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规范暴露后处置,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通过职业暴露传播,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依据卫生部《关于做好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随访、管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事件。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程序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的报告及处理,事件发生科室和个人分别为第一责任科室和个人。

l、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采取急救处理措施,并立即报告防保科和院感,由防保科立即报告市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医务部组织相关专家或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对暴露事件进行评估,并制定用药方案,必要时可请省市级专家给予技术支持。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局部处理
(1)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

若发生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若伴有皮肤破损,则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O.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预防性用药
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1)预防性用药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根据职业暴露情况确定。

(2)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级别与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使用
(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

对于感染危险性很高的暴露者(最好在1—2小时内实施),即使间隔时间很长也应考虑使用预防性用药。

(4)用药后若证实暴露源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则应立即中断治疗。

用药期间若出现毒副作用,应在专家的指导下,
减少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并详细记录药物毒副反应情况。

3、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评估
(1)暴露级别
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致伤物体上附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2)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级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T 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四)职业暴露事件的跟踪监测
1、登记与报告,预保科负责对年度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汇总,上报至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暴露源监测:对发生职业暴露的暴露源进行快速HIV抗体检测。

3、职业暴露者随访与咨询:对职业暴露者在服药前、暴露后4周、8周、12周、6个月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包括未预防性服药者),并将检测结果填入“艾滋病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监测服药期间出现的副反应,同时观察和记录病毒感染可能出现的早期病状。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为暴露者提供相关咨询。

4、保密:对涉及的职业暴露者均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参与事故处理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其姓名、住址和家人情况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