:
①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三、精读课文13自然段,然后探究:
1.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明确:①“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四、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明确:
①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
②第4段段尾到第5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
③第9段到第10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得出如下结论……"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还有承接、过渡的作用。

小结: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格叫设问,运用该修辞格的句子叫设问句。

合理使用设问句往往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加强表达作用。

五、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1.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简析。

明确:①举例论证。

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

所举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②道理论证。

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等。

六、学以致用
1.你如何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请你列举实例,证明创造性思维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2.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明确:(1)自信,相信自己拥有创新能力;
(2)拓宽阅读知识面,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并坚信所有的学习都不会是徒劳无功;
(3)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理科性质的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答题,文科性质的题目更要详尽全面地进行思考;
(4)关注生活中的小灵感,勤做笔记,将小灵感与老师或朋友交流,创造发展该“灵感”的可能性;
(5)热情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可麻木,对生活充满兴趣,并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断进行探索。

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并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还要
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

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你对这段话中的哪一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
第三步,精读课文,个性理解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习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固趣
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的道理,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力,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应思考怎样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家的需求。

布置作业:
预习《创造宣言》,能基本理解课文,列出不懂之处,背诵课文,上网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与课文有关的趣味资料
罗迦费·因格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 )罗迦费·因格是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对罗迦费·因格的赞誉之词
罗迦费·因格已经赢得全国读者忠心的追随与支持。

——《商业周刊》
罗迦费·因格的法则不输给《易经》——《财富杂志》
神奇的技巧!——美国ABC广播电视网《20/20》节目
展现商业才华。

——《今日美国报》
他的创意活力无限!——《美国INC杂志》
在创意谘商这个领域中,罗迦费·因格无所不在。

——《旧金山观察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