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_按库存生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其生产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按单生产”和“库存生产”。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以实际项目为例,给各位读者阐述一下在按库存生产的情况下,SAP系统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一、决定按库存生产的层级
在进行参数配置时,用户首先需要确认的是,按库存生产时的层级。

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在安排生产计划时,是按出货层级进行备货的,还是按半成品层级进行备货。

不同的备货层级,其采取的参数设置是不同的。

在SAP系统中,是通过组策略这个参数来实现的。

在SAP系统中,其一共支持四个层级的按库存生产或者采购。

这四个层级分别为“出货层级(销售订单层级)”、“半成品层级”、“原料层级”和“虚拟组件层级”。

在进行参数选择时,首先需要确定每个物料所处的层级。

然后再根据对应的层级来选择进行选择相关参数。

这里需要注意,在SAP系统中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组策略(40),这个组策略是通用的。

如果企业的生产业务不是很复杂,则可以不进行区分,而直接使用策略组40。

但是如果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需要进行区分了。

笔者举一个实际的案例。

如对于出货层级的物料,企业管理者可能希望在出货时才真正的扣除需求。

而对于半成品或者原材料,则在其上级部件开立生产订单时就需要冲销。

此时就需要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来实现。

可见,在决定选择什么组策略时,注意看企业的实际业务以及管理者希望能够实现的管理程度。

通常情况下,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需要对物料进行区分,划分不同的层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参数一多,其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加,对于技术部门的要求也就越高。

二、相关参数的配合使用
在按库存生产情况下,虽然同样是按库存生产,不同选择的参数不同,能够实现不同的目的。

如“综合MRP”或者“集中”等参数选择不同,就实现实现不同的需求。

为此在参数配置时,还需要注意,相关参数的之间的匹配。

防止张冠李戴的情况。

根据笔者的了解,综合MRP这个参数往往是用来决定需求冲销的时间。

一般与组策略这个参数结合使用。

如面向库存生产(组策略选择10),一般必须要选择“综合MRP”参数。

在这种情况下,其需求冲销的时间是出货时。

而按库存生产(组策略如果选择为11),则需要选择“综合MRP”参数(该参数要选择2)。

在这种情况下,其冲销的时间为生产订单收货时。

相关的参数不仅仅决定了其需求冲销的时间,同时还反映了其需求计算的方式。

如按毛需求进行计算还是按净需求进行计算。

如果选择的是毛需求,则在进行物料需求计算时就不会考虑可用库存数量。

相反,如果选择的是净需求,则会考虑库存数量。

在按库存生产时,到底是按毛需求进行计算还是按净需求进行计算(即是否需要考虑库存)这对运算的结果影响很大。

通常情况下笔者一般会分情况对待。

如企业有比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刚上线时库存比较准确,则建议使用“净需求”。

但是如果库存不是很准,那只能够使用“毛需求”。

等到库存准确了,在选择时用“净需求”。

这里指的库存准确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当然这是目标)。

通常情况下,能够达到95%左右的准确率,就可以采用净需求。

三、需求扣减的时间
在使用MD04查看物料需求清单时,用户可以看到采取不同的参数其需求扣减的时间是不同的。

在SAP中,根据用户需要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点扣减需求。

通常情况下有如下几个选择。

一是在销售订单出货时(这里一般指出货层级);二是在生产订单完工入库时(这可用于半成品的计划模式);三是生产订单下达时扣减(这主要是针对原材料)。

不同的扣减时间虽然对最终计划的数量没有影响。

但是对计划的时间有比较大的依赖。

在企业中,通常生产订单下达、生产订单入库到销售订单出货会有一个周期。

选择的需求扣减时间不同,则计划的下达时间显然也有所不同。

具体采用哪种需求扣减时间,主要还是要看企业自身的需求。

这里笔者需要提醒的是,精细化管理并不能够一步到位,而是需要企业长期的努力。

为此,在SAP项目一期过程中,不能够追求完美。

只有在后续项目优化的过程中,再慢慢的进行优化。

四、需求的来源
库存式生产,其仍然有需求的来源。

也就是说,仍然是需求来触动计划。

虽然说需求的来源对于参数的选择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前后业务的追溯有很大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对于需求的来源也简单的介绍一下。

对于库存式生产来说,其来源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是再订货点。

再订货点管理是比较早的管理方式。

在后续已经逐渐被安全库存所替代。

二是安全库存。

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半成品,都可以设置安全库存。

对于安全库存笔者要提醒的是,一般安全库存都会同最小采购批量结合使用。

三是计划独立需求。

如企业会对核心以及通用产品进行一个周期性的计划。

如每个月要生产多少数量等等。

此时就可以在SAP系统中通过独立需求来实现。

三是销售订单。

销售订单也会触发库存生产的需求,即使该物料不是按库存生产。

对于这种情况,用户要有充分的认识。

并不是所有销售订单的需求都是按单生产。

主要还是看这个产品是否具有通用性。

五、参数设置与检查的技巧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库存式生产模式,SAP系统其采用的程序是同一个。

不同的库存生产方式,其完全是通过相关参数来控制的。

相关的参数有组策略、综合MRP、集中、冲销模式等等。

某个参数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过细心的用户,可以发现不同的参数之间其实有一定的关联性。

如组策略是10的话,则综合MRP一般不选择,而集中这个参数一般选择为2。

而如果组策略选择为11的话,则综合MRP要选择为2,集中这个参数一般也是选择为2。

通常情况下,只有按销售订单生产的,集中策略才选择为1。

在对基础数据进行检查时,可以通过这种关联性,对基础数据进行过滤。

就可以检查出大部分的逻辑性错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SAP业务的优化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特别是生产计划。

相对应的,以上这些参数也有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

千万不要想着一步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