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防控埃博拉出血热措施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与防疫·
驻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防控埃博拉出血热措施与启示田华1,吴金辉2,徐英2,郭芳2,邓运典2,李凯2,雷权2(通讯作者)(1.新疆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心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军执行海外非战争军事任务将越来越多。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新疆军区总医院抽组43人组成第22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队,在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执行国际维和任务。
在长达一年的任务期内,正是刚果(金)埃博拉疫情肆虐之时,为保障我维和队员顺利完成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任务,有效预防和控制埃博拉疫情传播和蔓延,保护医护人员健康安全,现将维和期间中国二级医院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疫情基本情况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烈性传染病之一,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传播[1]。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如果蝠、黑猩猩、猴子等)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
潜伏期2-21天。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埃博拉出血热病死亡率高,可达50%-90%。
该病于1976年首次发现于非洲南苏丹Nzara和刚果民主共和国Yambuku的两次暴发的疫情中[2]。
疫情期间,与患者或死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3]。
刚果(金)位于非洲中部,卫生体系十分薄弱,缺乏人力和基础设施资源。
埃博拉疫情形势严峻,变化莫测。
截至到2019年2月14日,埃博拉疫情仍有反复,已经确诊病例768例,埃博拉疫情防控任重道远。
2 主要措施
2.1 任务筹备
2.1.1 健全组织机构:维和医疗分队编制人员43名,其中男性31名,女性12名。
本科以上学历32人占74%,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本科22人。
医疗队设指挥组、医疗组、医技组、护理组、后勤组。
医务人员31人,其中有高中级职称的23人,占74%,均来自临床一线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
全队共有26人执行过大项任务,其中8人曾参加过赴刚果(金)维和任务、4人曾参加过赴巴基斯坦国际医疗救援任务。
二级医院设有急诊、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口腔科、感染科7个接诊室,1个手术室、4个检查室(X线、B超、心电图、检验),5间病房(含2张ICU床),共20张病床。
具备每天接诊40名门诊患者,进行20例实验室检验,15例X线,10例B超、心电图检查和牙科治疗的能力。
收容7天内可治愈归队的伤病员,可为1-2名伤员提供重症监护。
2.1.2 健康宣教:2018年7月医疗队接到维和任务时,正是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大规模流行之时,为确保医疗队人员自身安全、顺利完成维和任务,医疗队制定了《埃博拉出血热医学救治方案》以及《埃博拉疫情处置演练方案》。
分队多次组织疫情演练,提高了我院传染病疫情发现和报告能力以及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的能力。
邀请军科院陈薇院士进行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宣讲,使队员对埃博拉病毒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并对防护用品如何穿戴进行了现场培训,使队员能熟练掌握防护服的穿戴方法。
同时对维和队员进行培训,采取示范教学、分批分组训练、情景模拟、录制视频等多种方式。
2.1.3 物资准备:参考第21批刚果(金)维和医疗队经验,在物资筹备过程中,采用“清单式”物资管理方法,医疗队制定卫生防疫药材、器械筹措计划,自行采购的物资有:检水检毒箱、食品检验箱、动力喷雾器、热烟雾机、防护服、防护目镜、防护面罩、长筒防水鞋、N95口罩、一次性防水鞋套、紫外线灯、电蚊香、灭蚊灯、电蚊拍、蚊帐、灭蚊药剂、免洗洗手消毒液、含氯消毒片、戊二醛、84消毒液、过氧乙酸、75%乙醇、来苏儿等。
按照部队遂行任务所需,将防控药材分为海运、空运和个人携行三部分,分类进行打包,个人携行防控药材发放到个人。
2.2 任务期疫情防控
2.2.1 积极做好医院消毒管理工作,做好个人防护:为保障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埃博拉等传染病在医院的发生和流行,认真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制定了《中国二级医院消毒管理工作计划》,以指导二级医院消毒工作正规化、标准化开展。
门诊接诊患者、抽血、检验和检查时,均应戴手套和口罩,做好接触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如不小心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或分泌物,应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75%酒精洗必泰擦拭消毒,使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当在食用前彻底煮熟;门诊、洗手间、厨房摆放含氯消毒液;雇工到营区上班、外出回营,必须先行手消毒。
在发热筛查区,对发热病人初步问诊、测体温及体检,高危、可疑病人避免进入诊区,达到物理隔离。
同时如有呕吐、腹泻、皮疹、疲乏的
(下转第382页)
摘要:目的 总结中国赴刚果(金)第22批维和医疗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中国二级医院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的工作经验,为我军以后赴海外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参考。
方法 对第22批维和医疗分队赴刚果(金)埃博拉疫区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开展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 总结出行前防疫专家授课、筹措防控药材、预防接种、制定防疫工作流程,任务期建立疫情通报机制、生活区定时消杀灭、医疗区严格隔离等措施。
结论 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关键词:维和部队;埃博拉;卫生防疫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ki.1671-3141.2019.84.259
本文引用格式:田华,吴金辉,徐英,等.驻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防控埃博拉出血热措施与启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380+382.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度免疫抑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见表1。
3 讨论
本文研究发现,2017-2018年检测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一方面表面新增患者增多,另一方面也表面患者愿意自愿检测、积极治疗,抗病毒治疗宣传效果较佳。
年龄及性别状态与患者/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男性检测者远远多于女性,且20-40岁所占比例较高,由于该年龄层处于性活跃群,加上西藏地区缺乏艾滋病预防知识,而且嫖娼现象严重,故易造成艾滋病的二次传播,针对这些特点,为控制西藏艾滋病流行上升趋势,防艾工作人员应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及防治工作,提高艾滋病预防知识普及率,遏制高危行为。
且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AIDS患者分布情况,应合理布局,配置CD4+T淋巴细胞检测人员,保证新发现,新报告的AIDS患者可以及时转介并接受抗病毒治疗[4-5],从而控制HIV的传播扩散。
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临床评估AIDS患者发展进程,临床进展预测,临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第3版)》中明确指出CD4+T淋巴细胞水平不足350 μl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评估标准[2],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不足200 μl时,即表示该患者为长期HIV感染者,有极高的机会性感染风险,易出现并发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至2018年西藏自治区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检测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343例AIDS 患者中不超过350 μl的有149(43.4%)例,符合临床抗病毒治疗标准,其中79(23%)例不超过200 μl,可被确诊为重度免疫抑制的AIDS患者。
该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343例患者及感染者中有近半数患者可接受抗病毒治疗,且长期感染者较多,增加了西藏自治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传播感染的风险,故西藏防艾人员也应该加强防艾宣传及抗病毒治疗宣传,以便控制西藏自治区艾滋病的病毒的传染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
测技术规(2009年版)[M]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8.
[2] 张福杰.国家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2:14-32.
[3] 蒋自强,郭会军,李强,等.无症状期HIV感染者CD4+和
CD8+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关系[J].细胞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5):531-532.
[4] 柳忠泉,柏建芸,过燕,等.天津市2004年-2015年6月新报告
的HIV/AIDS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7):506-509.
[5] 单飞,黄竹林.长沙市2010年新报告本地HIV抗体阳性者首
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阳性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7):3293-3295.
(上接第380页)
患者来就诊,医生和护士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测体温、查体,如考虑疑似或可能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避免患者进入诊区,污染医疗区。
立即隔离并利用现有条件后送患者。
累计消杀面积达7500 m2,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的蔓延与扩散。
2.2.2 定人、定时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跟踪:利用联合国、WHO网站、Twitter、Facebook、BBC等多种媒体手段追踪埃博拉出血热最新的疫情报告,并根据最新疫情动态实时调整应对策略。
3 效果
3.1 提高国际影响,彰显大国风范。
43名队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用热血和汗水浇铸了人间大爱,用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和英勇的战士情怀传承,圆满完成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任务,取得了“打胜仗、零感染”的成绩,赢得了联刚团和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3.2 历练队伍,积累经验。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在我国尚未发现。
第22批维和医疗队以新疆军区总医院为主体,在各种条件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对抗传染病疫情暴发对医疗队仍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中国二级医院面对医疗条件差,无埃博拉病毒疫苗、无专门隔离病房及负压仓收治、转运后送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无充足的防护服以保证营区人员的安全等困难,全院未发生一例感染,这与扎实细致的防疫工作密不可分,维和医疗队为国内烈性传染病防控积累了实战经验和培养专业人员,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4 启示
4.1 强化卫勤技能训练,不断提升综合业务素质。
医疗队出国前围绕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狠抓岗位练兵,开展了经常性应急医学救援演练,完善预案,制定流程,做到遇有情况,快速响应,随时出动,有效展开。
4.2 深化卫勤力量调查研究,不断夯实实验室建设。
虽然新疆军区总医院已执行过多次境外救灾和联合演习任务,但是还未执行过核化事故、重大动物疫情等灾型,在刚果(金)维和期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埃博拉检测生物安全防护程度高,实验室检测是控制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关键。
中国二级医院没有固定的P3实验室,不具备检测埃博拉病毒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晓霞,李德新.病毒性出血热概述[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
志,2018,41(02):139-143.
[2] 英虎,尚世强,俞蕙.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
证儿科杂志,2014,9(4):241-245.
[3] 张景熙,李成忠,白冲.埃博拉病毒与天然免疫[J].第二军医大学
学报,2015,36(6):607-611.
投稿邮箱:zuixinyi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