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建设
作者:吴鹏沈耀良徐乐中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年第4期

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也是
苏州科技大学给排水专业本科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本之一,故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专
业进行双语教学探索。

结合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实际状况、教学实施等各方面情况,对双语教学
模式应用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进行研究探讨,结合后续专业英语由浅入深的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给排水专业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双语教学;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4-0022-02
一、相关背景和概述
苏州科技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于1989年设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92年开始面向全国正式招收该专业本科生。

多年来,学校坚持发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学
科优势[1],于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7年4月苏州科技大
学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共建。

值此时机,进一步发展专业建设,切实增
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变得更为重要。

基于对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规范化办学新阶段的认识[2],近年来,苏州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逐渐发展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并已开设专业英语相关课程。

《给排水
科学与工程概论》作为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及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是学
生初步了解给排水专业知识及专业框架的重要课程,几乎涵盖了给排水专业本科课程全部要点。

对此课程采用双语模式来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应运而生且势在必行的方式。

随着全球合作及竞争均日益激烈,在高校教学中,对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会逐渐偏
向与专业结合,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学生在专业英语能力方面的增强将更有助于他们适
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及挑战。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母语及外语授课的一种教学模
式[3]。

具体来说,在双语教育中,它是在教材的使用、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以及考核等教学环节中同时采用中文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部分或全部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4]。

开展双语教学,是顺应当前国际大环境和时代的需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更是对学生在专业上的学习,包
括提高阅读国内外专业文献的能力,以及加强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学校而言,发展双语教学,也是促进学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更好地进行专业交流的必要
过程。

二、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选用
目前,国内高校所使用的双语教材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国外原版的教材、引进后加工的原
版双语教材和教师编写的教材[5]。

结合苏州科技大学学生情况,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显然不是很适用,在学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阶段,学生对于专业的了解还不深,且国外原版教材
的词汇有一定的难度,内容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当前,苏州科技大学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
业本科教学中,在学生的中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专业英语》,其为多所高等院校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对应教材是《水质工程学》,相对来说难
度适中,学生比较容易通读和接受。

在教材选用方面,采用对应中文教材的自主编写教材或者
经过加工的双语教材更为合适。

(二)学生学习方式与态度
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会出现不预习的情况,使其在课堂上难以进入状态,尤其是面对非母语语言,很容易走神,这给我们双语教学模式的选定提供一定启示,可以加大
对预习或其他有相同作用的环节的重视力度。

另外,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其外语水平
的进一步提高有促进作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可以继续学习英语,
对于扩大专业词汇量和英文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6]。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也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专业双语学习的重要性,或者难以平衡好专业英语与大学生普通英语
(如四六级)的关系,乃至在这两个方向的学习上均事倍功半。

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意识
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是“给排水科
学与工程概论”课程在专业学习中具有的奠基石作用,以及让学生们认识到专业英语与普通英
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将二者融会贯通,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对英语及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双语教学模式选用
双语教学模式中典型的有沉浸式双语教学和保留式双语教学,前者是母语不用于教学,学生完全沉浸于非母语环境中,后者为初期使用母语教学,逐渐部分采用外语,部分使用母语
教学[7]。

在国内普通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中,最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是被采用最多的方式是英文课本、PPT等教材,用中英文双语教授。

当然,最高级的方式是采用全英文教学即沉浸式教学,因为其他模式,当学生在课堂上听到中文时,还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松懈心态,而高素质专业
人才是可以适应并沉浸于纯英文环境的。

然而,全英文教学对于授课教师是一种挑战,在很多
学校也难以实现,除了专业知识的难度外,对学生的听力也有一定要求,教师须要思考怎样更
好地调节课堂氛围以及与学生沟通交流。

(四)上课方式
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会有一定的压力,双语教学不同于专业教学,除了教授学生专业
知识外,还有专业英语的传授。

教师不仅要对给排水专业知识谙熟于心,还须有一定的英文素养,具有可将专业知识与相应的英语知识很好结合的能力,并采取有效的易于学生接受的上课
方式,让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相关能力上都能获得提高。

三、制定双语教学方式
(一)明确教学方法
1.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双语教学中,应采用合适的教材,可以是自主编写或
者加工后的业内经典教材,并确定互动性强的教案,恪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在注重课本学习之外,还可以结合对应相应章节的经典
外文文献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不仅学到专业英语词汇,还可以初步了解专业文献的大致结构与
框架,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如前文所述,在结合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及教师等的现实情况下,认为“给排水科学
与工程概论”双语教学的最佳模式为将中英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采取全英语
讲义教案、幻灯片,还可选取有关课程应授章节的英文小视频、影片短片等,授课语言以英文
为主,对于学生来说那些相对陌生或有难度的专业内容,可采用中英文结合进行讲授。

3.制定完整的课程教学方案,从预习——课堂教学
——课后辅导——考核等方面入手,其中每一个环节对于双语教学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了不过于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可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及学院的教学计划,进
行同步或前后差几个章节接洽(即英文教学时回顾对应的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这样的双语
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增强专业知识的记忆和对相应专业英语的熟悉和学习,效果不错。

预习:上课之前,可让学生对应章节中认为重要的专业词汇进行标注、积累、记录,
主要让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形成好的习惯,主动学习。

课堂及课后教学:除课本教学之外,教师可选择对应章节的国外文献,或让学生形成
小组自行选择,在课堂上一起学习或者让学生在课后自行查阅并在课堂上分享,教师可以随时
讲解、讨论。

考核:在学期结束考核时,应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计划及学生的
学习情况,将中英文分开拟题,形成中英文呼应的系统性教学模式,抑或将中英文结合进行拟题,还可加入简单的外文文献阅读的部分,让考核方式更加灵活有效。

(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信心
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专业学习至关重要,如若不能正视双语教学的意义,就无法将双语教
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在之前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会出现畏难、
逃避的情况,所以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课堂上不能仅以考核为主要目的,而应以学习和讨论交流为主,让学生没有太多顾虑,更加积极热情地参与其中。

(三)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对于本科阶段的教育,学校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要与时俱进、加强国内外交流;教材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教师”,其选用也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学校应对
此多加关注,同时加大对于相关教师的进修培养和交流力度,更加重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能力的提高。

在时代的推进和学校大跨步发展之下,双语教学是一种趋势,也是本科教学改革发展的一
个重要方向。

建立双语教学模式,结合后续专业英语由浅入深的学习,对于学校培养全面优秀
的给排水专业人才以及为国家、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结
合校情,参鉴合适的双语教学路线,采用目前经研究有效的模式进行专业双语教学,并在实践
应用中不断调整,在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中逐渐制定出对应校情最为恰当的双语教学模式,培养
出有能力、高素质的给排水新兴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鹏,徐乐中,费忠民等.“三注重”教学模式在《水质工程
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5,(22).
[2]崔福义.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规范化办学新
阶段[J].中国给水排水,2014,(12).
[3]袁光辉.地方高校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州化工, 2011,(7).
[4]董宇欣,印桂生.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的研究与
实践[J].高教探索,2007,(S1).
[5]余薇薇,陈士凌,陈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思考
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1).
[6]高波.流体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双语教学的探讨
[J].中国科技信息,2011,(22).
[7]周宏伟.《环境卫生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探讨[J].双语学习, 200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